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节课,老师在课堂上使用最多的是针对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就是常说的“问题化教学”。不管是传统模式下的课堂,还是学生自主模式下的课堂,这种教与学的方法屡试不爽。
一、备课时精心设计好框架问题
这就像是盖房子,打好地基,布局框架之后再细化内部结构。而框架问题一般是围绕着文本题目、内容、主题提出来的。它们之间的衔接一般也会遵循由题目到主旨的原则。
二、上课时,注意分解框架问题
老师都知道,一般框架问题都是比较大的,指范围,这时由它本身所起提纲挈领作用所决定的。所以通常的有效做法是按照教学顺序一一分解,真正让其发挥建构课堂框架的作用。
1.破题,也叫做释题。破题对于语文教学每篇文章都要有,因此破题必须要做到有的放矢,更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程度。因为,文章题目本身就各具特色,不同的文体,呈现不同的要素和特征。有的是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人名(如《木兰诗》、《邓稼先》),可能是一种行为(如《散步》),可能是一种动物(如《马》、《狼》),也可能是一重植物(如《行道树》),也可能是一个物件(如《羚羊木雕》);有的是一个短语,有并列的两种动作(如《想和做》),有特征明显的物件(《安塞腰鼓》、《中国石拱桥》),也有重点突出的景观(如《桥之美》),更有人物参与的某种行为(如《阿长与山海经》)……不管哪种形式的题目都有写作者命题的深刻用意,况且题目本身就是文眼,亮闪闪地放在那里,就看能否照到读者的眼,从而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和进一步的思索。鉴于它这么重要的位置,所有破题就应该首当其冲,值得多研究和考虑,而且,一旦释题成功,文章的学习也便成功了一半。
当然,释题也不可铺得太开,一般用时在五分钟上下最好。具体最好侧重于分析字面意思以及语境意味为主。
2.在内容层面,着重考虑关注框架问题所触及到的能力问题,无需提出细枝末节的问题。要相信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就拿散文来说:(1)设计与文章开篇有关的问题,文章的开篇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你有怎样的看法?(2)主体部分重点提出有关事件要素方面的问题;描写人物的方法问题;故事情节的构建问题;环境描写的特点问题和作用问题等。这些问题往往有着以点带面的作用,这样的教学问题设计一开始就给学生学习的方向感,他们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就会搞定多篇散文的阅读,不光知道散文的特点,更能知道散文学习的重点和如何突破难点问题。那么框架问题的纲领作用就一下子被放大了许多。(3)文本的结尾部分,最好设计写法方面的问题、表达方式的问题以及它的好处和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突出其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的作用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学会概括和提炼主题的方法和能力。学生的成长是有个过程的,老师要尽量利用好小学期间学生的能量,更提倡语文老师学习数学老师的“公式法教学”,那就是交给学生如何总结文章内容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公式样板。再加进去你的收获和感悟,语言组织力求精炼,切中要害,还要注意多角度发散思维进行概括。基本格式是这样的(可小范围微调,只措辞方面):本文通过写了__(人名)的__的事,刻画了__(特点)的__(人名),突出了__,让我懂得了__ 的道理,从而要做到__。
三、严谨课堂流程,注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做到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的自然衔接
要说到高效课堂,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还课堂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我要说的就是老师要不断思考如何将满堂灌的课堂还给学生,成为他们自主的课堂,学习探讨的乐园。我的看法如下:
1.老师要一定改变固有教学模式。老师“掰嘴喂食”才能学有所获的陈旧意识要改变,相信学生能行,更相信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学习,也必须相信每个学生个体的自我提升潜力。因此要一定大胆放手,学会给自己减负,因为“懒”教师才会有超能力的学生涌现,你需要做的就是刺激。
2.做好学习小组的成立和工作分工的认真指导。不要怕花时间组建学习小组,在起始班级哪怕花半学期的时间不断优化学习小组都是应该的,因为面对未来的三年教学,半学期只是其中的六分之一时间,不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足发展,相反,如果学习小组优化成立后,在短时间的学习效应自会弥补之前的所谓耽搁的。
3.加强学习小组学习指导,尤其是小组长的培养工作。不可小觑,训练好了,就真正成了老师的左膀右臂,不光是你的教学工作减轻了,你的班级管理还会上一个台阶的。因为每个小组的问题在小范围都解决了,老师还能有什么“工作”可言,随着年级的升高,你就真正成了“甩手掌柜”的了。
4.建立健全课堂的评价机制。我们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老师要多想办法那是必须的,只有你高明了,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的。不妨结合时代的信息资源做这些工作,如将星级评选、冠军争夺等最能激励学生进取的游戏规则引进班级评价制度,那效果是极好的。
知识层面的问题设计,因为是自主合作探究,尽量能有考虑到小组成员学习状况的具体情形,导学案可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减负的做法是让学生预习时更多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课后练习题的研究,探究时完成框架问题。老师注意要做的是控制学生学习时的时长和方法的点拨指导,自学是抄教辅资料,讨论是抄同组成员作业,拓展则变成沉默或者听个别同学的自我表演。
论文作者:仲乃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框架论文; 是一个论文; 作用论文; 小组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