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_社会学论文

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_社会学论文

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社会学论文,发展历程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TION 的详细说明。 (注:Karl Manheim:Essays o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ED.

byPaul Keckemeti,Poutledge & Kegan Paul,1952.)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是知识社会学发展的推动者。他在1945年发表的《知识社会学范式》列举了知识社会学的一些研究命题比如精神生产的基础、人们如何对精神生产进行社会学分析、精神生产与存在基础的关系等。

对知识社会学做出贡献的社会学家还有维伯伦( ThorsteninVeblen,1857~1926)、兹纳涅斯基(Florian Znaniecki,1882~1958 )和索罗金(Pitirim Sorokin,1889~1968)等人。 波兰社会学家兹纳涅斯基在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了《论知识科学最主要的课题和任务》一文,提出要建立专门研究知识的科学,探讨认识活动产生以及认识成果和环境的关系,探讨社会环境怎样通过社会集体对个人的认识活动发生影响。(注:B.Walentynowecy,ed., Polish Contribution to the Science of Science,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2.)

2.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特点

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出发点是把知识当作一种精神现象研究。这种知识社会学把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即思想范畴及知识体系归结为某种社会存在基础。

传统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是认识现象而非知识现象。在传统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者看来知识往往包括从民间传说的谚语到严谨的科学思想。(注: R.K.Merton,Sociology of Science,ED.bv Norman W.Stor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早期知识社会学思想家探讨多半是从认识的角度而非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具体的社会学研究。因此这种社会学可以称做认识社会学。

有的知识社会学家已经认识到要区分知识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他们或从知识的内容与知识的形式,或从知识的内部真理性和外部价值关系来探讨知识社会学的有关问题。

尽管传统知识社会学进行了个别的案例研究,但是其成就不是完全建立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除了少数学者外很多人的研究方法都是思辩的方法。

3.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历史功绩。

把知识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学研究知识的一个良好开端和起点,这为社会学对知识的认识和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社会学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工具;也为人们思考科学社会学提供了视角。杜尔凯姆曾指出:“因为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说是集体的,所以,从原则上说,对于科学也许能够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注:R.K. Merton,Sociology of Science, ED.by Norman W.Stor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

尽管知识社会学学者对知识的看法不一致,有着不同的知识观,但是传统知识社会学的学科方向是知识或文化中同其他存在因素的关系。

传统知识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到社会学经验研究方法的影响。比如索罗金对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贡献是系统的,因为他对社会学的经验研究为传统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提供了经验方法和统计分析的工具。

4.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缺陷。

传统知识社会学把知识问题的研究从哲学领域拓展到社会学范围是对知识奥秘探索的一种深化。(注:石倬英:《知识与社会》,载于《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2页。)但是,传统知识社会学把知识限于精神现象,看作认识活动进行抽象的思辩式的研究,并未能揭示知识与社会关系的真谛。总体上来说传统的知识社会学还没有从哲学中真正摆脱出来,还只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社会哲学。

科学社会学范式

1.科学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

从宽泛的知识社会学(传统知识社会学)到比较狭窄的科学社会学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把科学当作社会职业的研究以及科学的历史社会学的出现,这可以看作是科学社会学的起点。

马克斯·韦伯在1919年所发表的《作为一种职业的科学》中明确指出科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他对于科学这种学术职业的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和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家资本主义”式的企业,而助教、研究助手和“与生产手段分裂”的工人一样,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被企业主所雇佣。

波兰社会学家兹纳涅斯基1939年在美期间发表的讲座《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应是知识的起源问题。他分析了知识活动的具体的社会角色形式(typology)以及支配这些社会角色行为规范的样式(pattern)。他还提出了社会圈(social circle)概念并把它作为分析科学社会学的概念工具。

1938年默顿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十六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按照默顿的说法,这篇论文是科学的历史社会学著作,也就是对历史上的科学进行经验性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在这篇文章中,默顿重点在于说明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是怎样受到以新教为标志的特殊价值关系的培育而出现的,以及说明科学对于当时社会利益的应答。默顿利用经验的分析方法论证他的理论假说,体现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根本方法,明确了一个把科学与社会结合起来的新方向,成为科学社会学的纲领性文件。

