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一医院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静脉泵注纳洛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手术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静脉泵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脑水肿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6%,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静脉泵注纳洛酮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的康复率,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纳洛酮;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105-02
颅脑损伤(head injury)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其损伤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颅骨骨折、头部软组织损伤以及脑损伤等,一旦发生损伤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其中的脑损伤,在导致损伤发生的各种因素中,比较常见的有:工伤、意外交通事故、火器操作等[1]。患者发生颅脑损伤后存在一系列病理改变,有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为进一步研究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选取了选取自2014年3月至 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8例,分析对患者静脉泵注纳洛酮辅助手术效果,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 2014 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患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其中,观察组中20人为男性,19人为女性,年龄在28~5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4±6.7)岁,外伤至入院时间3~8h,平均(4.5±1.4)h;对照组中22人为男性,17人为女性,年龄在34~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5.4)岁,外伤至入院时间2~9h,平均(3.7士4.8)h。其中,硬膜外血肿29例,硬膜下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8例,脑内血肿13例,脑内血肿并脑挫裂伤10人。78名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立即为患者开展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抗感染、脱水、止血、营养脑神经、制酸等基础治疗,选择合适的时机为患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盐酸纳洛酮开展静脉治疗,用量0.4mg/(kg?d),用500ml平衡液稀释后微泵24h持续输注,持续治疗2周观察疗效[2]。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脑水肿改善情况。显效表示的含义是:通过为患者开展治疗,其脑水肿的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减少了75%到100%;有效表示的含义是:通过为患者开展治疗,其脑水肿范围与治疗前相比减少了25%到75%;无效:脑水肿范围较用药前减少25%以下[3]。总体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6%,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详见表。
3.讨论
以往诸多研究中表明,重度颅脑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其主要有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两种类型,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损伤,都主要是由于暴力导致的头部脑组织、颅骨损伤,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临床上表现出肢体瘫痪、癫痫发作、感觉障碍、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纳洛酮逐步引入对颅脑损伤的佐治,且效果较好,临床应用可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利于患者身体的进一步康复。
对于重度颅脑损伤,纳洛酮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与脑脊液中的内啡肽拮抗,减轻继发损伤;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抑制蛋白水解,稳定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并能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细胞代谢水平,使得患者的脑水肿症状明显减轻,另一方面,阿片受体阻滞剂对于内啡肽的呼吸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这对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水平。早期使用纳洛酮能有效阻止颅脑继发损伤,促使意识迅速复苏。大剂量纳洛酮有助于改善脑组织的氧传送,保护神经元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恢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供给,改善脑代谢,减轻脑水肿,减少内源性阿片呔异常升高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5]。
在本次对纳洛酮治疗39例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的研究中,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6%,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利用纳洛酮进行治疗,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更胜,朱新林.环胞素A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1):61-62.
[2]侯剑萍,孙玉才.早期应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评分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0,19(24):29-30.
[3]陈宗跃,焦丽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52.
[4]冯定坤,艾又兵,陈玉宏.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重型领脑损伤的效果观察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2,52(2):30-31.
[5]涂艳阳,付建芳,付菊芳.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后β-内啡呔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94-495.
论文作者:闫源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损伤论文; 颅脑论文; 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