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_杜宝凤

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206

摘要:目的:观察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12月接收确诊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患者行自我管理模式)与对照组(42例患者行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少于对照组,X2等于5.70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个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对策

前言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自我管理干预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最近的随机控制实验证实了这一研究结果。这些研究使我们重视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坚持处方治疗,但却忽视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据统计,大约27%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占90%~95%。由于缺乏随机控制实验资料,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措施仍不明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往往忽略一些细微的改变,比如,心理状况和认知等。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措施尚不够完善。这一人群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可能会下降,学习和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降低。本研究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管理是否可以获得和年轻成年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2例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1:10(22/20),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为(63.2±1.2)岁,糖尿病病程最短为4个月,病程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12.4±1.2)个月。对照组42例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为23:19(23/19),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为(63.5±1.2)岁,糖尿病病程最短为4个月,病程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12.6±1.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连续两次非同一天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均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认知障碍以及精神病患者。(2)排除合并心、肝等其他脏器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在参与本次研究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合理选用降糖药,嘱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并定期入院复查,根据患者入院复查情况调整临床用药,从而落实临床护理管理。

1.3.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实施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2型糖尿病基础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对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认识,促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自我管理对控制自身疾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管理依从性。(2)饮食控制:医护人员称量患者体重,结合患者年龄以及身高等基础资料科学计算患者每日食物摄入总能量,向患者普及日常饮食物所含糖分、热量,为患者制定糖尿病餐谱的同时指导患者对同等热量的饮食物进行替换,从而保证均衡膳食。除此之外,嘱患者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3)运动调节:根据患者心肺功能以及体重制定减肥计划以及运动方案,对于老年人嘱患者通过散步等运动强度低的运动方式以提高心肺功能减轻体重。对于青中年患者可通过慢跑、打太极拳等港式进行运动。嘱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监测心率,并穿棉质衣服,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4)糖尿病监测:嘱患者每日自行检测血糖、尿糖,医护人员每周定期电话随访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个月患者入院随访测量患者体重、血压等相关情况,每个季度对患者行血脂、肾功、神经系统、心电图以及眼底检查。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症、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实验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3讨论

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随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不断递增,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卫生资源严重缺乏,当前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糖尿病分级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国际上大量研究证明:采取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患者自身责任和潜能,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能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延缓和控制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卫生服务资源利用率。自我管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强调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自我护理管理可增强患者直接自我管理经验,激发患者对自身疾病控制的责任感与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病人在疾病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出“自我管理”这一概念,并将糖尿病自我管理定义为“糖尿病病人管理糖尿病过程中的一组日常行为”。

3.1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强调机体对当前情境的理解,认知是人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全部过程和活动,包括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对信息做出反应,采取适当的活动。认知理论认为只有人们感知信息,认同信息信念内容,产生行为意愿,并具有行为所需技能后才能实现所要采纳的行为。认知能力已经被证明与血糖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病人认知能力下降,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神运动和反应速度迟钝,处理信息速度和执行能力低下,然而病人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与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关系还有待研究。

3.2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theory)是从社会学理论发展而来口。它解释了人们如何获得和维持一定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为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较好地描述了生理、社会环境、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功能状况的关系,它认为个体因素(认知、情绪和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和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3.3知信行理论

知信行理论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三者的总称,也称为KAP理论,知信行理论认为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之间只存在着因果联系,并不存在三者间的必然性。行为改变是目标,为达到行为转变,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信念为动力。知识是行为转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方可逐步形成信念;当知识上升为信念,就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转变行为。

参考文献:

[1]黄海玲,陈小敏,曹结芳等.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20-23.

[2]巫兴英.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73-175.

论文作者:杜宝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  ;  ;  ;  ;  ;  ;  ;  

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_杜宝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