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安全保障与非东亚因素_同盟论文

东亚安全保障与非东亚因素_同盟论文

东亚地区的安全保障与非东亚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与非论文,安全保障论文,要素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冷战后的新世界体系

这个主题背后隐含着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和美国的世界霸权不断 扩大的情况下,探讨东亚地区自身的区域合作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具有什么局限。

用约瑟夫·奈(Joseph S.Nye,Jr.)的话来说,冷战结束十多年后出现的明显形势是: 美国确立了单一的一极支配地位;超国家行为体登场;世界体系的力量分布出现新的变 化,而且,这些不同层次的变化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军事上的单极、 经济上的多极和超国家关系上的扩散状况,特别是软力量(softpower)的作用日益增强 。(注:Joseph Nye,Jr.,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在新阶段的东亚地区,我们则可以目睹一极霸权和经济的相互依赖带来危机的全球化 、“非制度性暴力”(恐怖主义等)的威胁以及中国的地区大国化等新情况。但是,多层 次地审视新世界体系时,我们会发现东亚地区存在的“非东亚要素”不仅仅只是美国、 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力量。

二 东亚和“非东亚要素”

首先,我们有必要来斟酌一下什么是“东亚”。因为“东亚”的内涵本身就是一个政 治性的议题。一般认为,东盟各国加上中、日、韩三国(ASEAN + 3)就是“东亚”。笔 者也仿照这个说法,把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东盟十国看做是“东亚”。 或者,还可以再加上蒙古及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2002年1月14日,小泉首相在新加坡提出的“东亚共同体”设想引起了关于界定“东亚 ”范围的议论。小泉首相把日本和东盟的关系定位为“共同前进的伙伴”,为了把东亚 建成“共同前进的共同体”,承诺日本将为了东亚的改革、安定和未来而努力合作,并 具体提出了“日本东盟经济综合提携构想”、“主动开发东亚(Initiative for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IDEA)”以及在反恐和能源等非军事安全上的日本东盟合作 等。与此同时,小泉首相强调了“东亚共同体”的开放性,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定位为 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成员”,并认为“在安全保障和经济相互依赖上美国的作用必不可 少”,再次强调要加强日美同盟关系。(注:[日]小泉纯一郎:《东亚地区的日本和东 盟——寻求坦率的伙伴关系》参见http://www.mofa.go.jp/jofaj/press/enzetsu/14/ekoi—0114.html。)

但是,东南亚各国大多认为小泉的提案缺乏新意和具体性,反应冷淡。它们认为小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抗中国与东盟筹建自由贸易区,也反映了日本对由日本领头的“ 雁行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小泉提案的最大问题是,囊括大洋洲和美国的、 “比APEC小、比ASEAN + 3大”的“开放的地区主义”对“东亚”的经济发展、稳定与 合作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和有效性?(注:关于对小泉提案的反应,请参照[日]黑柳米司 :《ASEAN再活性化的途径和日本》,载[日]《世界周报》,2002年2月26日。)

在具体讨论“非东亚要素”之前,下面先来明确两个问题:第一,“非东亚要素”这 一概念,除了含有不被纳入“东亚”这一地区概念的成分,还包含非东亚固有的成分。 第二,“非东亚要素”包含行为者(actor)和要素(factor)两方面。

本文认为,强烈影响东亚地区关系的非东亚行为者和要素主要有:

行为者:

国家和地区:美国、俄罗斯、大洋洲、欧洲、南亚、中东等。

国际机构:联合国、跨国企业等。

要素:

全球化(含经济危机)、恐怖主义(宗教的、非宗教的)、能源问题等等。

经济危机的全球化、宗教的和非宗教的恐怖活动对今后的东亚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 这一点乃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不做详细论述,但是有必要指出能源的影响。现在,亚太 地区石油能源的80%~90%依赖中东,而且,预计到2020年本地区从中东的进口石油量将 增加1倍。越来越依赖政情不稳的中东对于本地区的能源安全来说是个重大问题。从这 个意义上讲,中东地区是左右东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行为者。1999年亚太地区的石油 进口中,来自中东的是每天1270万桶,占进口总量的85%(西欧为39%、北美为25%)。预 计到2020年每天将从中东进口石油2860万桶,占总进口量的87%(西欧为33%、北美为26% )。(注:[日]小川芳树:《亚洲的能源安全保障》,载[日]《国际问题》第506号,200 2年5月。)

在上述介绍的基础上,本文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中心主要从安全保障方面来讨论“非东 亚要素”。

