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陈秀方
摘 要: 山区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山区学校地处偏僻,教育水平具有不可避免的落后性,闭塞的发展环境造成山区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较为薄弱。在价值观形成的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必要性,而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本文将围绕如何推广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提出关于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一、引言
山区学校的素质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而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标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完成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方面教学,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及其未来发展都有决定性作用。道德与法治不同于教学中的其他科目,具有抽象性及实践性,为达到良好贯彻素质教育的目的,教育者应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将分析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现状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方法。
二、当前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山区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缺乏重视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限于地理环境和种种不利因素,山区学校的教育侧重点更多是提升成绩,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通常,在考试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占比很小,甚至完全缺失了对这些知识的考查。因此学校缺乏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持有消极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个人及学生家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不乐观看法将导致学生对自身素质修养越来越不重视,甚至部分学生家长也将误会思品教育用处甚微,造成难以改变的恶性循环。
(二)山区学生个人基础不统一
大部分家长选择将在山区的孩子送往县城或是更发达的城市学校就读,家长自身也前往各地打工谋生。在这种情况下,山区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往往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积极性较差,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山区留守儿童常年缺乏来自家人的关怀,也缺少了长辈的督促与监督,在学习上的自觉性不高,学习任务完成性较差。此外,山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不完善,山区学生的知识面也较为狭窄,教育者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这类思品教育的正常进行有难度。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中,教师可以着重教导学生认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而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将公民所具有的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进行记录,并结合自身所了解的有关知识,比如所见到的民主选举或者民主管理时的具体情况,写成一篇日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山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并且存在一些问题,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山区受到地理、历史、自然环境等负面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落后,直接导致山区学校基础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例如,学校教育设施老旧,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多媒体教学设备陈旧,难以正常使用。学校没有基本的图书馆,学生只能从基本的课本上获得知识。
(三)山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健全
物流对企业价值创造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企业可通过改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来使企业其他经营活动得到协调与支持,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组织效率和运营效率;其二为:在新流程建立的实际过程中尽可能对流程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其中导入新的物流管理软件系统,在对流程进行设计时更好的进行规划等等,在对这些物流系统进行使用的实际过程中需认真分析企业成本、收益及费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顾客满意、企业成本降低的双赢效果。
三、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重视道德与法治思维养成
教学理念是所有教育活动展开的前提和标准,而生活化教育与过去传统的单向说教教学方式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要想将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发展,教育者需要转变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观念,并且对思品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首先,教育者应引起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打破传统成绩为尊的思维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纳入教育方案的重要部分。其次,过去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方法陈旧,学生往往是以单调的背诵为主,教师课堂讲述方式通常是简单的说教,照本宣科地教导学生,是围绕应试展开的教学,忽视了这门课程本身的学科特色。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成果,还要注意教学过程,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和道德与法治思维作为教学目标,不必一味追求学科成绩的提升,由此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兴趣。
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也是课堂知识教授的目的所在。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上时,应注意践行课程中的知识,教育者需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对课本内容进行一定实践,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教育者应将生活化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和现有客观条件相结合。由于学校地处山区,山区学校基础设施通常不够完善,但山区具有依山傍水,自然环境较为优美的特点,教育者可以以自然为生活化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带领学生体会自然风光的美好,陶冶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道德情操。同时,教育者开展活动时也需注意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基于山区情况,开展多种活动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归纳,并以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作为课程开端引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这一课堂,引导学生讲述发现优缺点的过程及感受,如从何种事件中发现自己所具备此类优缺点的,并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讲述优缺点对自身的影响。组织学生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为话题展开小组讨论,选出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还可以以自身为例,比如讲述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与能力。
