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协界别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协论文,社会主义民主论文,界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12)07-0026-06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唯一由界别组成的国家机构。我国的政协界别组成是由10个党派界别、8个团体界别、13个职业性界别和3个特邀代表界别组成,加在一起共34个界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构成了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政协界别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认识,他曾经明确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了解了各界别的意见就基本上了解了多数人的意见,掌握了各界别的情况就基本上掌握了整个社会的情况。人民政协只有突出界别的特色,发挥界别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能,使各项工作生动活泼、富有成效。”[1](P227-228)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政协的界别,对政协界别进行优化就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为了更好地优化界别,本文试图将国内的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一些理论文章和经验总结进行综合的理论梳理和思考,以期对于政协界别优化的理论做一个全面的思考。
一、优化政协界别的总体思路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在谈到政协界别时曾经明确指出:“努力突出界别特色,合理设置政协界别,丰富界别活动形式,完善界别活动机制,通过界别渠道密切联系本界别群众,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2](P221)这实际上为政协界别优化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思路。国内学术界对政协界别优化的总体思考也基本上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
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四次政协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指出了突出政协界别优势的一些基本途径:“1.以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为重要舞台,充分反映各界别的意见。2.以反映社情民意为重要渠道,充分反映界别的意见和建议。3.通过提案发挥界别作用。4.完善界别组成机制,加大界别发言权,突出界别的政治协商主体地位。5.以专委会为重要依托,积极开展界别活动,强化界别在政协中的组织职能。6.以调研视察为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界别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3]
在发挥界别优势,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座谈会上,政协天津市第十二届委员会主席邢元敏就发挥界别优势、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发言时指出:“1.要积极协助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包括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群众工作是人民政协在党和政府全局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体现,开展群众工作是政协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2.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3.要进一步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4.要进一步健全政协界别联系群众工作的机制。”[4]
在发挥界别作用座谈会上,政协江苏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武继烈肯定了发挥政协界别作用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江苏省政协发挥界别作用的特点和成效,即:1.加强引导,不断增强发挥界别作用的意识。2.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发挥界别作用的相关制度与运作机制。3.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努力增强界别活动的实效。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了开拓创新,切实提高发挥界别作用的水平的几点意见,即:1.进一步强化界别意识,在推动委员密切联系本界别群众、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上下功夫。2.进一步丰富界别活动内容,在研究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上下功夫。3.进一步突出界别特点,在提高界别的参政议政水平上下功夫。4.进一步贯彻落实制度规定,在完善界别活动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5]
对于政协界别优化的基本原则,学者一般都认为应该坚持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比如,高秉雄、张江涛认为,政协界别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该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6]金秋则认为,政协的界别优化,应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服务和促进发展作为界别活动的第一要务。[7]但在一些具体原则上,学者则见仁见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高秉雄、张江涛认为,界别优化应该注重价值偏好选择而非手段选择,应该有统一、细致的设置标准,应该以提高效率为目标。[6]金秋则认为,应该坚持民主协商,坚持“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坚持突出自身优势。[7]
合理设置界别是优化政协界别的第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和完善界别设置越来越成为政协界别的主要问题,也成为发挥界别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合理地设置界别,才能使政协的界别增强其代表性,发挥其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李瑞环曾经明确指出:“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状况,重视各种利益群体的变化,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界别。”[1](P229)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许多学者对政协界别的合理设置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李德成认为,合理地设置界别应该考虑到人口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等内容。[8]穆玉华、王海春则明确指出了界别设置的一些基本原则:第一,界别设置应以社会阶层的构成作为基本依据,同时辅以人口结构的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等进行调整和补充;第二,界别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而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及时调整,增设部分界别;第三,要不断优化界别结构,调整界别人员结构。[9]高秉雄、张江涛则认为,政协界别设置改革应该是界别有序合并,优化配置;明确委员界别身份,增强界别责任感;界别设置以吸纳为主,增加为辅;增强界别组织化。[6]
