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分析论文_朱新兴1,王金梅1,龚铠2(通讯作者)

朱新兴1 王金梅1 龚铠2(通讯作者)

(1江苏省如东县中医院眼科 江苏 如东 226400)

(2南京爱尔眼科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探析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组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例数4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例数30例,总有效率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者3例,复发率6.82%,对照组复发者15例,复发率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几率低,有效率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 翼状胬肉切除术;结膜瓣移植术;翼状胬肉

【中图分类号】R77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00-02

翼状胬肉是临床眼科比较常见的多发性慢性疾病,普遍认为该疾病是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导致的局部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病变,并呈现为三角形,能够侵犯角膜。临床上对于翼状胬肉的常规治疗是切除术,不过术后患者复发率及并发症均比较高,在人卫医学网中的资料指出,引起翼状胬肉的主要因素的是患者受到强烈紫外线或风沙刺激,同时也有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患者术后复发率约70%左右,因此,降低复发率十分必要[1]。为探析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本文将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翼状胬肉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将其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6~75岁,平均(60.3±9.2)岁,病程1~16年,平均(7.4±3.2)年,翼状胬肉的长度2~6mm;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7~75岁,平均(60.5±9.1)岁,病程1~15.5年,平均(7.5±3.1)年,翼状胬肉的长度2~5mm;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滴用消炎药水,美国爱尔康0.3%妥布霉素滴眼液一周,术前均行视力检查,眼压,B超,泪道冲洗、查血常规及血糖,均给予表面麻醉结合局部浸润麻醉,成功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操作。

1.2.1对照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首先在患者眼部上方球结膜下位置给予0.5ml利多卡因进行注射,致使结膜得到充分隆起,并进行分离结膜和角膜之间的距离约1mm;其次操作者应用刀片沿着患者角膜以弧线形式切开,部位达到角膜的基质层浅层处,同时操作者应注意切开时不要连带患者筋膜,同时结膜瓣应平铺在巩膜的暴露区域;最后使用尼龙线间断缝合。术后给予美国爱尔康公司典必殊眼药水两周,日本参天0.1%玻璃酸钠滴眼液一个月。

1.2.2治疗组: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同对照组,胬肉切除后,量规亚甲蓝划线,取上方同等大小的结膜瓣,移植至巩膜面,8-0可吸收缝线缝合。术后给予美国爱尔康公司典必殊眼药水两周,日本参天0.1%玻璃酸钠滴眼液一个月。

1.3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眼科杂志》中相关的评价标准[2];治愈:经治疗后,患者角膜和局部结膜光滑平整,无隆起,同时没有新生的血管,术后无复发的情况;显效:角膜和局部结膜光滑平整,无隆起,不过存在新生的血管,术后没有复发;无效:局部具有隆起,具有新生的血管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对其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n,%),计量资料(x-±s),分别卡方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例数4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例数30例,总有效率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n,%)

*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2.2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复发者3例,复发率6.82%,对照组复发者15例,复发率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P<0.05)。

3.讨论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高发组织以结缔组织为主,多发生在角膜组织,当翼状胬肉组织生长至瞳孔时,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对于翼状胬肉的患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不过在朱大勇的研究中指出[3],地域差异也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因素。通常认为长期受到紫外线刺激及风沙刺激引起。在患病过程中,会破坏角膜边缘的干细胞屏障,进而导致代谢异常,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致使肥大的细胞增生浸润,最终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该疾病不仅对患者的容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患者的视力,此外,该疾病的复发率也比较高,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效果,降低复发情况发生。

在诊治中,患者会发生由于胬肉引起的眼部刺激,同时会因为胬肉的不断增加导致患者眼部散光情况加重等,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能够直接将患者的胬肉进行去除,恢复患者结膜缘的转向分化功能,进而预防复发发生。传统的治疗中主要以单纯胬肉切除术为主,虽操作简单,但是该术式的复发几率比较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在此背景下,结膜瓣移植术应运而生,该术式是采取正常的上皮细胞,且自体的植片也不会发生排斥,恢复后自然,复发几率低。本研究中,通过在单侧胬肉切除的基础上采取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组总有效例数4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例数30例,总有效率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率高,这与段虎成的研究结果一致[5]。此外,笔者认为东部沿海地区,常年风沙灰尘多,紫外线强度高,进而胬肉高发,而单纯胬肉切除复发率很高,在此基础上加结膜移植会大大降低复发率,结果显示,治疗组复发者3例,复发率6.82%,对照组复发者15例,复发率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几率低,安全性好,也证实了上述说法,在杨亚利的研究中也具有相似的观点[6]。

综上所述,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有效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秀梅.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3,22(6):1274-1276.

[2]陈朝玉.缝线分离法联合原位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J]. 实用防盲技术.2011, 10(03):102-103.

[3]朱大勇,朱文轩,税民鸿.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6(12):101-102.

[4]冉卫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2,(29):6345-6346.

[5]段虎成,晏世刚,陈瑞.游离结膜瓣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 [J]. 国际眼科杂志.2013,10(04):147-148.

[6]杨亚利.应用游离结膜瓣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6(02):14-15.

论文作者:朱新兴1,王金梅1,龚铠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分析论文_朱新兴1,王金梅1,龚铠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