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创新设计实例_九年级论文

作业创新设计例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传统的作业是专制的、封闭的、独立的,是反复僵化的思维训练,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疲惫和对知识的麻木。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内容的日益丰富,传统单一的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注重对教法和学法教学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作业的改革。

一、变“机械枯燥”为“多样有趣”

传统的作业模式强调对知识的巩固,使学生通过“题海”战术达到预期目的。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模式就显得落伍了,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对知识的巩固,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枯燥繁重的作业已经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机械重复地做,教师机械反复地讲,这样的教学或许对今天的学生有效果,可到了未来,这样的学生能发展、会发展吗?回答是否定的。如何使学生真正自愿自觉地去做作业,把做作业当成一种乐趣?

1.搜索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实用、可搜索、易操作。现在的学生已生活在知识更新快、信息获取也快捷的时代,网络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对网络充满着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其兴趣布置一些作业。

例1.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六单元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布置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搜索有关资料,就温室效应增强的影响以及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等议题,制作黑板报、宣传栏等或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

再如,教学九年级人教版第十二单元的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布置学生以“痛痛病”“水俣病”为关键词,上网搜索这些公害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如何避免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这样,学生可独立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完成作业。通过布置搜索式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学习搜索资料的方式与方法,也有利于挖掘学生才能,发挥学生才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生活式作业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要让作业的内容显得鲜活,贴近现实生活,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究的感觉。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从转变方法到转变态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例2.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的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后,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中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和回收价值等,对今后如何回收金属废弃物提出建议。

再如,学习九年级人教版第七单元的课题1“燃烧和灭火”时,布置预习性作业:在家中用煤炉生火时,可点燃小木柴片来引燃煤,为什么呢?为何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在燃烧正旺的炉火上洒少量水,为何不但不熄灭反而烧得更旺呢?这些现象你在生活中已经体验到了,你能从中悟出什么呢?

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不仅能结合自己的平时生活进行反思,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学习效果良好。

3.实验式作业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因此,结合现行教材与生活、生产、医学、环境保护联系密切,内容丰富有趣的特征,教师可根据实际编些贴近生活、有趣的习题,以增加化学与生活联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提供给学生讨论,使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

例3.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十单元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后,布置家庭小实验:把一只新鲜的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浓盐酸,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几次。设问: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用物理和化学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反复多次现象的原理。

(3)自己在家中用食醋代替浓盐酸试一试(先放鸡蛋后倒醋),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用浓盐酸和鸡蛋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

再如,在约500 mL的饮料瓶中加入两勺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1.5 g小苏打(食品级的碳酸氢钠),注入凉开水,再加入1.5 g柠檬酸(食品级),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半小时后,你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

这样选择生动活泼、能诱发兴趣的习题,会使作业教学成为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作业教学中入迷,主动寻找作业做。通过激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4.游戏式作业

为了使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我们尝试进行了游戏式作业。游戏式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使作业在活动中完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4.在毕业晚会上,小凯设计了一个化学接龙游戏(见附图)。

此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通过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能训练学生的发散和集合思维能力。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对问题广泛联想,积极探索猜想,以寻找规律,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二、变“单一封闭”为“多元开放”

1.实践式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作业的意义不可忽视。

例5.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的课题2“水的净化”后,布置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等,就得到一个简易净水器,并试验它的效果。

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九单元的课题3“溶液的浓度”后,布置学生自制汽水。

再如,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十二单元的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布置学生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出售,查看它们的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只有让学生亲力亲为,他们才能得到最真切的体验,获得真实的感受,巩固和深化知识;才能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超市”式作业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在理解与运用知识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若是无视或漠视这种差异性,搞“一刀切”,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为此,精心设计“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实现“人人能练习,个个可成功”。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基本要素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以适合全体学生,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强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深刻性。

例6.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十单元的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布置总结提高性作业。设问:

(1)说出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A)

(2)说出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B)

(3)鉴别两瓶溶液——稀盐酸和石灰水(C)

(4)鉴别四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D)

这样的“超市”式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的差异,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性强,突出知识的基础性,环环相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基础得到保证,负担得到减轻,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全体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目标下练有所得,使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3.自主式作业

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做。长此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多而主动学习少,积极性及兴趣随着时间推移就会下降。因此,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参与作业的评价,可评价自己,也可以评价别人。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最有价值和最有效的参与是学生思维的参与。

例7.学完九年级人教版第十单元后,布置让每位学生自己出一份第十单元的测试卷。要求:题型、分值与2012年南京市中考卷同,自己写好评分要求及答案。

这样可以发动学生,鼓励学生推荐好的试题,出好试卷后交给老师审查。一查试卷是否符合要求,题型、题量、分值是否合理;二查试卷的难易程度。教师通过试卷分层次分析,基本上也就知道了该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同等层次学生的试卷交换考,考完后交给出卷人进行批阅,不懂的向出卷的同学请教。通过学生的交流合作,不仅能使学生对解题的思路更加清晰,还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喜悦心情来自两方面:通过复习,考试成绩提高的喜悦;自己出的试卷考查了同学的喜悦,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总之,作业是师生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工作”,教师应依据新课标要求,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有效地改进作业的设计,设计中突出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让作业体现出知识的价值,使得学生在做作业时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快乐。

标签:;  

工作创新设计实例_九年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