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外交与成就_时政外交论文

泰国的外交与成就_时政外交论文

泰国的外交及其成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外交论文,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泰国是一个小国,全国面积只有514132 平方公里, 人口总数截至1993年底止为5833.6万〔1〕,经济、军事实力较弱。从公元1238 年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以后,特别是从16世纪西方列强东进以后,一直处于世界强国的威胁之下。然而,泰国的历代王朝政权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和手段,摆脱大国的控制,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成为东南亚地区唯一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近年来,泰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外交活动除了努力维护国家安全,保持同世界各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以外,还负有经济使命,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并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笔者认为,泰国成功的外交经验很值得借鉴。

一、泰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防止大国的威胁,维护民族生存,保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曾是泰国数百年来对外政策和活动的灵魂。几百年来,由于泰国外交政策的正确,加上执行这一政策的泰国外交前辈的聪明才智和灵活机动的外交手腕,顺利地渡过了无数次危机,有效地维护了泰国的独立。

(一)二战后,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泰国的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6—1948年泰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与世界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争取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因为泰国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既有被日本一时的胜利蒙蔽了眼睛,错误地认为,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将最后取得胜利,执政的披汶·颂堪政府投靠日本,向美、英等同盟国宣战而被同盟国的一些国家视为敌对国家的一面,也有以摄政王乃比里·帕侬荣和当时出任泰国驻美国大使的社尼·巴莫为首的反侵略爱国人士在国内外发动、组织和领导“自由泰”运动,与世界同盟国军队合作,进行反对日本侵略的救国斗争,并为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一面。在此种情况下,要争取在战后不被定为战败国的地位,当时的泰国政府必须向国际社会清楚表明,在二战中,向同盟国宣战是在被日本胁迫的情况下不得已的行动,并不是泰国人民和政府的真正本意。要让各国了解,泰国仍是民主国家,而不是法西斯国家。这一点对泰国显得特别重要。在战争后期,亲日的军人势力对政府政策的影响相对减弱,而且当初向同盟国宣战的政府总理披汶·颂堪已经下台。这对于当时泰国争取加入联合国以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外交活动十分有利。当时,泰国一方面注意与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实力地位的西方大国建立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积极同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发展关系;另一方面也注意同东方大国——中、苏两国建立了双边关系。结果,在美国的支持下,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尽管战后负有向英、法两国作一些赔款的责任,但却免遭划为战败国的命运。此外,泰国政府当时争取加入联合国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

第二阶段,1949—1959年泰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同西方建立密切关系,与美、英、法等合作,抵御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在亚洲和东欧一些国家的胜利,世界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划分以及冷战的形势,使泰国当时领导人产生了恐共心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朝鲜战争的爆发,加深了其对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担忧,印度支那战火的燃烧和美国的介入,促使泰国与美国结盟,积极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进行抵御所谓“共产主义的扩张”。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万隆会议前后,中泰双方有过官方接触, 经过商谈,澄清了部分误解,双方都表示要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但最后终因当时极端反共的军人势力在泰国政府中占上风,中泰关系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第三阶段,1960—1969年,泰国外交政策完全向美国一边倒,一切国际事务几乎唯美国马首是瞻,把美国当作唯一可以保护本国安全的强国。而在这一时期,泰国的历届军人政权也因积极反共,在印支战争中站在美国一边并出兵帮助美国打仗,而得到美国的政治支持和经济、军事上的援助。与之相反,泰国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却一直很紧张。中泰两国分别支持越南战争中敌对的双方。