1.4 观察指标 术中总失血量:由专人进行评估,计算冲洗吸引瓶中增加液体量和术中使用纱布增加净质量。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值与术前差值为血红蛋白变化。输血患者比例:输血患者占所在组全部患者人数的百分比为输血患者比例。输血指征:术后复查血红蛋白<70 g/L;血红蛋白介于 70~100 g/L患者伴有头晕,心慌,气短,精神状态差,等心肺不耐受由主任医师判断是否给予输血。深静脉血栓:术后第5天所有患者常规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行调查,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建设美好祖国的重要意义,体会自然资源急需保护,形成对自然的爱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新时代祖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风险等信息,和学生展开讨论,如当前建设美好祖国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哪一方面,并根据祖国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养成爱护祖国的习惯。
此外,由于山区地理位置偏僻,往往会出现教育资源匮乏,师资稀少等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人数不够导致现有教师一人任多职,课程质量下降,甚至教师辞职的事情时有发生。鉴于山区学校的现状,学校可以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来完成一些目前难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与语、数、英等基础学科不同,不要求较强的逻辑思维,但又布满众多知识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五、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例如,山区学校可以和周边高校联系,开展教师线上支教的活动,建立支援山区学校的教育队伍,每周定期三次通过视频和屏幕共享的方式,给山区学校的学生展示PPT并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时,线上支教的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经人民当家做主为祖国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并在网上搜索人民代表大会等有关数据信息提供给山区的学生参考,达到教学目的。
祖母为他提筐,拉着他。那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卫队似的跑在前面。到家,祖母点灯看时,满筐蒿草,蒿草从筐沿要流出来,而没有麦穗,祖母打着孩子的头笑了:
教师可以通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真实情景是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生活化教学的基础,设立真实情景能够让学生与自己的日常行为作对比,从而真正做到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独立判断自我行为的对与错。这种方法能够直接给学生最真实的课堂体会,对道德与法治形成初步认识,同时还可以锻炼其自我判断的独立意识。通过设立真实情景的方法,学生能够在体会与反思中,不断总结并形成自我价值观。
“大哥,”欧阳锋说,“要说这个事情也不能全怨我,我真不知道我家的钥匙能打开你家的防盗门,刚刚我们与大姐一块试过了,问题出在防盗门上。”
六、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核心即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成绩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具有优秀的品德,其要义即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意愿和道德原则,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围绕着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展开,从不同认知角度出发,不断更新对于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理解,强化师生关系纽带。师生关系是否平等与和谐,决定着课堂教学进程是否顺利和高效。师生间的交流应以平等及互相尊重为前提,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氛围才会积极热烈。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同时,师生双方即会形成正向反馈,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身的认同与尊重,则会受到触动,从而自觉遵守课堂规定,加强学习自主性。对于存在于学生自身上的不足,教育者应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弱点,改正缺点。同时,为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者应将自己融入学生的群体当中,将自己看做学生中的一员,试以同样的心态看待和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并积极参加学生的集体活动,参与讨论等,促进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一些班级活动,如班级小组辩论赛,演讲比赛,才艺比拼等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如设立才艺比拼,教师自身也可以参与比赛。教师可准备一个擅长的节目如唱歌,以一个生动活泼的开场白引出这场才艺比拼,比赛可不仅限于报名的同学参加,欢迎即兴表演,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奖品,如糖果、水笔等等,奖励给上台表演的同学。此外,在才艺比拼的尾声,教师可设立最后一环节,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有奖竞答,设立前三名可获得奖品的规则,引起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的方法,此“六书”既规定其叫法,同时也规定其顺序和每一种具体造字方法的注释。我们现在所沿用的“六书”内涵,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不断修正与完善,经历几代大家的不断思考与沉淀,最后集众家之长而定型,沿用至今。
七、总结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影响深远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道德层面上树立正确观念,存在着各方面的难度。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也具有不同的道德认知,要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思维,需要教育者正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秀方.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路径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82-83.
[2]周素茹.山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选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25.
[3]王翔.谈小学生道德与法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52-5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YQJK118。
作者简介:
陈秀方,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教育局。
老人在这里已经是三代同堂了,十九岁入疆参加工作,辗转乌鲁木齐、焉耆,随后按照组织安排,挺进塔里木,在昔日“风头水尾”的十四团扎下了根,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标签:山区学校论文; 道德与法治论文; 生活化教学论文;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教育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