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_薛霞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_薛霞

薛霞(吉林市吉化九小校医室 132022)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048-02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为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为4.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成长的需要。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心理障碍的学生一些有效的心理辅导,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教师不仅是学生和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影响,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等。教师应把:理解,尊重学生当成首条的金科玉律,认识到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成为班级的一份子,带入集体之中,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2.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偏爱或厌恶学生,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才是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只有恪守诚信,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学生要以诚相待。答应了学生的某些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事,就不要随便答应学生。

4.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生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理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5.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中小学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育,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关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6.教师要关爱,呵护学生。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在个性品质各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更为脆弱,要加倍呵护,其内心更加渴望被肯定,哪怕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细小的动作,甚至教师的温柔语言,都可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强烈的震撼。教师的关爱就是一剂良药,这时教师应主动关心爱护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给学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一定要及时个别谈心,弄清原因,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解决,适时地给予关爱,不吝惜自己真诚的期望,那对学生而言,是阴霾中透出一丝阳光,是滋润心扉的滴滴雨露,将有力地鼓励他们奋起,激励他们前进,在课堂中时时以亲切的目光给以鼓励,该给予的毫不吝惜,几句谈话,几声鼓励,一点暗示,一个微笑等等,都给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激励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尤其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有些中小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过程,树立新的人才观,赏识孩子,帮助孩子确立一个合理的人生目标,为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相互询问,技能训练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学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试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学会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的发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家庭和社会都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论文作者:薛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4

标签:;  ;  ;  ;  ;  ;  ;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_薛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