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探析论文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探析论文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探析

张 旭*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 要: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特别是文化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各种思想文化、各种意识形态,占据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也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怎么建设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剔除封建遗毒,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打下基石。

关键词: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借鉴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领导的农村文化改造与重建对新中国农村社会影响深远。在政治方面,农村文化改造与重建有利于巩固群众基础,维护农村稳定;在经济方面,传播知识,提高农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文化方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村精神文化贫瘠的面貌。

一、文化与农村文化建设概述

文化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是指农耕文明和祭祀文明,因此文化一词被誉为耕作、开发等传统意识。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在《原始文化》中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文化就是指人类在自身历史建设和经验总结中,实现包罗万象的综合体。从广义上讲,文化一般泛指历史实践和社会生活的范畴,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精神财富的建设,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所有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不仅是民族生命的根基,并且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

广义的农村文化是指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文化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农村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农村文化作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和巩固发展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其观念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指导下,形成更具特色的文化积淀,在认知方式、思维结构和价值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内心世界活动以及人生态度和文明开化程度。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都倾注了更大的心血。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想要真正的改变农村面貌,在农村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以农民为基础。对文化建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3月的讲话中充分强调:文化作为反映政治斗争和精神斗争的主战场,它既能反映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严峻形势,并且能够正确的指导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发展趋势,文化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任何制度的建设中都有极强的参与感,这充分说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通过冬学运动倡导马克思主义。冬学运动是利用农村冬季闲暇时间组织农民宣传文化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来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水平。冬学活动在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适用,并且是中国农村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贴近农民的生活实际,又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受到群众的欢迎。此外,冬学运东不仅是学习文化、教授知识、传播新技术的一种手段,也是改造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二)领导全国各地开展群众性扫盲识字运动。通过文化和识字的普及,人们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中国大规模识字运动的开展,全国文盲率明显下降。扫盲后,农民群众识字读书,参加学习会、农校,素质明显提升,为促进农业合作和国家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坚持自愿原则,避免强制命令,通过说服教育和思想动员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学习。第一,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重新认识学习文化知识这件事,使他们深刻的了解到学习文化知识对自身、对组织、对国家的益处以及必要性。第二,充分发挥党团干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领导、桥梁、示范作用,带领农民学习文化知识。

(二)经验总结

(一)历史意义

第一,激发农民群众参加文化建设的热情。在建国初期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积极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的创造和重建,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这向我们再次印证,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可靠力量。因此,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其中,Nx表示中心点x的局部方形邻域,y是局部邻域内的像素点,D(x ,y)表示像素点y与中心点x之间的欧氏距离。由此可见,邻域内像素点的权重是由其对应中心点欧氏距离来表达,这是为了控制减少噪声影响与保留图像细节之间的平衡。LM(x)表示中心点x的邻域均值,其被定义为:

三、新中国建设初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总结

④在河(沟)道常流水河床以外范围,配置步道、亲水平台和绿化美化等人水相亲设施,提高河(沟)道的休闲娱乐功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文化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对农村社会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第一,扫清了封建社会的思想遗毒,占据了农村社会文化教育的领导地位。第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一方面,在农村推动文化建设,并进行农民教育,开展扫盲运动,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字,读好书”,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改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贫瘠面貌。另一方面,倡导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和精神作风,通过文艺作品去鼓舞、感染、教育农民群众,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和精神作风。第三,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被明确树立起来。农民群众通过改造与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1)选用抗病品种。建园时一定要选用抗病品种苗木,淘汰易感病劣质品种。要挑选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栽植,仔细检查并剪除越冬病芽,对苗木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三)推动农村妇女解放。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90%以上的女性是文盲。在农村地区,女性占文盲总数甚至达到了95%以上,情况不容乐观。面对妇女深受封建遗毒残害、得不到教育的国情,推动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迫在眉睫的重大挑战。1951年5月1日,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实施。它的根本任务是彻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婚姻制度。《婚姻法》的颁布,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世俗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妇女实现自身解放,并为新中国农村妇女提高婚姻家庭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封建婚姻制度带来的封建遗毒逐渐被清除干净。建国初期,党和政府的一系列行而有效的举措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第一,在农村开展了挨家挨户教育运动,上门教育,文明开化,帮助广大农村妇女提高文化知识,实现自身解放。开展婚姻法普及运动,帮助妇女摆脱封建的桎梏,成功迈向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新时代女性。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文化的改造与重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五)成立农村俱乐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农文艺兵的服务对于广大群众接受知识,提高素养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发展农村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通过农村俱乐部的建设,实现农民的高度自治,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从而有力的提高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建设。

(四)创办农民业余学校,发展基础文化教育。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业余学校进行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的思想觉悟。农民业余学校在完成各项政治任务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战争年代,由于当时的教育环境极为落后,大多数农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农学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因此在建国初期,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农校活动,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并且是我国当时文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农学教育主要任务是以认字为主,并且配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生产和卫生教育的普及。

第二,关注农村实际,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法建设农村文化。关注农村实际,不能把城市的一套搬到农村去,不能忽视农民群众的需要。建国初期的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冬学运动传播知识,通过兴办农民业余学校发展基础教育,通过下乡入户宣传文化法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会分享经验,采取多种方式,在了解农民群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宣传教育、文化建设。由此可见,要想又好又快地推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建设,必须关注农村实际,深入农民生活,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法建设农村文化。

第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武器,是指引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指南。农村文化建设要结合马克思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反战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丰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好又快的实现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

四、小结

农村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政府应加强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各指标权重值α、β、λ:由于本文与文献[15]亚欧大陆桥竞争力比较分析具有同质性,故运输成本、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各指标的相对权重通过相关专业人员分别对每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性描述,确定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方法得到α、β、λ分别取值0.467、0.163、0.37.同样对等级服务水平m=1,2,3分别赋值为0.3、0.6、0.9.年利率γ按目前贷款基准利率取值为4.35%.

由相机光心和虚拟图像构成相机的新的透视模型,本文称其为相机的虚拟像平面模型,该模型中的虚拟主点坐标为(xC,yC),虚拟焦距为zC,虚拟图像的像素距为人为划分的网格间距。由于虚拟图像在生成过程中消除了镜头畸变的影响,因此虚拟图像是一个无镜头畸变的图像,该模型是一个理想的透视模型,针对长方体测量,使用该模型的优点是投影图像中的轮廓边缘直线具有1.2节中描述的便于利用的几何性质。

[ 参 考 文 献 ]

[1]周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群众文化的作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7(13):84.

[2]尹莉.中国图情界农村文化建设研究综述——基于图情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2018(9):10-17.

[3]王飞,石祖梁,王久臣,宋成军,党钾涛,等.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8):17-22.

[4]王忠武.乡村文明的价值结构与新时代重构——实现乡村振兴的文明复兴之路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8(5):43-49.

[5]何军,王恺,陈文婷,等.中国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社区逻辑——基于山西省汾阳市两个农村社区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7(2):107-116.

[6]程金龙.俄罗斯村庄被遗弃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中国的警示[J].世界农业,2017(11):184-189.

[7]温泉.历史文化风貌的村庄规划建设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5):80,89.

[8]李瑞.美丽乡村与传统村落关系研究[J].老区建设,2018(6):85-93.

[9]易莲媛.新媒介、老基础:技术的物质性与其在农村扶贫中的运作逻辑[J].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1):123-135.

中图分类号: D232;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1-0123-02

* 作者简介: 张旭(1992-),男,汉族,吉林辽源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在读,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庄岚(1964-),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副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标签:;  ;  ;  ;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文化建设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