1939年英国科学家贝尔纳(J·D·Bernal,1901~1971)发表了《科学的社会功能》。贝尔纳在这部著作的序言中这样写到:科学正在影响当代的社会变革而且也受到这些变革的影响,但是为了使这种认识多少具有实在的内容,我们需要比以往更仔细地分析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注: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3页。)该部著作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分析了科学的历史概况又研究了科学的社会功能,为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十分缓慢。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从60~70年代起,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突出,这就刺激了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从而使得科学社会学复苏并逐渐走向成熟。1953~1954贝尔纳发表的《科学与社会》、《历史中的科学》,1962年普赖斯的《大科学小科学》,1976年约翰·齐曼的《知识的力量》以及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都是科学社会学的著名著作。

2.科学社会学范式的贡献与特点

由传统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科学在社会变迁的角色和作用日益增强,故研究知识的方法亦要由思辨方法改变为经验方法。而这正是科学社会学所要采用的方法。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过程也是科学社会学范式的推进过程,把传统知识社会学推进到科学社会学的人也是推进科学社会学发展的人,传统知识社会学广泛而又庞杂的内容和研究为科学社会学的问世开辟了道路。

在传统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科学历史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马里奥·邦格(Mario Bange )说:“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知识的社会科学中的老前辈,因而对于知识哲学家来说是最为有用的。”

3.科学社会学范式的缺陷

科学社会学范式的发展也遇到了同传统知识社会学范式类似的困难、同样的命运。科学社会学以科学为对象,却偏重于研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对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涉猎较少;它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很难适合科学综合化与整体性的发展新趋势,很难提供高层次的方法论。科学社会学发展成为不讨论科学知识本身的社会学,(注:J.Ben—David, The Sociology of

ScientificKnowledge,in The State of Sociology,ED.by J.T.Short,Jr.,Sage Publications,1981.)它不过是科学职业的社会学罢了。

科学知识社会学范式

1.科学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经过社会学和科学哲学对曼哈姆知识社会学所留下的问题(注:曼哈姆知识社会学所留下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两类知识的划界是否合理、划界的标准是否成立、科学知识该不该享有特权、科学知识该不该免于社会学研究等。)的探讨及反思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出现了科学知识社会学这门新学科。按照本·戴维的分析,这种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是由于反实证主义流派的汇合,并且由于科学哲学中相对主义的建构主义提供了适合发展的背景以及反科学主义思潮和经验自然科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大量进入科学的社会研究队伍而得到加强。正是因为维特根斯坦对知识本性的思索和哈贝马斯对知识研究方法的批判,才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和价值理论,特别是库恩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想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打开了哲学上的缺口。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真正研究者是英国爱丁堡学派的学者们。埃奇(D.Edge)、布鲁(D.Bloor)、 巴恩斯(B.Barees )、 巴斯克(R.Bharsker)等人在20世纪70 年代初开始对长期以来被科学社会学所忽视的科学知识进行研究,为传统知识社会学的复兴或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育成长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他们在广泛吸收舍勒和马克思思想以及波普(K.Popper)和库恩(T.Kuhn)科学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 一方面通过批判曼哈姆知识社会学特别是曼哈姆知识划界标准问题;另一方面遵循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发展了经验知识渗透理论要素而理论知识又受制于科学共同体的特定范式。

布鲁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1974年出版的《知识及其社会形象》中为他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制定了“强纲领”(strong program)。这个强纲领的主要内容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要讲究因果性;科学知识社会学要价值中立:科学知识社会学要具有反身性功能;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知识问题的对称性解释。对称性解释是布鲁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原则的本质内容。

作为后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劳丹(L.Landan )针对布鲁的对称性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而提出了自己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劳丹把知识社会学划分为认知知识社会学与非认知知识社会学。第一种知识社会学可以看作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它主要研究某些社会结构对某个特定理论及概念形成过程的影响;第二种知识社会学应看作是科学社会学(默顿的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科学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与内部结构,劳丹把这种研究看作是非认知知识社会学。劳丹对非认知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解释范围是没有异议的,但对于认知知识社会学即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某些领域是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是作为科学知识核心内容的科学家关于物理世界的信念体系及解释的原则。劳丹认为某些信念是由理性牢固确立起来的不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2.科学知识社会学范式的特点与缺陷