三 霸权国家美国和东亚

“美国在21世纪仍然继续是太平洋大国。”这是美国国防部在冷战后修改东亚战略的 《东亚战略报告》(1995年2月,又称“奈报告”)(注:Department of Defense,U.S.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USGPO,Feb.,1995.)里的一句 话。让我们来看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首先是其经济存在(见表1、表2)。

美国和日本在对东亚直接投资中

表1

所占的比例(2001年)(%)

美国

日本

中国9.59.3

中国香港0.60.7

中国台湾

18.3

13.4

韩国

32.86.5

新加坡 48.3

20.3

泰国

19.1

39.8

马来西亚

31.60.4

印度尼西亚 0.88.4

菲律宾 14.4

32.8

合计

11.04 8.67

资料来源:本表系[日]高桥克秀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贸易投资白皮书》(2002年度版 )制成。

美国和日本在东亚贸易中

表2所占比重(2001)(%)

出口

进口

美国 日本 美国日本

中国 20.416.9 10.817.6

中国香港 22.3 5.9 6.711.3

中国台湾 22.510.4 17.024.1

韩国 20.711.0 15.918.9

新加坡

15.4 7.7 16.413.9

泰国 20.315.3 11.622.4

马来西亚 20.213.3 16.019.2

印度尼西亚

13.823.1 10.415.1

菲律宾

27.515.7 16.920.6

合计 20.311.7 12.617.2

资料来源:本表系[日]高桥克秀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贸易投资白皮书》(2002年度版 )制成。

从以上两表可知,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其直接投资的11%和出口的20%以上依赖于美 国,而且这两项美国都超过了日本。只有进口一项是日本的17%超过了美国的12%。就是 说,仅是投资和贸易,美国在东亚的经济存在也超过了日本,东亚地区在经济上对美国 的依存度仍然很高。

那么,在军事方面又如何呢?美国的军事力量占今天世界的40%。据Military Balance 报告,1997年全世界的军费开支总额为8037亿美元,其中美国是2730亿美元,占37%。 北约为4541亿美元,约占60%。苏联曾是世界第一军事大国,其军费开支在20世纪80年 代曾经达到3800亿美元,但1998年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已经下降到640亿美元。虽然作为 一个国家仍然名列第二,但已衰落为一个中等军事大国。在东亚地区,日本(408.9亿美 元)和中国(365.5亿美元)的军费开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接下来的主要军事力量有韩 国(147.3亿美元)、中国台湾(136.6亿美元)和印度(128.1亿美元)。地区外邻国澳大利 亚(85亿美元)也不容忽视。(注: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the Military Balance 1998—1999,Oxford University Press,October 1998,p.295— 297.)

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因其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双边军事同盟而显得更为突出 。事实上美国在东亚地区驻扎了10万军队(其中韩国3.7万人、日本4.7万人)。美国在东 亚布下的安全保障网还波及到中国台湾,有人甚至认为美国通过向中国台湾大量出售武 器美台关系实质上在向“准军事同盟”方向发展。(注:[美]哈里·哈丁(Harry Harding):《与发展的中国相处》,载《环球时报》,2002年8月8日。)

总之,美国虽然在地理上不是东亚的“地区内大国”,但是其存在远远超出了“地区 外大国”,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离开美国要素来思考东亚地区的合作和安全保障 没有多少意义。不过,与美国的力量保持什么样的关系、让美国如何与东亚打交道则是 东亚各国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 冷战后美国的东亚战略——“奈报告”

冷战结束后,美国把全球力量分布的重大变化、恐怖主义和环境问题等跨越国境的新 问题的扩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作为重大课题,重建其世界战略。通过1993年 的“Report on the Bottom-Up Review”和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对 冷战时期的前沿部署战略和同盟战略相结合的亚洲战略进行了修改,其结果是,通过削 减国防预算和兵员、修改武器现代化计划、建立同时对付两个大规模地区冲突体制等, 对美军进行了重新整编。根据这个新国防战略制定的外交战略就是“接触(engagement) 和扩展(enlargement)”战略。

关于东亚,克林顿政权时期美国国防部的“东亚战略报告”(1995年2月27日)明确提出 了贯穿后冷战时期的美国的中期战略。

“报告”明确指出,“为了在今后20年内保持东亚地区像今天一样安全和繁荣,美国 将致力于与亚洲接触,加强同盟和友谊”,“美国在21世纪仍然继续是太平洋大国。” 报告的最重要内容是提出了在亚洲维持美军的驻军10万人体制,强化“在地区和全球安 全保障上两国进行协调的基本机制的”日美安保,“以此为基础促进东亚地区和全球的 安全保障。”虽然没有否定多边对话机制,但是其基调是以军事力量和同盟体制为基础 继续确保美国在东亚的存在。根据这个报告,日美两国进行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再 定义”。

让我们通过这个报告的拟定人约瑟夫·奈的发言来看看美国的战略意图。(注:Joseph Nye,Jr.,“East Asian Security:The Case for Deep Engagement”,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 1995.)

