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市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所 广东梅州 514031
摘要:梅州城区内涝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还影响到城市的市容市貌,本文阐述了梅州城区排水设施的基本情况,详尽分析了城区内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可行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解决城区内涝,保障市民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区;内涝原因;对策
1城区排水基本情况
1.1排水设施基本情况
1.1.1排水管网
城区(不含梅县区新县城)8米及以上市政道路现有市政排水沟(管)约370公里、雨水篦(含防蚊闸)约1.35万套、检查井盖(含防护网)约0.83万套和约1550条花带横过沟,现有15个排水分区,其中江南7个,江北8个,运营维护单位为梅州市市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所。
1.1.2排涝泵站
城区(不含梅县区新县城)现有排涝泵站13座,总装机容量13840kw,集雨面积113.08km2,设计总排涝流量203.324m3/s,运营维护单位为梅州大堤管理处。
1.1.3污水处理设施
梅州城区(不含梅县区新县城)现有两座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均为5万m3/d,合计10万m3/d,现有污水提升泵站5座,压力输污管网13.8km,运营维护单位为梅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
1.2城区内涝主要路段
从多年的排水信访和抢险排涝工作看,城区容易发生内涝的主要路段详见表1:
表1
(以上统计区域不包括城区8米以下道路、社区巷道和城中村)
2城区内涝原因剖析
2.1维护管理力度不足,维护管理手段落后
城区8米及以上市政道路排水设施和城区其他区域市政主排水沟的维护管理工作主要由市区排水设施维护管理所负责,该所共有编制人员6名,外聘巡查人员4名,维护管理年度经费从2010年建所当初的50万元提高至2015年的150万元。人员紧,经费少,除去一般性的日常维护管理费用支出外,该所已无多余的资金实施问题较大的排水沟(管)及其构筑物的清淤改造工作,导致问题悬而未决。因经费偏少,以至于技术和设备落后,无力引进先进的探测和疏通机械设备。如遇小管径排水沟(管)树根入侵严重堵塞时,往往只能采取既影响交通又增加费用的开挖改造手段。其次城区8米以下道路、社区巷道和城中村区域仍然没有明确的维护管理责任主体,不利于该区域排水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尤其是遇暴雨时的抢险排涝工作,历史遗留问题多,解决难度大。
2.2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低影响开发理念不足
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原有的排水设施建设标准普遍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周边居住人口不断增加,路面硬底化率逐年扩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重视“低影响”的开发理念,原有具备一定调蓄渗透能力的湖泊鱼塘、山坡绿地和农田菜地等逐步消失或减少,造成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不减反增,大部分雨水只能就近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无形中又加重了排水设施的排水压力。
2.3排水设施建设不够系统完善,部门沟通协调不足
排水设施建设时间长,大部分排水系统均非一次性建成且缺乏系统性规划,而城区排水设施的建设管理主要涉及三个部门:规划部门(主要负责设施规划)、城综部门(负责排水管网新建)和水务部门(负责排水管网的管理改造、排涝泵站和污水处理设施); 在排水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求以上三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排水设施在规划、建设时因为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改造难度大、改造费用高等原因,未充分考虑下游原有排水系统富余纳流能力,就简单地将新建排水设施接入下游原有排水系统,既不实施新建排水设施的独立分区排水,也不开展下游原有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极易造成下游排水瓶颈导致内涝频发问题;此外,主次排水管网直角沟设置过多、下游未完全打通出水口(如学院路、八一大道)、逆坡排水(如楼塘路)、水沟模板及建筑垃圾未拆除清理完毕等带病移交问题也是导致内涝的原因。
2.4排水立法执法空缺,乱排乱改乱占现象普遍
我市城区至今仍未出台符合本地区实际发展的排水设施管理办法,排水执法责任主体不明确,乱排乱改乱占现象普遍,主要体现在:一、部分餐饮行业未设隔油池、农贸市场未设隔渣设施、建筑工地、洗车场未设洗车槽和沉砂池、住宅商铺未设三级化粪池,在未经审批或审批未通过就将排水管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的现象时有发生;二、部分市民为图方便直接将垃圾丢弃在明沟内或倒入雨水井、检查井内,部分市民为避免异味甚至用混凝土等直接封堵雨水井;三、部分施工单位为省工省事,在未经排水主管部门的许可下擅自侵占排水沟(管)及其构筑物空间、改变排水沟(管)管径、流向、标高甚至切断、破坏排水沟(管)及其构筑物,极易导致外来管线拦截垃圾、阻挡排水和局部管网瓶颈等严重影响排水通畅的问题;四、满载泥土的泥头车未采取遮盖措施直接行使在市政道路上,泥土极易抛洒在路面上,在路面清洗或降雨时,夹带泥浆的污水便直接流入市政排水管网。
2.5排水上下联动不够,监测手段滞后
城区绝大部分排水管网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受截流输污工程时用地和施工困难制约,城区现有运行的污水提升泵站均设在排涝泵站上游,有些甚至与排涝泵站合并建设且均配套有污水拦截闸门。城区无降雨,当外江水位低于某一水位时,排涝泵站闸门处于常开状态,而污水拦截闸门处于常关状态,用于拦截并提升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遇降雨时,因缺乏上游水位监测判断数据,污水拦截闸门是否完全开启以及开启的时间则成了城区雨污水能否快速撤离的关键,稍有迟缓,就极易造成上游区域内涝问题,开启过早雨污水又将直接入河带来水环境污染问题。
3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3.1加大日常维护力度,确保人员、经费和设备充足
一、加大经费投入。排水管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日常维护管理经费应由城市维护建设费和污水处理费当中保障投入;二、继续加强排水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管理工作,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和资金情况逐步开展水沟清淤和改造工作;三、积极开展排水防涝设施现状普查和规划编制工作,迅速建立排水防涝信息化管控平台,更好地指导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抢险工作;四、注重管理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逐步提高排水管理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强化部门沟通协调,确保规划建设系统合理
一、规划、城综和水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结合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要求高标准编制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并严格贯彻执行,强化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审批行业主管部门把关和规划、建设征求意见采纳情况反馈,严格竣工项目移交管理程序,着重解决城中村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确保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系统合理;二、规划、城综和水务部门应统一具备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渗、滞、蓄、净、用、排”),今后城市的规划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透水路面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统筹解决城市内涝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问题。
3.3加快立法执法建设,确保排水正常有序
市、区两级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理顺排水执法队伍,适时出台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排水设施管理办法,严格执法,及时处置涉排水设施的违法、违规事件,确保排水各项工作走到制度化管理上来。
3.4注重排水上下联动,确保内外排水畅通
排水所、梅州大堤管理处和梅州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严守值班制度,参照前期形成的联合调度方案并结合实际经验,及时进行污水拦截闸门和排涝泵站闸门的启闭作业,同时应适时开展排水主干系统水位监测设备设置和污水拦截闸门、排涝泵站闸门的自动化启闭改造工作,结合信息化管控平台,逐步形成更加科学的联合调度方案。
结束语:通过加大维护力度、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高标准、新理念规划建设排水防涝设施和完善排水立法执法等方法,梅州城区的内涝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
论文作者:张建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内涝论文; 设施论文; 城区论文; 梅州论文; 管网论文; 泵站论文; 污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