科学知识社会学进行很多案例研究。通过科学的案例研究说明了科学内容与社会存在诸方面并不存在任何系统的联系,意识形态的偏见影响科学发展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只有研究科学与其他信仰形式之间联系才能提供了一些积极的东西: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界限是流动的,这增进了对非科学体系的理解和与科学体系之间转换的理解。但就是这样,这种研究也不能算做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系统研究。这就表明:“不能希望在一般的认识理论和社会学这种经验学科中找到必然的联系。”(注:J.Ben—David,The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nThe State of Sociology,ED.by J.T. Short, Jr., SagePublications,198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看是反实证的。(注:曼哈姆的知识社会学和默顿的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解释可以看作是实证主义的知识学解释。)巴恩斯就从解释学维度积极构建其“利益模型”,认为传统知识社会学将数学及自然科学知识拒之于研究门外是错误的,科学知识也应置于社会学研究之下,服从社会学的因果分析。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回归又使其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抛弃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受到了来自实证主义的许多责难和攻击。劳丹认为以科学概念和理论内容为解释对象的社会学其发展前景是有限的,它的失败是因为科学信念本质上不受社会影响,因而也不接受社会学解释。布鲁尔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强纲领由于其内容和方法的局限而受到攻击不得不把它修改为弱纲领。

现代知识社会学范式

已有知识社会学范式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种种缺陷与不足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知识社会学作为学科还是不成熟的或者说是早熟的。知识社会学的发展只能达到这种状态和水平,因为社会条件还不成熟:当时还没有一种充分发展的知识部门,足以使社会学家进行具体的经验研究;也没有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角度,保证社会学家彻底摆脱思辩的方法。为了出现一种以某一知识(科学)部门为专门对象的社会学,历史还要等待。今天,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知识社会化与社会知识化水平的提高都为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认为,旧意义下的知识社会学是不会复活的,如有新的统一的知识社会学,必然要以对知识各个领域进行系统经验研究为前提,以出现象科学社会学这样的各种具体领域的社会学研究为前提。至于科学知识内容与人的社会地位的关系,恐怕要以诸如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为中介(默顿就曾指出过这一点),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学研究所能完成的任务”。(注:刘珺珺:《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载于《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3页。 )今天的知识社会学已不是昨天知识社会学的简单回归,而是吸收了已有知识社会学优点,克服已有知识社会学缺陷和不足的新的知识社会学。我把这种新的统一的知识社会学称之为现代知识社会学。

1.现代知识社会学提出的背景和思路

已有知识社会学的缺陷或不足。从哲学知识论(学)中产生的传统知识社会学因为研究范围宽泛、思辩特色浓厚、实证性不强等缺陷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相反从传统知识社会学中产生的以科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学应运而生并得到很快发展。但是科学社会学不研究科学知识本身则是其最大的缺陷。克服这种局限性便产生了专门研究科学知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但是由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渊源是传统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因此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知识研究的哲学回归亦不可避免,“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科学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合流的趋势已见端倪。”(注:普根祥:《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研究会趋同吗?》,《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哲学回归以及对科学社会学实证方法的遗弃也就注定了科学知识社会学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知识时代的社会发展。不能用社会学的实证方法对知识现象进行彻底的研究,不能揭示新时代知识强大的社会功能,不能对新出现的知识经济现象进行社会学的分析,这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是没有前途的。

人们对知识社会学的思辩方法、缺乏时代气息的纯理论分析以及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与科学哲学绞和在一起的长时间纠缠不休的讨论已经厌绻,倒是对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知识社会功能的实证分析与描述大为欢迎。与此同时人们在不满意已有知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提出要创立新的知识理论并开展对知识科学的探索。(注:石倬英、郭强:《现代知识学探微》,《宁夏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随着知识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人们对围绕知识而形成的社会现象或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思考和描述。美国相当推崇知识经济的提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发展知识经济;欧盟提出知识化的口号并把建设知识化的社会作为欧盟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德国以独特的思路提出知识社会的思想并在今后一个时期致力于发展知识社会。如何认识和研究这些现象,也是知识社会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2.现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现代知识社会学追踪时代的发展步伐,研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问题。除了研究已有知识社会学的重大问题之外,现代知识社会学重点研究如下问题。