奈从以下几点出发,主张推行“美国在东亚的领导战略”,即“接触和扩展(engagement and enlargement)”。

第一,不可忘记,在东亚成功的背后有美军的存在。

第二,由于中国的崛起、俄罗斯的复活、日本的作用扩大、朝鲜半岛的紧张等,东亚 处在“力量交替期”的巨大不安定时期。美国的存在是抑制军事竞争和新的霸权国家的 出现的“安定剂”、“氧气”。

第三,与欧洲相比,东亚地区的多边机构不成熟,美国是这一地区惟一的政治、经济 上的全球大国(global power)。

奈论文反驳了美国国内可能出现的种种异议(美国可以只做大西洋国家、在后冷战时期 “同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松散的多边机制比同盟更有效、美国未必有能力在东亚建 立类似于北约的地区同盟、无论花费多大代价也是与经济相排斥的,等等),断言美国 在东亚的领导战略“对于美国和东亚地区各国来说都是最好的选项”。

奈论文还就美国“在东亚的领导”提出了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美国在东亚的前沿(军事)存在(forward presence)。

第二,在双边关系上加强与同盟国的军事同盟。

第三,多边安全对话。

奈论文特别引人注目的有两点:一是彻底地以同盟战略为基础,明确断言“多边尝试 可以补充双边关系,但是不能取代重要的双边(同盟)关系。二是强调‘美国的领导’完 全是为了保卫美国在东亚的经济利益,以同盟为后盾保障“美国在东亚的经济利益”。

于是,美国“今后20年必须留在亚洲”,“是东亚安全保障方程式(security eq uati on)里的重要变数”。

那么,对于东亚来说,为了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的美国“在东亚的领导战略”是可以 接受的吗?如果以上述美国的存在和意图为前提,东亚的合作又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和前 景呢?

五 “9·11”后美国的安全保障战略(布什主义)

“9·11”事件、恐怖主义和大规模破坏性武器的扩散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威胁”,迫 使美国的世界战略在后冷战时期发生第二次改观。经过轰炸阿富汗、指定伊朗、朝鲜和 伊拉克等为“邪恶的轴心”(axis of evil)等过程,美国的新战略“布什主义”逐步成 形。2002年9月20日,白宫发表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宣布美国的单独霸权将 长期存在、对恐怖主义等新威胁将不惜给予先发制人的打击、不惜采取单独行动。可以 说,这是明确宣示了美国以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攻击性单独主义。

新安全战略毫不犹豫地宣称:“美军在将来也具有充分的实力迫使潜在的敌人不妄想 拥有超过美国或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实力”,“美国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军事实力和举足轻 重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惟一超级大国;还断言:“自由和民主主义是实现国家成功的 惟一模式。”它明确宣布对“威胁”采取如下战略:

第一,从一般性概念和自我防卫的观点出发,美国对现有的威胁将在其做好完全准备 前采取行动。

第二,美国的安全保障战略以反映自身价值和国家利益的“美国式国际主义”为明确 的基础。

第三,在恐怖分子进入美国边界前发现和摧毁之。在必要的时候果断单独采取行动, 以行使自卫权力,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

第四,扩大北约,强化与美国缔结的各种军事同盟。

对于将来的对手中国,虽然表示要“摸索建设性的关系”,但评价中国“采取已经过 时的方针,追求可威胁到亚太地区邻国的先进军事能力”,还没有忘记提醒一句“美国 根据《台湾关系法》对台湾自卫所做的承诺”。(注:White House,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eptember 2000,http://www.whitehouse.gov/nsc/print/nssall.html.)