从参与式民主的角度出发,熊必军明确指出,首先是改革、调整、优化人民政协界别的设置和界别委员结构。一是适当调整部分界别,把一些交叉重叠、性质相近的界别进行合并,如科协界和科技界等。二是将现有的经济界分拆为国有制经济界和非公有制经济界。三是调整部分界别的委员构成人数。建议适当减少教育界、医卫界和经济界中的委员数量。四是改革界别委员的层次结构,提高各界别中委员的代表性。其次是创新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适当增设有关界别。他认为,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应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不断地创新、增设一些界别,如企业界、法律界、产业工人界、农业界、自由职业者界、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界以及中介组织界等。他尤其指出了农民和中介组织的情况,认为可以单独设置界别。[10]
建立健全界别组织,加强制度建设是优化政协界别的重要内容。穆玉华、王海春认为,要加强界别组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建立界别召集人制度。界别活动是否活跃、是否富有实效,界别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召集人的作用发挥得怎样。2.建立界别活动小组。应该按照本地政协的界别设置,根据有利于联系各界人士,自愿、协商和便于经常性组织活动等因素,设立界别活动小组。3.以专委会为重要依托。[9]加强制度建设,是优化政协界别的重要内容。穆玉华、王海春指出,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该加强以下几点:“1.建立界别活动小组联络员制度。2.建立界别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制度。3.建立界别活动小组工作制度。4.建立激励、考评制度。5.完善界别工作的保障机制。”[9]李德成认为,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界别群众推荐委员的选拔机制。第二,建立健全界别召集人制度。第三,建立服务界别的专门机构。第四,要加强对界别活动的领导。第五,建立界别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口联系制度。第六,制定出台发挥界别作用的规章制度。”[8]
创新政协界别活动的平台,发挥政协界别在履行政协职能中的作用是政协界别优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王付荣认为在政协界别活动平台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搭建协商议政平台,发挥界别献智出力的作用。2.搭建民意表达平台,发挥界别履职为民的作用。3.搭建奉献社会平台,发挥界别服务人民的作用。4.搭建团结联合平台,发挥界别凝心聚力的作用。”[11]在发挥界别小组活动方面,杨久芬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协界别优势和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1.提高政协界别设置科学化水平。2.完善界别工作制度。3.搭建界别活动的平台。4.妥善处理界别与专委会的关系。”[12]李德成在拓宽界别活动的方式方法方面也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在建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调研或视察等参政议政形式中,突出界别声音。第二,在政协全会、专题议政会、座谈会、政情交流会等协商形式中,突出界别的整体性。第三,搭建委员与界别群众密切联系的平台。”[8]李伟刚在这方面的建议是:1.要注重把政协的例会作为发挥界别作用的重要舞台。2.注重发挥界别在提案工作中的作用。3.注重以界别名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
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也是政协界别优化的重要内容。李瑞环同志很早就指出:“要维护委员的民主权利,畅通委员发表意见、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依靠广大委员推动政协工作。”[1](P229)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四次政协工作座谈会上,与会者还专门提到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问题,认为应该建章立制来规范委员履职活动。这包括:1.制定和修订了整套政协内部工作制度;2.制定委员履行管理办法;3.建立和完善履行情况档案。[3]也有部分学者提出,要履行好界别职责的关键在于发挥好界别政协委员的作用。而发挥界别政协委员作用的关键在于通过对政协委员的培养教育,提高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以及建立相应的组织形式。[14]在政协当中,充分发挥委员在界别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需要强化委员的理论学习,尊重和保护政协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积极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13]周秋光、孙中民从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功能、特点、基本职能等角度出发,认为政协与“和谐社会”具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发挥政协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政协不仅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准自身的独特优势;同时也应规范政协的界别划分与设置,强化委员的界别意识,加强政协委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15]
二、优化政协界别的几个一般问题
政协界别的优化,既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在合理设置界别、建立健全组织与制度、丰富活动、发挥委员作用等方面总体入手,同时还需要抓住一些基本问题,实现重点突破。
1、界别与民主政治建设
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形式,政协始终是以民主为特色的。这首先是由人民政协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大会的内容所要求的,并且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的。[1](P235)李瑞环同志明确指出,党委运用好政协这种民主形式,其中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政协组织,听取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搞好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稳步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P255)。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发现,政协界别的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是连在一起的。
在现实实践当中,人民政协的民主性越来越强。人民政协的界别,基本上经历了从“官”到“民”的历程。出于当时的历史和现实的考虑,第一届政协界别具有较强的“官”角色特点,而自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以来,历届政协界别的角色演变出现了一个从“官”角色逐渐淡化,突出“民”角色的过程。徐西坤即将这种政协界别从“官”角色到“民”角色演变路径与脉络进行了梳理,借此为政协界别的优化做出贡献。[16]我们看到,政协界别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突出了其民主性,并且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基调。
