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均行微创手术。将其分成2组:常规护理31例作为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31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术后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低于对照组的25.8%,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综合护理;运动能力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当,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就目前而言,临床治疗主要是彻底清除颅内血肿,以减轻对脑组织造成的压迫,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1]。临床实践证实,治疗期间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案,会带来不同的恢复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我院62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将6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包括男性17例(54.8%),女性14例(45.2%);年龄位于33-70岁,平均(58.3±6.7)岁;出血部位:颞叶8例、顶叶4例、基底节区19例。试验组31例,包括男性16例(51.6%),女性15例(48.4%);年龄位于35-68岁,平均(57.8±6.2)岁;出血部位:颞叶9例、顶叶5例、基底节区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纳入标准:(1)患者经颅脑CT或MRI检查后确诊;(2)满足微创术指征。排除标准:(1)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心肝肾功能损害患者;(3)排除精神病史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按照规范流程开展护理工作。
1.3.2 试验组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然后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介绍微创术的应用优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获得积极配合。同时针对恐慌、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缓解负面情绪,可以邀请成功治愈的患者讲解治疗感受,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树立治疗信心。(2)术中护理。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坚持无菌操作原则,积极配合医师的操作,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3)术后护理。第一,心理干预。术后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压力。通过心理检测,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告知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类型,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针对疼痛、不安患者,可以采用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第二,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搭配均衡,以低盐低脂、容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为主,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同时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坚持少量多餐,并且戒烟限酒。第三,引流护理。针对留置的引流管,应该加强巡视和管理,对管道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滑脱、扭曲、重叠等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第四,功能锻炼。患者卧床时将肢体摆放于功能位,给予按摩和理疗,制定完善的恢复方案,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改善肢体功能。同时给予声音、图文刺激,促使患者认识外界环境,有利于恢复运动和感知能力。
1.4 观察指标[3]
(1)分别在护理前后,采用ADL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进食、转移、修饰、洗澡、如厕、行走、穿衣、上下楼梯、大小便控制等项目,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采用FMA量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10个条目、下肢7个条目,得分越低代表运动障碍越严重。(2)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计数类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类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运动能力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显示,中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其中血压长期升高是根本原因,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是直接诱因[4]。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等,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脑水肿加重,颅内压明显增高,增加了死亡风险。微创术的治疗关键,是及时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力,为脑组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文中以62例患者分组对照,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后的ADL评分、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25.8%),对比差异显著,和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5]。分析认为,综合护理干预贯穿在手术治疗全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特点。其中,术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获得积极配合;术中护理能改进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护理从心理、饮食、引流、功能锻炼等方面入手,旨在加快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6]。
综上,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范红,刘旭,郑仲乾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81-1682.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07(02):200-201.
[3]朱文英.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71-1772.
[4]王亚丽.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191-192.
[5]童福梅.多指标评价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50-1251.
[6]张志红.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50-250,251.
论文作者:陆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微创论文; 并发症论文; 高血压论文; 治疗高血压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