第四阶段,70年代特别是1973年10月他侬——巴博政府在声势浩大的群众反抗运动中倒台以后,泰国外交出现了转折,泰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重视发展同美国、日本、西欧各国的关系,主张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调整了同共产党国家的关系,从敌对走向和解,并建立了政治和经济关系。这一时期,泰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主要是:世界形势出现了美、中、苏三大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泰国作为小国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缓和、中国重返联合国、中苏对抗和美国从越南撤军等均成为泰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外部影响因素。当时,泰国国内民主化运动风起云涌,右翼军人在政府中的作用相对减弱,泰国企业界也积极要求打开中国市场,民选产生的泰国文官政府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处理同外部的事务。中泰两国通过交往,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消除了疑惧心理,终于在1975年7月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五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泰国继续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针对印支局势调整对外政策,使之适合新的国际形势的发展,再一次强调,外交要为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服务。1978年底,越南举兵入侵柬埔寨,破坏了东南亚的和平。此后,柬埔寨问题成了世界的“热点”,东南亚局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越南为首的印支三国为一方和以东盟国家集团为另一方的对峙局面,泰国处于东盟与印支三国对峙的前线国家。1980年6月以后, 侵柬越军多次入侵泰国,严重地威胁了泰国的安全。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泰国不得不对其对外政策作相应调整,对柬埔寨问题从保持中立,明哲保身,到积极支持民柬三方联合政府抗击越南的入侵。具体做法是:求助美国,通过外交途径,重新寻求美国的军事、经济援助,以增强其防御力量;借助中国,开展国家领导人的互访,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争取得到中国的同情和支持,以中国的力量牵制或制约越南;团结东盟,加强与东盟其他成员国的合作,进一步密切关系,协调立场,共同对付越南。此外,坚持按照联合国和柬埔寨的国际会议的有关决议,遵循政治途径解决柬埔寨问题,要求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柬埔寨。通过外交途径,促进柬埔寨问题尽早获得合理解决,解除对泰国的威胁。

泰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和平共处,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同时,积极开展经济外交,强调外交要为经济服务。1985年,泰国政府提出“全方位外交”,其主要内容是:继续加强同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关系,在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扩大同中国、日本、西欧等国的“合作基础”,努力改善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的“真正伙伴”关系。继续增进同第三世界国家的了解与合作,在“南北关系”和“东西关系”中起积极的桥梁作用。

第六阶段,90年代初期的泰国外交,则强调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和务实。注意加强与东盟国家密切关系,促进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泰国在印支地区的地位,积极发挥在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上的作用,推动柬各方实施巴黎和平协定,在此基础上改善同印支三国的关系,加强经贸合作。继续保持同中国、日本等亚太国家的友好关系。90年代中、后期,泰国的外交重心将向发展对外经济转移,对国家安全上的考虑相对减少。在加强东盟内部的合作、促进地区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关系,争取形成亚太共同体。

(二)泰国传统外交的特点

泰国立国后,为了谋求生存,与外国交往中注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泰国历史上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至今对泰国的对外决策仍然具有重大的影响。泰国传统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1.比较注意对外开放和学习外国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早在素可泰王朝时期,泰国就与周边和较邻近的国家有了较密切的交往。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的增多,到了大城王朝,泰国就与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系,每年都派出大批使团到各国进行友好访问,并组织商船队同各国进行贸易。与此同时,也允许外国人到暹罗来经商、定居、传教。由于暹罗的对外开放,外国商人纷纷来到泰国做生意,建立商馆,兴建教堂,进行传教活动。 公元1602 年和1608年,荷兰人先后在北大年和阿瑜陀耶城建立了商馆,接着英国和法国人接踵而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日本和荷兰人获准在暹罗定居,并建立有自己的住宅区。

暹罗还很注意广招人才,为我所用。曾先后聘用大批外国人在王室和政府部门中任职,如17世纪60年代任用希腊人康斯坦特·华尔康为对外贸易总监、17世纪20年代任命日本人山田长政担任国王的宫廷卫队长、18世纪初年任命一位华人掌管王室的对外贸易大权等等。

