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有”历史新课堂——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为例论文,以人论文,课堂论文,四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怎样才能打造“有趣、有法、有道、有劲”的四有历史新课堂?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的建立”为例说明之。 教师应在历史课堂上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让学生学得更多、领悟更深、收获更精彩。 (一)模式激趣 很多专家反对将历史课堂模式化,但笔者认为,如果区域内大多数教师驾驭历史课堂的能力还不够强、历史课堂效率还不够高,那推行高效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通过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实践和不断研究,笔者探索了比较适合初高中历史课堂的高效教学模式——材料导读式历史新课型。该课型主要采用新材料、新情景来探究历史问题,其在激趣方面产生的实效明显。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笔者发现通过材料导读式教学模式的激趣点有很多。以“责任内阁制形成”这一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为例,教师可设计“性格恬淡的安妮女王”、“不懂英语的国王”、“最年轻的英国首相”和“48小时首相”等四则有趣的材料。通过材料导读,让学生明确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大致过程及其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原则;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的原则;内阁集体负责的原则。实践表明,材料导读式这种历史新课型的采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二)环节引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导入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本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世纪婚礼”(配以2分钟的视频)作为本课的精彩导入。威廉王子在2011年4月19日举行的这场“世纪婚礼”,是英国王室近三十年来最隆重的喜事,开创了诸多纪录:电视观众最多的婚礼(30亿人观看)、网络搜索最热的婚礼、盈利最高的婚礼(10亿英镑)。这样,就由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王子、王室及婚礼导入新课,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高涨。对于一名历史教师来说,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浅层次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结构和思维是较深层次的,而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态度才是历史课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细节诱趣 教学细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细小环节或情节。一般来说,历史教学细节应该是具体形象和典型生动。作为历史中最动人的因素,历史细节材料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又能引发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更多思考。而充满魅力的历史教学细节,需要教师精心规划、用心打造;通过挖掘历史事件的细节,可以丰富历史课堂,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中可挖掘的历史细节有很多,笔者特意选取了女王的日常生活和女王的八十七岁生日这两个材料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笔者设计的本课中的一个细节——《女王的普通一天怎么过》(节选): 女王在伦敦的官方住所是白金汉宫,她一天的生活是从喝茶开始的。早上7时30分,女王醒来,卧室的女仆便会端上茶盘。此时,女王床边的收音机响起BBC的广播,她喜欢听BBC最有影响的“今日”节目……上午9时30分,她会见私人秘书……接下来,女王开始工作:接受新任大使的国书、参加开幕式或典礼、访问医院…… 本课设计的另一个细节是《女王的特殊一天(生日)怎么过》(节选): 2013年4月2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了她的87岁生日,并在温莎古堡与家人低调庆祝。22日中午12点,伦敦海德公园内发射了41响礼炮,温莎古堡发射了21响礼炮,伦敦塔也发射了62响礼炮,向女王致敬,并祝她生日快乐…… 通过对历史细节的精心设计,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融入历史、品味历史,从而激发起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从事历史学科教研员工作十五年,笔者对区域内初高中历史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历史课堂要在“趣”(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易”(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化疑难问题)、“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史习惯)、“法”(指导学生掌握学史的基本方法)四个字上做好文章,特别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去找到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来找到新的办法解决其他的问题。 (一)整体感知 纵观初高中历史课堂发现,很多历史教师轻视整体感知环节,在他们的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较为零散,不够系统,这对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可见,整体感知历史知识既是历史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步骤。因此,笔者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总是引导教师们要学会“串珍珠项链”,即重视对课本知识结构的整体性设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必修Ⅰ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了整体感知环节,并将本课与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见图1)。这样的建构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其实就是英国不断争取民主、建立民主和完善民主的曲折过程。由此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掌握本课的知识体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材料导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明确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解读重要材料——《权利法案》第一、四、六、八、九和十三条。通过解读让学生明确《权利法案》不仅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同时又保障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权和集会权,并让学生认识到议会权利大于王权,法律至上,从而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重点之一——《权利法案》。这一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了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特点,而且也更清晰地把握了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涵。 (三)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明显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交流、探讨历史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两个探究问题: 问题探究一: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和特点。 材料一:美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材料二:据报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闻知法国总统萨科齐喜爱集邮,便赠送珍贵邮票两枚。