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运军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运军

三亚市创意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25

摘要:目前,随着当前各个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内土木工程的相关项目也在逐步增加,相应的混凝土材料也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光柱。因此,为了增加当前混凝土结构的制造质量,并做好各个环节中施工技术的规范管理,通过对现有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并提出优化施工技术的相关措施,对于提升我国目前土木工程的施工水平有着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材料质量的问题

混凝土在生产的过程中,是需要多种材料来形成的复合型材料,因此,混凝土质量与混凝土材料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才能得到合格的混凝土。混凝土材料包括砂石、水、水泥以及相关胶合剂,因此,在混凝土生产前,首先要保证这些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比如,对水泥的检查,要严格检查其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等信息,保证其来源的正规性,在对砂石的检查中,要对砂石的颗粒大小进行标准检查,同时还要检查砂石的含泥成分。

1.2混凝土调配不够规范

在进行混凝土材料检查和验收后,就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调配,来实现有效胶合,进而达到建筑的要求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混凝土调配过程中,会出现调配不规范的情况,比如,在实际的混凝土调配过程中,调配人员的工作态度不严谨,比较随意。

1.3混凝土的裂缝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现象,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混凝土表面裂缝、混凝土贯穿裂缝以及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等,混凝土的裂缝现象的发生除了调配过程中的问题外,还与施工人员的施工规范有着很大关系,因此,为了减少混凝土的裂缝现象的发生还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施工规范,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材料配制与搅拌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选择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基础,对整个施工影响重大。混凝土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所以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要十分小心。首先是材料种类,主要是水泥的种类,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比如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骨料的选择也应该注意,防止碱骨料反应的发生;选择添加适当的添加剂,以满足不同种混凝土技术的特殊要求;其次各成分的配比一定要符合配合比,以满足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的搅拌也应该严格控制,以现下的规范来看,不应该采取人工搅拌,采用机器绞拌的时候,应该按照机器规定的搅拌量进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搅拌出现问题,比如出现分层现象等,应该二次搅拌。这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第一步,必须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减少对后续工作的影响。

2.2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控制

2.2.1减少水泥的用量

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混凝土内部,放出的热量无法得到释放,就会导致混凝土温度局部过高,产生温度应力,从而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采取减少水泥用量的方法,来减少这种热量的产生。现今,适当使用粉煤灰,矿粉等可以作为掺合物添加到水泥里边,在配合减水剂等添加剂,就能在不影响混凝土最终效应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使用,最终控制住温度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

2.2.2控制浇筑环境温度

混凝土浇注一般在室外进行,受外界影响大,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夏季室外温度能达到50℃左右,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显著。所以在这些地区的建筑施工时,一方面,可以采用其他耐高温的结构技术代替混凝土;另一方面尽量选择天气较为凉爽时,进行混凝土浇注。对于必须浇注的混凝土,则应该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将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并做好监测工作。同样,在低温地区也不适宜浇注混凝土,否则会因为温度应力和混凝土内部水分结冰致使混凝土破碎,在必须浇注时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保温隔离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强制性降温

强制性降温是指通过一些外部结构,对混凝土进行将温。主要适用于天气炎热的地区和一些大体积混凝土。其结构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有循环水将温,即在混凝土内部布置一定的循环水管,混凝土浇注后,向其中通水,通过水流的循环来达到降温的目的。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水下养护等方式达到降温的目的。

2.3养护技术分析

养护工作是指混凝土在浇注到初凝终凝这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养护工作的目的即前文说到的保证水合反应有足够的水分和降温。一般来说,混凝土养护工作就是在其表面进行喷水养护,对于炎热地区,还应该覆盖保水的薄膜来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也可进行浸水养护。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养护周期的把握,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来,将养护做到位。

2.4拆模技术分析

拆模对混凝土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拆模时间的把握,拆模过早使得混凝土在还没有达到承重强度时承载重量,极易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另一方面是拆模技术的影响,在拆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敲击,撬动等,以防止对混凝土造成破坏。

2.5减少裂缝的产生

2.5.1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原因

裂缝产生的原因多样,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从而降低项目工程的质量。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裂缝现象的产生,具体分析如下: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混凝土的施工面积比较大,增加了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厚度,因此其表面系数也就相对较小,这样就不利于水泥在搅拌水化时所产生的热量的散发,这些热量就留在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大大提升,而外部温度不变,内外温度所产生的温差导致了裂缝现象的产生。

另外,在混凝土结构中,水分的蒸发存在一个特定的值,称为自缩值。如果蒸发水分超过这个特定值,或者选用了不当的外加剂,就会发生收缩,因而造成裂缝的产生。除此之外,矿物掺合料和混合配比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它们的影响方式是由于内部的水合反应产生某些反应,通过改变内部结构来破坏外部材料甚至产生裂缝。也许现阶段这些裂缝似乎并未导致什么恶劣后果,或者产生的影响较轻,但它们始终是整个工程的潜在破坏因素,必须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

2.5.2相关施工技术中需要重视的关键点

针对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在实际施工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尽量避免,降低裂缝产生的几率,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对于温度和湿度这两项影响因素,需要尽力使得施工地点的温度较为适宜,不可有太大起伏,决不可出现温度和湿度陡然变化的情况。如果遇到了不适宜的天气,需在尽量保证损失最小化的情况下放慢施工进度或暂停施工,必要时也可通过合理的方法来降低外界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至于混凝土结构的自缩值,首先是要确保正确的配比和适量的水分,然后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对于材料的选择,不能以其用量的多少来判定其重要性,像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这两样用量较少材料,也要非常重视。需参考相关工程资料,同时选出有关原料,最终确定最为合适的材料,使得工程建设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对其质量控制做进一步的规划。文章对当前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期望能够为现有的施工技术优化提供可参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万霁逸.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6):79.

[2]]李怡坤.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78-79.

[3]周全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7):30+32.

论文作者:张运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  ;  ;  ;  ;  ;  ;  ;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张运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