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县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2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大黄混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酒精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3.4±0.6)天;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53.3%,治疗有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43.3%,治疗无效患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1.1)天;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采用大黄混合芒硝外敷对患者进行治疗,此种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妇科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086-02
Clinical analysis of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peration Li Hong.
Sichuan zigong 643200 FuShu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peration. Methods We selected 6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4 -2015 year in May admitted to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Conclusion Gnecologic surgery of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patients.
【Key words】 Uremia;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 reactive protein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亦得以大幅度提升,而肥胖现象逐年上升。妇产科患者肥胖率及剖宫产率亦不断提高,这则提高了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与经济负担。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大黄混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酒精治疗,现将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60例患者年龄均于23~5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37.8±4.1)岁;合并肥胖患者3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8例,合并贫血患者19例;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腹部脂肪厚度于3~10cm之间,切开暴露时间为30~60min;患者常规细菌培养显示为阴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大黄100g+芒硝50g,将其研磨成分并均匀混合,再用干净的棉布袋装起来进行混合外敷,患者切口应施以75%酒精消毒,并覆盖8~12层无菌纱布,之后再将装好的布袋置于无菌纱上,用胶布将其固定,以患者的渗出量进行药袋的更换,为患者换药时要适当的切口挤压,确保挤压1~2次,要尽可能将液化的脂肪挤压干净,直到患者脂肪液化切口愈合[2]。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75%酒精棉球消毒,并进行常规创口清理,必要时可对患者施以适当的扩创,换药时要根据患者脂肪液化渗出量进行敷料更换,且换药之前要尽可能将患者液化的脂肪液挤压干净,直至患者切口愈合。
1.3 疗效判定
显效则表示患者手术7天后,切口拆线呈现为甲级愈合;有效则表示患者术后7天切口拆线,需要对切口进行详细的清创处理,再以无菌蝶形胶布将其固定;无效则表示患者术后7天切口拆线要对切口再次清创缝合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定性资料则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3.4±0.6)天;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53.3%,治疗有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43.3%,治疗无效患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1.1)天;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机制并不明确,且其诱导因素诸多,比如电刀、糖尿病、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等问题,亦或者是手术中采用大块钳夹进行结扎与机械刺激、时间过长等问题均会引起患者脂肪组织被氧化和分解,从而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多发于术后2~8天内,临床症状为切口敷料渗透显著,且伴随浑浊液体,这时医护人员就应高度重视切口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防止措施,以确保切口尽早恢复。
临床上对脂肪液化并无统一标准,但患者手术后的切口产生下述症状时则可确定为脂肪液化:(1)患者手术后3~7天,手术切口产生淡黄色渗液,导致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不过患者却无任何自觉;(2)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细菌性感染,切口亦未出现坏死情况,患者体温正常血象低;(3)渗出液镜检发现大量的脂肪滴,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相关研究表明,肥胖可诱发脂肪液化,同时产生脂肪液化后,切口很难愈合;成年人的皮下脂肪大都是血运不强的黄色脂肪组织,而此种组织愈合能力不高,加上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增厚,从而增加了患者腹部张力,这时手术难度较大,手术切口局部血液循环亦受到极大的影响,且手术会导致脂肪组织损伤,导致患者缺血或者是无菌性坏死,这时则使得切口缝合难度增大,切口亦很难愈合。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大黄混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酒精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3.4±0.6)天;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53.3%,治疗有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43.3%,治疗无效患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1.1)天;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措施十分关键:(1)手术中要注重皮下脂肪组织保护,并尽可能不用高频电刀对肥胖患者施以手术,尽管应用也要避免高电流操作;切口缝合之前要以0.9%氯化钠盐水与甲硝唑冲洗切口,要将患者坏死脂肪组织严格清除,如果皮下组织太厚则应置入引流条,保持24~48小时;缝合切口务必对齐,不可留有死腔;(2)要积极治疗患者原有的疾病,术后严密监控患者血糖水平,贫血患者要先纠正贫血,之后再展开手术;(3)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体征,严密观察患者换药时敷料上沾染渗液的颜色,并分析其量的变化,全面观察患者切口清洁度,适当挤压切口两侧有无渗液。产生脂肪液化的患者务必于无菌条件下处理切口,本文给予观察组患者大黄100g+芒硝50g,将其研磨成分并均匀混合,再用干净的棉布袋装起来进行混合外敷,患者切口应施以75%酒精消毒,并覆盖8~12层无菌纱布,之后再将装好的布袋置于无菌纱上,用胶布将其固定,以患者的渗出量进行药袋的更换,为患者换药时要适当的切口挤压,确保挤压1~2次,要尽可能将液化的脂肪挤压干净,直到患者脂肪液化切口愈合。
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采用大黄混合芒硝外敷对患者进行治疗,此种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丽娟.湿性敷料用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959-1960.
[2]王爱珍,黄丽霞.牛肌散联合高渗精治疗女性节育于术切口液化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1):57-58.
[3]李洁,李玉梅,王海霞,等.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8):78-79.
论文作者:李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脂肪论文; 腹部论文; 率为论文; 妇产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