萨科齐高兴笑纳,视为至宝。 材料三:当选总统后,萨科齐宣誓自己将做“所有法国人的总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曾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帝国和国民的服务中”。 问题探究二:2007年5月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美国。美国白宫特意为她举办了一场“白领结”级国宴。这是布什总统第一次愿意在国宴中身穿燕尾服。布什总统为什么如此重视伊丽莎白二世呢?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深入探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如下三个特点:(1)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者融为一体;(2)以议会和内阁为核心,议会是权力中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3)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历史课堂不应该仅仅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更应该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了解历代兴衰治乱的原因,并认识历史的前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求是”、“求实”和“求真”。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就不能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应该让学生们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能获得认识上的感悟和提高。 (一)体验历史 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经历过程,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自主安排的时间和一个自己去解决的冲突或问题……下面是笔者设计的“如果我是卡梅伦”的体验活动。 材料一:2010年5月11日,英国首相布朗在英国伦敦首相府唐宁街10号门外,宣布辞去首相职务。 思考:英国内阁成员将何去何从?原因何在? 体验成果一——辞职。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材料二:2010年英国首相大选尘埃落定,43岁的大卫·卡梅伦于5月11日成为英国首相。 思考:卡梅伦当选首相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他有哪些权力? 体验成果二——多数党领袖。行政权,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材料三:2010年5月13日,英国新内阁成员在位于首都伦敦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参加首次内阁会议后合影。 思考:卡梅伦内阁是如何组成的? 体验成果三——首相提名内阁成员。 (二)感悟历史 学习历史不能仅仅只是记住书本上的一些历史基础知识,还应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历史现象引导到历史思考上来,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启智明理”的目的。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笔者认为这就是感悟历史。本课中,笔者采用教科书上的历史纵横和学习延伸栏目中的如下材料,引导学生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材料一: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材料二:2006年,80岁的英国女王已经登基54年了,她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先后有10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她从不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正是她得以保持英国王室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创造历史 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存疑、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历史学习活动的同时,应该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给他们提供一种自我探究、思考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在问题情境中能动地探索与发现。例如,通过表1的比较来引发学生思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历史课堂教学还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和长效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笔者以为要着重在养成习惯、点亮智慧和提升能力上下工夫。 (一)养成习惯 学生在中学阶段除了要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到新的历史知识。笔者认为,应重点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和整理材料的习惯。 收集和整理材料是历史学习中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关键。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以本课教学为例,在教师的认真指导和精心点拨下,很多学生都在课前或课后注重收集和整理了与本主题学习有关的材料。如有同学在网上收集了很多有关英国女王八十大寿的材料,并做成了PPT;还有的同学上网查找了英国最近十任首相的相关资料,并制成了表格,上课时供师生参考。 (二)点亮智慧 点亮学生的智慧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重要责任。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巧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智慧。例如,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家认为,在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国王很快就沦为国人的政治偶像。观点二:洛克(1632-1702)在《政府论》一书中提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三种,行政权属于国王,立法权属于议会。哪种结论更符合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的英国?(提示: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的一些英国君主仍然掌握着行政权,而并非单纯的偶像。) 可见,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通过教师这样有目的地引导,最终让学生学会提问。 (三)提升能力 学以致用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纵向或横向地联系,做到突出关联,提升学生的能力。所谓关联,应当有三个方面:(1)本单元两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本课三个子目与课标题的内在联系。(3)本课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的背景分析等。本课在历史与现实关联方面,笔者对本课作了如下设计。 材料一:中新网2010年7月21日电,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21日表示,英国驻阿富汗军队或从2011年起,开始实施撤军计划,到2015年,撤军计划将基本完成。 思考:卡梅伦要想顺利实施此项政策,应具备什么条件?需不需要女王的同意?假如议会不再信任新政府,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材料二:今天,英国首相的集权趋势还在加强。他不仅可以决定内阁组成的名单,而且还控制着内阁活动的各个方面;内阁的决定多半不是通过表决来作出,而是以首相的意见为转移…… 材料三: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卡梅伦,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思考:材料二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趋势?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随着这种趋势的增强,会导致英王的消失吗?建设“四有”历史新课堂--以高中历史必修课程“英国君主制建设”第七课为例_君主立宪制论文
建设“四有”历史新课堂--以高中历史必修课程“英国君主制建设”第七课为例_君主立宪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