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了合作学习,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热闹了很多。但热闹过后,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究竟讨论了些什么?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样的合作是否有助于学习的深入和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中职学生?这些疑问也引发了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关注。
关键词:中职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实效性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至今方兴未艾。它产生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同伴间是可以互为老师的,学习是可以集体协作形式进行的;二是认为当今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合作交往能力是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个人学习、班级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在每节课堂上都会有轰轰烈烈的合作学习,那么这些合作学习有没有达到时效性呢?究竟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其作用呢?
一、用心选择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既能让组员感到各自肩上强烈的责任,又能促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和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组成员的分工必须明确,要求人人有事做。分工时,要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学困生一定也要赋予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的兴趣,否则部分学生“主动自觉”地无所事事,势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多数老师都是随意地按前后桌4-6人组成小组,并没有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4-5人的小组。 老师首先要给学生搭配好学习伙伴,相对固定好小组成员,注意到小组成员在人数、层次分配上的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把同桌作为一小组,前后桌四人为一大组,各小组既有成绩好、善于表达的同学,又有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不善言辞工或成绩中等的同学,再根据成员的表现要更换他们的职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达到共同发展。
二、精心选择合作的内容
选择的内容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这些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问题涉及面广、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或者是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我们最好都能及时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
三、建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全员参与
在每个小组里都有反应较快、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反应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讨论时有的同学很投入,神采飞扬,而有的同学却是冷眼旁观,似乎事不关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确实有的同学反应较慢跟不上思考的节奏,同时还认为这本来就应该是优生主导的讨论。另外,有的同学觉得讨论的好坏跟自己无关,反正自己不是小组长不用自己在全班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建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全员参与。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除了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更要关注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竞赛,表扬那些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并适当地给以小奖励,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带动全员参与。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只有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这样全面的评价可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施评价机制和及时反思,是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力保障。教师还要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效及时进行评估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定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诊断与处理学生和小组面临的问题,不断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四、师生合作,教师起引导者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参观者,而应主动参与到小组之中进行指导。当学生小组活动开展顺利时,及时鼓励;当学生出现争执时,及时进行点拨,为学生思维指明方向。课堂上尽量没有空洞的讲解,没有包办代替。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组内每个成员要合理分工,还要定期交换分工,在主持人的协调下,让每个成员自始至终明白自己每一步做什么等。使课堂实而不死,放而不乱,活中有新。要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合作学习前应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这样展开讨论,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论文作者:喻松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6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成员论文; 同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7年5月总第1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