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主科目,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路,才能正确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具备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思维,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展开讨论,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103-0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升华,是学生养成数学能力的重要一课。同时学生在应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以致用。那么为了打造解决问题的高效课堂,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呢?下面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编排意义。
有些教师问“为什么教材要把‘应用题’改成‘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九义教材是把“应用题”独立设为一个板块或一个单元,一例一练,易于学生模仿、掌握。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反复演练中,学生惯于套用公式或机械模仿,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实验教材把这些“应用题”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题目包含了九义教材中的例题,并增加了新知识点,虽然题量较少,但从例题到习题变化较大,例题是一种类型的题,习题又是一种类型的题。这种编排方法体现了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的理念,将解决问题分散到每一个单元中,确实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只有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我们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学会审题,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
学会认真审题,全面掌握题意,并能进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为此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征和给出的信息或启示,充分运用条件,达到尽可能满足结论需要的要求。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审题不过关,新闻街,不知从何入手,导致最后怕做应用题。
三、方法多样,鼓励策略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都会联系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因而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策略多样化。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分析、解决问题。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完善解题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应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充分尊重学生,做到既评价知识技能,又评价情感。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共同分享他们各自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学习评价不同的策略,并丰富和扩充自己的策略。所有学生都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此外,学生使用的方法也向老师展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水平,这使得教师有机会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四、预留空间,拓宽数学思维
数学问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就是说一道数学问题,能够有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每当遇到一道题,不要直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自行思考,鼓励不同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对于用创新性解题思路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奖励。例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在没有正式向学生公布其面积公式之前,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首先写到黑板上,然后再在旁边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读题目,看图形,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些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普通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底×高的一半,就会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底和高,将二者相乘再除以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就是两个直角边的乘积的二分之一。 也有一些学生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就会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结合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乘宽,就会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直角边乘积的一半,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试题,得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思想与见解,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得到了培养,为以后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并且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减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学的应用题,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求两数的和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数数本班里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计算班级里面总共的人数。又如在“连减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相应的题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个杯子,之前被同学拿走了5个,又被拿走了10 个,那么现在桌子上还有几个杯子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学以致用,注重知识的迁移。
问题解决的技能需要通过一定的变式练习来形成。在学生知道如何解决某类问题后,教师可“趁热打铁”,由易到难,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技能。
教师在进行变式练习时,也可以从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的素材,提出学生感兴趣的此类现实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贴近生活,不仅巩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标,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与“解应用题”有联系更有区别,“解决问题”更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围绕“解决问题”所提出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总结、去积累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论文作者:李国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学生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数学论文; 应用题论文; 角形论文; 直角论文; 方法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5月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