曼谷王朝建立后,尤其是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统治时期,暹罗除了保持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以外,还十分注意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扩大同西方的交往。蒙固王(拉玛四世)在位时期,因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和推动,对泰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蒙固王还从英国聘请来一位女教师,来担任皇家和朝臣子女的家庭教师,在暹罗推广西方语言和文化。朱拉隆功国王(拉玛五世)还派遣泰国学者和王子赴欧洲各国学习深造。他们这些不寻常的举动对泰国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泰国的大城王朝帕那莱国王统治年代和曼谷王朝拉玛四世在位时期,普遍被人们认为泰国历史上对外最开放的时代。在这两个时期中,西方国家对泰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影响最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八面玲珑,保护自己。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本国的实际情况,泰国曼谷王朝拉玛四世提出:“我们唯一可以拿来保护自己的真正武器就是我们的嘴巴和充满着健全思想和智慧的一颗心”。蒙固王的继承者朱拉隆功国王进一步明确指出:“泰国是一个小国,人力有限,不能与列强进行战争,必须八面玲珑与人无争,不能过份亲近某一个强国,亦不可过份疏远某一强国。”泰国的外交界人士就是根据前辈们的这些遗训,机动灵活地施展各种外交手腕,在各大国中斡旋,以保证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泰国过去的外交大都是防守型的外交模式,并且在外交上追随大国。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往往采取“随风倒”或者“选择中间道路”的作法。在殖民主义时代末期和冷战时期,泰国采取了另一种外交模式,这就是与一个大国结盟以作为同另一个大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泰国为了与美国和法国在领事裁判权及领土问题上讨价还价而极力地讨好日本,结果得到了日本的支持。二战后,泰国与美国结盟以对付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表明泰国的真诚,不惜向国外派兵参加美国在朝鲜和越南的战争。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越南发动侵柬战争,泰国还运用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合作以对抗越南和苏联。泰国在左右逢源,利用矛盾,保护自己的外交策略,既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又得到了大国的各种援助。国家的和平与稳定使泰国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财力和资源用于发展经济。

3.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准则,根据这一准则,或保持中立,明哲保身;或“随风倒”, 以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地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避免战祸和防止成为列强扩张的对象,泰国政府发表了中立宣言,尽管于1915—1916年间有一些国家要求暹罗取消中立,站到协约国方面上来,暹罗仍然沉默不语,犹豫不决。但到了1917年即战争结束的前一年,见众多的国家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协约国手里,德国和奥匈帝国失败已成定局,暹罗政府才于是年5 月发表了国王签署的关于暹罗加入协约国一方的宣言,并于7月22日向德奥匈帝国宣战。战后, 暹罗取得了战胜国的待遇。1978年12月,越南发动了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以后,当时执政的泰国江萨政府就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把越南入侵柬埔寨,扶持傀儡政权看成是柬埔寨的“内部冲突”,从而采取所谓的“中立”和“不干涉”的政策。但侵柬越军于1980年6月大规模入侵泰国, 直接威胁着泰国的安全以后,泰国政府才一改“不干涉”的政策,转到坚决支持民柬联合政府抗击侵略者,同越南及其后台支持者苏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二、泰国的外交成就

泰国的对外政策是根据不同时代的国际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制定的,应该说比较正确,加上有一套贯彻执行这一政策的灵活机动的外交策略,因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90年代初,和140 多个国家建立有外交关系。主要的成就有:

(一)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泰国与西方的关系是自公元1511年葡萄牙派遣使者来到暹罗的阿瑜陀耶城开始的, 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了。随后接踵而来的就是西班牙(1598年)、荷兰(1608年)、英国(1612年)、丹麦(1619年)、法国(1662年)等。

葡萄牙和西班牙凭着它当时的海上强国地位,最先在东方揭开了掠夺殖民地的序幕,接着就是英国和法国。当时,泰国的几个邻邦如马来半岛、爪哇、锡兰和东印度群岛等都已先后沦为这些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以后,于18世纪和19 世纪, 又先后有印度(1775 年)、 柬埔寨(1863年)、越南(1884年)、缅甸(1885年)、老挝(1893年)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保护国。但泰国却始终能奇迹般地摆脱了殖民主义者的魔爪,保持着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东南亚国家中是唯一没有沦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国家。笔者认为,这与泰国采取正确的外交政策和灵活的外交手段是分不开的。