日本的一位军事专家分析美国的新战略是:(1)从以威胁为基础构建的国防战略转换到 以能力为基础的战略和军事力量态势,即转换战略;(2)不是仅仅依据惩罚性抑制即以 对方的攻击为前提的抑制理论,而是只要出现威胁的征兆,就有必要行使自卫权采取先 发制人的攻击打败它,即通过预防来强化抑制效果的、以攻击对方为前提的“否决性抑 制”。还认为美国的单独主义对以北约为首的同盟国将产生微妙的影响,并列举了许多 值得担心之处:这种“否决性抑制”在国际法上是否合法,在军事上是否合理,是否使 国际社会更加不稳定等等。(注:[日]森本敏:《冷战后美国的威胁认识和安全保障战 略的变化》,载[日]《国际问题》第511号,2002年10月。森本还就日本等国应采取的 措施说:“高明的做法不是成为与美国具有同样功能的同盟国,而是摸索成为通过地区 来弥补美国所缺乏的功能的同盟国的道路。”)

我们不能不承认美国在东亚的存在。今后美国还将继续采取“在亚洲的领导”战略。 以朝鲜半岛、台湾问题、恐怖主义为代表的超国家性暴力等东亚地区安全保障上的主要 问题都与美国有关。而且,美国的存在特别是其军事存在迄今为止在东亚的战略平衡上 起到了安定剂的作用也是事实。

但是,基于以下因素,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对于东亚来说,美国也是个重大的不安 定因素。

第一,对于美国来讲,东亚是维护和扩大自身力量的“场”。美国并不是从东亚本身 固有的问题出发制定战略。这样的“美国式国际主义”很有可能给处在上升期尚未定型 的东亚带来不稳定。

第二,美国的东亚政策在克林顿政权时期是以中国为中心,而在布什政权时期是以日 本为中心制定的。不仅缺乏政策的稳定性,也无助于东亚的两大行为者日本和中国建立 稳定关系。

第三,自由和民主主义模式的绝对化、“否决性抑制”、军事力量一边倒等等,“9· 11”以后美国的安全保障战略与其说会给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富有多样性的不稳定的东 亚带来安定,不如说很可能会导致对立和混乱。

六 俄罗斯和东亚

自认为是“欧亚大国”的俄罗斯与东亚的关系并不密切。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失去 了40%的国土和24%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如果以1992年为100,到2000年才恢复到了80 ,停滞和混乱至今仍在持续。认为俄罗斯在东亚的经济存在几乎是零亦不为过。

俄罗斯军队由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280万人缩小到1999年的120万人,预定到2003年底 还要进一步削减到80万~85万人。同期国境警备队等准军事武装也将削减到60万人,远 东俄军将削减20%。其原因主要是经济上支撑不起。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9 2年是4.7%,2000年急剧减少到2.1%,而且要把削减的俄远东军转派到车臣和中亚去。

关于俄罗斯军事力量今后的走向,日本的一位俄罗斯问题专家估计有三种可能:(1)冷 战型军事力量;(2)核大国、小军事力量;(3)中等的地区大国型军事力量。其中又以第 二种的可能性最大。(注:主要根据日本和平与安全保障研究所:《普京政权下俄罗斯 军事力量今后的方向》,2001年10月。)

俄罗斯外交又如何呢?俄罗斯(苏联)的东亚外交传统上一直以中国为中心制定。首先开 展东亚地区外交是在戈尔巴乔夫时代,从1986年的海参崴(Vladivostok)演说和1988年 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Krasnoyarsk)演说开始的。东亚战略是其外交战略中的薄弱环节 。这种状况在叶利钦时代、普京时代也基本没有变化。

叶利钦时代的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在1994年2月的论文中对俄罗斯外交的地区性优先顺序 进行了排位,依次是独联体(CIS)、欧洲、美国和西方七国,亚洲被排在第四位。在东 亚的优先事项是,在中俄边境得到安定后,把为了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发展的对外经 济合作放在第一位。有人说,进入俄罗斯时代后,东亚的地位比苏联时期反而下降了。 (注:[日]松井弘明:《东亚在俄罗斯外交中的位置——以安全保障政策为中心》,载 《冷战后的亚洲安全保障》,(财)日本学术协力财团,1997年版。)普京时代也具有同 样倾向。俄罗斯外交部“俄罗斯联邦的对外政策理念”(2000年6月28日,经普京总统承 认)称,俄罗斯外交的目标是:(1)维持俄罗斯联邦的大国地位,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2)对世界秩序行使影响力;(3)创造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利的稳定的国际环境;(4 )与邻国建立良好关系。即其基调是批判美国的单边主义,建立联合国主导的、和平的 国际环境,扩大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另外,其地区性优先顺序是:(1)独联体(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2)欧洲(欧盟和北约);(3)美国(特别是 在军控和防止大规模破坏性武器扩散上的合作);(4)东盟、中国、印度、日本;(5)伊 朗、阿富汗等。(注: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Foreign Policy Concep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http://www.In.mid.ru/bur-4.nsf/e.d另外,这份文件参考了同年1月10日的Concept of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和4月21日的Russia's Military Doctrine。)