知识历史的社会学研究。知识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轨迹。知识在历史上对社会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知识的社会史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知识在历史上影响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流动以及社会知识化等问题,是知识社会学责无旁贷的任务,这也是社会学诞生之时社会学家就关注知识社会功能的直接原因。现代知识社会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恢复社会学对知识与社会之关系研究的优良传统,用社会学的知识和方法揭示知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功能。

知识时代中知识社会功能的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将于21世纪中期全面迈入知识时代。推进社会知识化是走向知识时代的必由之路,但是社会知识化与知识社会化又互为条件。推进知识社会化和社会知识化又要求正确认识和科学发挥知识的社会功能。事实上人们都认识到了知识社会功能的有益方面即知识的正功能而很少了解知识负面的社会功能。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它所带来的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注:郭强:《反思知识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79页。 )现代知识社会学不仅要研究知识的正功能,而且还要探讨知识的负功能。

知识经济的知识社会学研究。对经济的社会学研究是经济社会学的任务,但对知识经济的社会学研究已不是单纯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了,因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这必然要涉及到对知识经济中知识的认识。没有对知识经济中知识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没有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知识经济功能进行社会学的分析,那么这样的知识社会学是没有前途和出路的。(注: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13页。)

现代知识社会学关注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与社会的互动推动了知识化的进展,知识化尤其经济知识化的推进成为知识经济萌生的强大动力:当知识经济成为该时代主体经济形式的时候,社会就发展为知识社会。(注:郭强:《知识与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1 月版,第30页。)但是,知识社会的社会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结构、职业结构等,社会变迁,社会流动,社会问题都是知识社会学要研究的现实课题。

3.现代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

没有理论建树的知识社会学是没有出路的。在构建现代知识社会学时不可能全面恢复和振兴已有的知识社会学范式,但也不会全面抛弃已有知识社会学范式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我们赞赏曼哈姆和巴斯卡的相对主义解释原则,但是我们并不死守知识社会学解释的相对主义原则。当代科学社会学家马尔凯(M.Mulkey )就指出:“曼哈姆的相对主义研究纲领接近于科学哲学的后库恩研究,他能克制自己对自然科学知识一致性的盲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知识社会学分化出来的两支知识社会学都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方法论原则的。(注:在这两支知识社会学中,第一支集中探讨日常知识的社会根源,后来发展为实证主义阵营,其理论倾向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从社会决定论中分离出来,强调个人固素和历史方法论;另一支主要考察知识与外部社会因素的因果关系,后来发展为唯物主义阵营,也被称做为“新马克思主义”,它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对知识的决定作用,强调社会因素与环境制约。)知识社会学以后的发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实证主义原则,但是理解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还是占有突出地位的。现代知识社会学首先必须坚持理解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构建自己的理论架构和概念体系,否则无法解释不断变化的知识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要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接受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但是我们不打算在知识哲学的范围内研究知识社会学的有关问题。“把社会学研究与哲学理论直接联系起来的做法是有害的,因为这种做法会把社会学研究作为证明哲学观点的工具,阻碍走向经验研究的通路”。( 注: J.Ben — david, The Sociology ofScientific Knowledge,In The State of Sociology,ED.by J.T.Short,Jr.Sage Publication,1981.)

现代知识社会学应该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已有知识社会学范式思辩的特色是非常明显的,尽管巴恩斯、柯林斯(H.M.Collins )和皮克林( A.Pickering)都对知识社会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我认为现代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特色更应该突出。知识经济的进展、知识时代的逼近,要求我们对知识社会现象进行实证的社会学分析尤其是要用崭新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进行实证考察与研究。

总之,我认为在传统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知识社会学既是对已有知识社会学范式的理论超越,又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发展的实践要求。因此我们要追随时代的发展变化建立和发展突破已有范式的新的统一的现代知识社会学。

标签:;  ;  ;  ;  ;  ;  ;  ;  ;  ;  ;  

知识社会学范式的发展历程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