在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之下,泰国乘机巧妙地利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这是泰国灵活运用外交政策比较成功的一种经验,执行这样的政策已成为泰国执政者们数百年来的一个传统。大城王朝功名显赫的帕纳黎萱国王的继承人帕厄加托沙律统治时期,葡萄牙在暹罗有很大的势力,担心葡威胁暹罗的安全,后来获悉葡萄牙与荷兰不睦,且了解到荷兰有比葡萄牙更大的船只时,暹罗国王大喜,遂与荷兰结为盟友,派出一个16人的使节团携带御书和重礼品于1609年出访荷兰,促进了两国的友好关系,然后,借助荷兰的力量与葡萄牙势力相抗衡。大城王朝第28代君主帕那莱在位时期,荷兰在泰国的势力渐盛,且日益强大,对此帕那莱有所顾忌,于是,就开始注意与法国建立友好关系,派遣了10个泰国人到法国传教会学习新知识,借此机会与法国建立了关系,并允许法国传教会在暹罗除皇宫以外的地方自由传教,暹法友好关系迅速得到发展,然后依靠法国来抑制荷兰。

泰国利用外国之间的矛盾,与一个强国结盟以牵制或抑制另一个大国的政策,是泰国数百年来在对外关系中惯用的一种手法,而且大都取得了成功。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全。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成功的经验。但这也有消极的一面,往往带来战争,如1628年同葡萄牙人的丹老之战、1687年8月11 日帕那莱统治时期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宣战的丹老战争和由帕碧拉差和銮梭拉塞领导的驱逐法国势力的战争等等。因此,泰国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泰国所奉行的“以夷制夷”的政策,完全是一种“逃出虎口,又入狼穴”的政策,永无休止,丝毫未能改变泰国的被动处境。

当然,泰国能够幸免地摆脱西方殖民主义的魔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这些欧洲国家到东方进行掠夺殖民地的时候, 大都是刚刚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些国家还不巩固,更没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其经济、军事实力还不够强大。此外,在那个时期,欧洲各国之间常发生战争,加上各国国内也动乱不宁,经济受到削弱,军事力量也受到牵制,因此能派到海外进行扩张的力量十分有限。(2)西方国家向泰国扩张势力的时候,常常互相倾轧, 互不相让。当葡萄牙人在暹罗正在得势的时候,荷兰人插进了一只脚;当荷兰人帮助泰国赶走葡萄牙人后,英国又挤了进来;当英国人得势刚要施展身手的时候,法国人又进来阻挠;如此循环。泰国这块肥肉谁都想得到,但互相牵制,结果谁都难以得到。

(二)在对外交往中,学习别国的先进思想、制度和文化,推动泰国向文明社会前进。曼谷王朝拉玛四世于1851年对暹罗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就是因为在同西方的交往中受到西方文明世界的影响和推动。他还推崇学习西方文化和语言。拉玛五世继承了先父的遗志继续对泰国社会进行改革。为了考察和借鉴外国新政,他于1871年就到新加坡、爪哇等国访问,是年,他年仅18岁;以后,又于1897年和1907年两度出访欧洲。1873年,他年满20岁加冕正式上朝执政之后,即锐意整顿内政,除旧布新,从国家行政机构、经济、军事到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1842年他首先革新顾问制度,下诏设立由12个贵族组成的参议院,协助国王处理政务和研究、讨论将颁布的法律。不久,又成立枢密院。以后又由各大臣组成的国务会议取代了参议院〔2〕。

1900年, 他下令废除了在泰国从大城王朝初期就开始实行的有500多年历史的奴隶制度〔3〕,使众多的奴隶获得了解放,成为自由民, 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泰国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雇佣劳动力。朱拉隆功登上王位的时候,暹罗资本主义已经萌芽,但由于受到国内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因而使暹罗生产力十分低下,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侵入暹罗,并在暹罗进行激烈的争夺和扩张,使暹罗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改革这种现状,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地位,发展经济,朱拉隆功不得不下令废除一切阻碍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制度。

