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论文_陈云波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论文_陈云波

建水县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建水 654306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86例于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针灸治疗与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用。

【关键词】针灸;中药辨证加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头部、面部神经脉络受寒邪入侵导致的经络阻滞、气血循环障碍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脸部皮肤失去知觉、脸部肌肉活动无法控制,如面部畸形、眼睛闭合不全、口鼻歪斜等[1]。从发病时间上说,该病症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季节偏多;从发病群体上说,青壮年与老年群体均可发病,青壮年群体为主要发病人群;从性别比例上说,男性患者占较高比例。中医临床治疗时,常以疏通经脉治疗为主,促进面部气血循环恢复正常[2]。本研究进行对照样本试验,旨在观察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成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其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5:18;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3.09±4.87)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1.01±0.44)年。观察组中,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4:19;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3.17±5.21)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04±0.58)年。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可知,两组临床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案

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以风池、太阳、四白、地仓、丝竹空等为主穴,以内庭、太冲、合谷、睛明等为配穴,采用提捏斜刺或横刺入针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针刺深度约为2cm,维持每日1次的治疗频率。观察组则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即针灸完毕后,将3g甘草、3g细辛、4g全蝎、8g当归、8g防风、9g僵蚕、9g白芷、9g川芎、9g姜半夏、11g白附子、11g鸡血藤加水煎煮,煎至中药汤饮浓缩至200~300ml时即可服用,每日1剂,分早晚2次用药。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0天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结束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还出现加重的情况,视为无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面部的皮肤对称不完全,面肌功能有所改善,视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部的皮肤对称良好,面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视为显效[3]。计算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总有效率计算公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处理方法

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0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43 27(62.79)15(34.88)1(2.33) 42(97.67)

对照组43 11(25.58)23(53.49)9(20.93)34(79.07)

x2- 7.24

P- <0.05

注: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疾病时讲究调理气血、疏风通络,以消除面部、头部局部缺血、水肿症状为主要方法,以达到促进组织细胞修复再生的目的。针灸治疗能直接、准确地刺激神经脉络,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从病源上疏风通络、平衡阴阳,从而改善血气循环,最终修复神经损伤,刺激神经再生[4]。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的效用,可巩固针灸治疗的效果。中药汤饮中的鸡血藤与当归具有活血、补血作用;姜半夏燥湿、暖胃;白附子祛风化痰;全蝎则可解除痉挛、疏通脉络、强化窜走神经;川芎可使药效上升至头、面部,益气扶正[5]。将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法共同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联合发挥两种方法的协同作用,全方位地帮助患者改善神经阻塞,活血化瘀,达到恢复健康的最终目的。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综上所述可得出本研究结果,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该方案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俞纪伟.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6例[J].中国药业,2013,6(22):124-125.

[2]杨荣昌.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20(03):73-74.

[3]杨红.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8(35):1143-1144.

[4]庄红.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01(28):222-223.

[5]王芳.浅析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的临床安全性观察[J].医学信息,2015,25(28):255-256.

邮寄地址:蔡远进 13886641212 湖北荆州,石首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论文作者:陈云波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论文_陈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