在界别的政治工作当中运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式来调节界别内外的社会关系,以实现和谐、进步及科学发展的目的决定了政协界别民主的特殊性。一般认为,与一般的民主相比,政协界别民主具有广泛代表性、精英参政性、一定组织性、巨大包容性、合法有序性、平等协商性等特点。积极探索政协界别民主的新的有效形式,是适应我国社会阶层的深刻变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适时调整政协界别设置,优化组成人员结构,创新工作载体,推进“三化”建设,使政协界别民主更加富有成效。[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多元、分化的社会结构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面对主体、观念、利益、冲突等领域的社会多元特征,对于如何广泛地联系社会各阶层、反映多方利益、体现最广泛民主的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制度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10]正是由这一情况出发,熊必军将参与民主与政协的界别民主做了一个比较,他认为,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主张通过公民的讨论、协商来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中的政治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因此,两者的基本理念具有相似性。从这一点出发,他认为,应该借鉴参与式民主理论对人民政协制度界别设置进行改革。[10]
2、参政党界别问题
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是政协界别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参政党界别优化的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和实际工作者的注意。王彝伟认为,民主党派鲜明界别特色是历史孕育和形成的,然而,近年来,各民主党派界别特色逐渐弱化,成员构成逐渐出现了某些趋同现象。为了优化参政党界别,应该重点从坚持遵循多党合作的政治原则,建立健全政治沟通机制,增强党派特色意识,健全完善组织发展机制,适当扩大“不同”范围,重视吸纳新阶层人士等方面思考。[18]无独有偶,何学慧对乌兰察布市的调研也表明,参政党的界别特色趋于淡化,认为其不利于各民主党派彰显自身特色。他认为,参政党鲜明界别特色是历史形成的,在新时期新阶段保持其特色仍很重要。保持参政党界别特色,优化组织结构,应努力从贯彻落实“两个文件三个纪要”精神,严格遵守界别规定和跨界别组织发展的比例规定,提高参政党特色意识等方面下功夫。[19]
从界别的角度,发挥各参政党在政协中的地位,不仅是政协界别优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各参政党发挥其职能的意义所在。俞中认为,坚持各自的主要界别是八个民主党派共同存在的政治基础,甚至认为,如果没有主要界别的区别,也就没有了八个民主党派共同存在的理由。而坚持各主要界别,就是坚持民主党派的性质,坚持正义感、责任感并落实正确的政治方向。[20]梅晓山、王淑华则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需要处理好委员个人与界别团体的关系、代表本界别利益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关系、借鉴吸收与开拓创新的关系、人民政协提供环境与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能力的关系。[21]
3、界别与民意反映
李瑞环同志在提到界别的优势时指出:“人民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位置超脱,较少受到部门或地区利益的局限,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各种情况和问题;人才荟萃,具有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渠道畅通,下通各界,上达中央,可以及时地将基层同高层决策部门相沟通。”[1](P224-225)
我们看到,界别不仅是政协的特点,也是政协的优势,而这一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同民意的上传下达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想加强这一优势,就必须发挥界别,尤其是委员的作用。李瑞环同志强调了政务委员的作用,他要求:“政协委员必须与本界的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反映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1](P224)
充分发挥政协的界别功能,在反映社情民意,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一方面,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向上传达到党和政府,另一方面,也使党和政府能够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政协界别作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学者认为,着眼界别特点,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质量,对于增强履行职能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2]有的地方政协开展了“界别活动周”专项活动,既为政协组织沟通各界、了解社情、反映民声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更多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群体反映呼声、表达愿望、提出诉求增辟了新的渠道。[23]
在发挥界别优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方面,天津市河东区政协得出的经验在于:第一,深化认识,不断增强发挥界别作用的自觉性;第二,搭建平台,广开各界别社情民意信息采集渠道,其中包括聘请特邀信息员,走访委员和委员所在单位,召开界别社情民意座谈会,接待委员来访和委员约谈,开通热线电话和电子信箱、在委员议政建言中梳理挖掘等;第三,完善机制,调动各界别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积极性。包括完善社情民意信息目标管理机制、通报机制、“直通车”机制、激励机制等;第四,服务大局,发挥社情民意信息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包括围绕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民计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党委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前瞻性和警示性问题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4]
当然,优化界别方面,还有一些其他工作可以做,比如,发挥科协界别优势做好集体提案工作。明亮从苏州市科协在政协中的实际出发,认为要做好集体提案工作,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打响“群团牌”和“科技牌”,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市政协提案工作重点部署相结合,与科技人员和科协工作实际相结合,善于创新思路,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整合资源,善于学习提高。[25]这种涉及具体的界别在政协中作用的经验值得重视。
标签:全国政协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李瑞环论文; 时政论文; 社情民意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