1889年,拉玛五世开始对国家的行政机构进行重大改革。由于这时的暹罗社会已有较大的发展,加上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使得原来旧的一套国家行政机构已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前进步伐。因此拉玛五世把原来的6个部改组扩大为12个部〔4〕,按西方模式建立起来的部代替了古老的部,各部首脑一律称为大臣。全国的各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内政部管辖。各部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范围。此外,还把首都以外的地区不断合并为府,至1897年,全国已合并成18个府,这些府都由中央直接派专员去管辖。府以下设县,县以下设村。村长受制于县长,县长听命于府专员。这样一来,就把地方封建势力和边远的藩属土邦都纳入了全国行政系统的管辖之下,克服了封建的地方分散主义。此外,按照西方编制建制,革新军队,整顿国家财政,改革赋税制度等。

实施改革以后,所有的政府官员都领取固定的薪俸,废除了过去那种按封建等级由国家赐予禄田的封禄制度。封建贵族在行政改革中失去了他们的封建特权。

这时,在暹罗的各级国家机关中还从好几个欧洲国家中聘请了许多外国顾问,他们协助暹罗将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暹罗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不仅把地方政权、边远的土邦牢牢地控制在中央手里,而且还有力地掌握和控制着国家的财政、司法、军事等权力,大大地增强了中央的集权,巩固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使暹罗经济获得大发展,社会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通过对外开放,开展同各国的经贸往来,繁荣本国经济。过去,泰国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出口本国剩余产品如大米等,刺激和促进了国内生产的发展;进口国内人民所需要的一些产品和日用工业品,既方便了群众,又繁荣了经济;并从西方国家购买到了较先进的武器,增强了国防力量,得到的好处确实不少。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泰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实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更是空前的,成了推动泰国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此举是推动泰国工业发展,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外贸易途径,出口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为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筹措资金。此外,泰国是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每年生产出来的东西有一半以上产品靠出口外销,如果离开了对外贸易,泰国有相当部分的工厂将要倒闭,农业生产尤其是大米将要受到影响,可见,对外贸易是泰国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发展旅游业和搞劳务输出也需要有良好的国家关系,也是对外关系的一个内容之一。近10多年来,旅游业和劳务输出的收入已成为泰国经济五大支柱之一,为国家赚取了大批外汇,为发展经济、兴办工业筹备了大量的资金,也是泰国推进工业化的保障。由此可见,泰国的经济腾飞与其对外关系和对外活动密切相关。

1981年8月, 泰国深孚众望的政治家炳·廷素拉暖总理还专门主持制定了一项外交为外贸开拓道路、促进国家经济更快发展的新政策。人们把它概括为“经济外交”。其主要内容:外交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外交部打破只搞外交的框框,要协助商业和外贸部门开拓商品市场。所有外交人员和出访团体都要大力宣传泰国的经济形势,介绍泰国的秀丽风光,以吸引更多的外资、先进科学技术和旅游者。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泰国驻外使馆人员既是泰国在国外的政治代表者和联系人,又是对外经贸联系的活动分子。80年代初期,泰国驻华大使奥拉春就是推行“经济外交”政策比较出色的人物之一。为落实中泰两国的一些贸易项目,他曾多次与我国有关部门直接商谈,积极奔走于北京—曼谷之间,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泰国经济迅速增长,从1967年至1991年,2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5〕。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 年的282亿铢上升到1990年的21549.82亿铢;人均国民生产值由1950年的1390铢提高到1990年的38426铢,40年间分别增加75倍和26倍〔6〕。经济成就巨大。

注释:

〔1〕泰国国务院总理府国家统计办公室编纂:《1994 年泰国主要统计资料汇编》等计算。

〔2〕乍仑·猜差纳:《泰国史》1973年版,第714—716页。

〔3〕迪洛克:《暹罗的农业》第40页。

〔4〕《朱拉隆功国王陛下对改革国家行政机构重要说明的演讲词》,1927年版。

〔5〕泰国银行研究部:《1993年经济状况总结及1994 年发展趋势》专刊。

〔6〕泰国国务院总理府国家统计办公室编纂:《1993 年泰国年统计册》(简要本)。

标签:;  ;  ;  ;  ;  ;  ;  ;  ;  

泰国的外交与成就_时政外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