总之,俄罗斯对东亚的注意力很低,与东亚的关系很弱,地区性目标只有经济合作。 俄罗斯重视和“大国中国”的关系,1996年4月缔结了“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6月缔 结了睦邻友好条约。对朝鲜半岛则试图与南北双方建立平衡的关系。

“9·11”以后这一优先顺序也没有变化。不过,俄罗斯也有新的动向,就是高度评价 东盟论坛(ARF)的地区性作用,高度重视与中国、中亚结成的对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 恐怖主义的地区管理机制“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成立),把这些看做是亚洲地区 重要的安定要素。(注:“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Statement by Russian Deputy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lexei Meshkov,Munich,July5,2002,http://www.In.mid.ru/Bl.nsf/arh/.)

因此,现状仍然是:“连接俄罗斯和亚洲的经济纽带还很弱,俄罗斯依然没有被承认 是个‘欧亚大国’。”(注:[日]齐藤元秀编:《东亚国际关系的力学》,日本东洋经 济新报社,1998年版,第41页。)在东亚,俄罗斯不过是个地区外的中等国家,作为东 亚合作的促进因素或扰乱因素能起的作用极为有限,而且被车臣等国内民族、宗教问题 缠住手脚的状况肯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一位中国论者的主张很有说服力;由于国力的 弱势加上独特的安全观和在世界中的自我认识,俄罗斯即使能“西方化”,也在相当长 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融入西方”。(注:郑羽:《俄罗斯会融入西方吗?》,载《环球时 报》,2002年7月18日。)

七 结语

对于东亚而言,美国在某些方面是安定要素,在某些方面是不安定要素。我们在美国 的压倒性力量介入之下思考亚洲的合作和安全保障时,有必要指出以下两点:

第一,关于美国的领导(或叫霸权)的是与非的问题。奈在1995年的论文中对东亚的未 来做中期性预测时,设想了三个方向:(1)势力均衡(均势);(2)领导(或霸权);(3)共 同体。奈还认为第二个方向对于美国和东亚来说都是最佳选择,而作为这一选择的核心 就是强化现存的军事同盟。判断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美国领导的是与非时的标准应该是 :(1)是否对地区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有好处;(2)是否有利于防止和抑制地区纷争;(3) 能否有效地对付恐怖主义等超国家的、非传统的威胁;(4)能否促进地区合作以及将来 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成长。

在不远的将来,可能成为东亚地区的“威胁”和纷争的根源主要有:朝鲜问题,台湾 海峡两岸关系,宗教的、非宗教的、民族的恐怖主义,1997年式的亚洲经济危机的再燃 等等。其中尤以亚洲经济危机爆发的现实可能性最大。正因为如此,有效地防止和抑制 这样的威胁的安全保障并不一定局限于军事性手段。比它更重要的是,东亚地区内各国 应紧急行动起来建立起非军事性安全保障的地区管理机制。

第二,关于军事同盟的问题。所谓同盟,就是“为了在特殊情况下对成员以外的国家 行使(或不行使)军事力量的国家之间的正式提携”。(注:Glenn H.Snyder,Alliance P olitics,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7.)冷战结束后,围绕同盟的有效性、必然性 再次出现了种种争论。北约和日美同盟等同盟肯定论者的主要根据是“作为制度的同盟 ”、“作为公共财产的同盟”。

但是,以同盟为核心的美国领导论的首要动机不是地区的共同利益,而是美国的利益 。而且,其对抗现有的和潜在的“威胁”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说,冷战后的同盟具有 对抗威胁的功能和确保地区安全的功能的两重性。

重要的是,我们在思考东亚地区安全保障合作时,如何防止同盟向“对抗威胁型”(即 冷战型)倒退,如何打造为了地区共同利益的安全保障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 危机管理型”的非军事安全保障合作是其重要的一步。本地区今后可能性最大的危机是 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经济危机。被预测的危机将是多种威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危 机。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非军事性危机的非军事性管理”才是重要的。(注:[ 日]土山实男:《冷战后的危机管理和日本——作为危机管理体制的日美同盟的可能性 》,载[日]山本武彦编:《国际安全保障的新展开——冷战和后冷战》,日本早稻田大 学出版部,1999年版,第3~31页。)

总之,重新思考“同盟”的时期已经到了。

标签:;  ;  ;  ;  ;  ;  ;  ;  

东亚安全保障与非东亚因素_同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