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之一,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的加快经济建设速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也便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整个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管理难度也不断加大,这大大降低了管理水平,也影响了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信息技术的引入,从而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1工程管理特征与信息技术简述
1.1 工程管理特征
工程管理,即借助科学管理手段,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建筑施工过程与最终结果展开科学规划与监管,确保建筑项目可以按计划开展,提高建筑安全性与质量,进而减少成本投入。主要具有以下特征:①管理工作周期较长,工程管理涵盖设计、施工与验收等环节,因此,工程管理耗时较长,在工程进度推进过程中,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会不断增多,使管理不确定性增加。②工程管理覆盖内容广泛,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给工程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工程技术不断提升,使得工程管理日益复杂,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对当前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优化,信息技术在信息收集、处理与传递等方面有较大作用,对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进行有机集合,能够使工程管理更加便捷、有效,促进工程管理变革、创新。
1.2 信息技术简述
信息技术为进行信息处理与管理过程中,对所采用技术的总称,其主要借助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科学进行应用软件、信息系统等设计、开发以及实施等工作。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涵盖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硬件等,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快速普及,人们开始借助计算机开展信息生产、处理以及交换等活动。以狭义角度分析,信息技术为借助网络、计算机等方法与工具收集、处理、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之和,该定义对信息技术高科技含量和现代化进行了强调。以广义角度分析,信息技术为有效利用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工具与方法总和,该定义主要强调以哲学角度对人与信息技术的本质关系加以阐述。
2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必要性分析
2.1施工固性要求
施工固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施工时,建筑物属于目标产品、生产对象,存在一定固性,无法移动。②施工结束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与当地土地使用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两者属于固定关系。工业生产具有生产设备与生产人员固定、产品不固定的特点。而建筑工程与之存在一定差异,施工时,基于产品不可移动特征,生产设备与施工人员需要在工地不断流转、移动。因此,需要管理工作深入到一些作业中,同时需要保证信息传递及时性与有效性,以此种角度分析,在工程管理中融合信息技术具有一定必要性。
2.2工程内容多样性要求
普通工程产品,相关单位能够结合其固定模式与相同规格等特点,借助批量化生产手段,完成生产目标。而在建筑工程中,生产目标存在多样性特点。其内容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时影响因素多元化,涵盖建筑功能、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用途等。基于建筑物此种特性,需要管理人员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工作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当地水文、地形以及其他情况,进而有效控制工程变量,减少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对施工进度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周期一般都很长,所以在对施工进度进行信息化管理时,我们需要制定一整套的信息网络规划对项目工程进行长期的工作管理。首先将建筑工程中的工作进行合理划分,在借助网络平台向分包部门发布信息,分包商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可以将信息向网络平台及时反馈,最后将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将计划进度与实际工程进度相比较,从而评估项目工作进度是否达标。
3.2对施工材料、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借助信息技术,各分包商可以得到建筑工程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计划等,然后在信息库中进行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再结合项目工程预算,从而得到合理的建筑材料采购计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机械设备的管理也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施工工作中对机械设备要进行审核编制,对其实际使用情况和进出厂情况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并录入信息库,另外还有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也需要通过网络技术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保养,对损坏严重的设备器械也要进行信息录入,在机械调配运用时才能避免使用损坏的设备,造成施工工作复杂度升高,企业管理难度加大,所以要对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
3.3对施工安全、质量的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施工安全与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企业要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规范。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它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许多模块,比如质量检测标准、质量验收等,采用信息技术,对这些模块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便于建筑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此外,对于建筑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问题我们也要加以重视,比如人员安全检查、设施安全检查以及员工安全知识培训等,从而培养建筑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保证建筑过程中施工安全问题。
3.4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系统是依据工程管理内容繁多、涉及到的面很广、数据庞大的特点建立的,全方位——体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对招投标、施工项目信息、使用资金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如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所建立的项目控制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工程概算、进度计划管理、预算和费用管理子系统。按照项目工作分解,进行计划进度控制、项目费用估算、费用变更处理。以批准的控制预算为基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提供实际费用消耗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以便分析和纠正偏差。
3.5构建多层次的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软件基本功能的体现,开发出能够实现多层次参与、多方面管理,并加强信息技术与商业化发展的软件结构,考虑到参与方的各种实际需求来进行软件功能和方式的满足。在此软件平台上还要相应的体现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企业的管理平台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在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同时体现出自身的信息化价值和优势性所在。此软件还可以自动对当前工程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自动化生产,并以此来作为企业进行工程管理的核心,有效加强监管施工的能力,体现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性所在。
3.6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质量和工期的管控与创新
高质量的人才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进度,因此,相关建筑企业要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企业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进度的管控程度,企业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电子工程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能够以工程完成的工程量为基础,制定合理的项目施工计划,并及时对比预算和实际施工费用,进而有效地对工程施工进行成本控制,有效地管控工程施工进程。换言之,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对工程施工进行全方位的管控,能够利用远程和动态的管理方式准确地进行工程材料和工程成本的管理,避免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损耗,节约成本和时间,提高企业效率。
3.7关注开发与应用信息化软件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管理系统。对此,企业要综合考虑管理实践的变化,有目的地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使软件的应用更具有科学性,适应工程管理的要求。唯有这样,建筑企业才能更好地管控工程工期和质量,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
结束语
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模式,是当前建筑企业进行建筑施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整体的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基本保障。在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下,企业要对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性和价值具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在加强信息化与建筑管理工作融合的过程中,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效果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玏,马鑫.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J].价值工程,2016,35(12):38-41.
[2]刘轻鸽.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02):149-150.
[3]赵勇.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居舍,2019(11):149.
[4]欧阳美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及问题[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26(08):80-83.
[5]杨家亮.探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10):135-137.
论文作者:黄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