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论文_唐冬梅

浅谈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论文_唐冬梅

唐冬梅 广西桂林全州粟家渡中学 541500

摘 要: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的家长大都是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孩子离开父母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教育下;还有就是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同时,也有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腐蚀中学生的心灵,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就目前情况下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帮助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中学教师能全面、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城镇化背景 农村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一、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的家长大都是外出打工赚钱养家,孩子离开父母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教育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盛行,很多学生受家人的宠爱只贪图享受,怕吃苦,消费攀比,注重衣着,虚荣心强。还有就是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给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同时,也有很多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腐蚀中学生的心灵,学生手机上网玩QQ,发言情或色情短信或黄色图片,进网吧,玩游戏或与不良社会青年交往,男女学生常夜不归宿,这一切都是中学生们心理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导致的。

2.农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许多家长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

3.家长、老师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根据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生流失的调查,学生不想上学并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厌学,个别学生厌学而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在家与父母为敌,父母叫东他就西,顶撞、不尊重父母。而我们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听话,破口大骂或是打大出手,这样去再次伤害孩子,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挽救的机会。在学校有的学生课堂上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导致。而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训练,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批评、扣帽子、下结论,甚至认为学生思想品质有问题。家长对此事缺乏清醒的认识,漠不关心,学生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原本一位好好的学生就这样成了心理障碍的牺牲品了。因此,我希望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利国利民。

二、关于开展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心理健康的人,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面临的新的挑战。

由于我国现阶段是社会转型期,它的发展带来种种变化,给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一方面,学校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传统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又一个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学时期是青少年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由于学习生活等种种原因,学校忽视了对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在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指导家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中学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阶段,有的孩子适应得好,健康快乐地进入了下一个人生发展阶段;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或加入了不良团伙,面临着心理危机,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就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否则后果会很可怕,无数青少年犯罪的事实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开展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目前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拥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很少,一般都是政治老师或是班主任担任,所以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可派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农村地区学习、考察、培训与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接受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2.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的配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观念、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学校要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需要每个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多利用思想品德、班会课程进行学科渗透,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3.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不多,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而进行改革都是以资金投入为基础的,如果资金不足,任何有意义的改革尝试都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全面开展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素质教育做贡献。

论文作者:唐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浅谈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论文_唐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