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外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邢自霞[1]2008年在《中国外债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从虚拟经济影响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就此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与此同时,外债的安全和收益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然而,学界对于外债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债规模是否在警戒线范围内,较多关注外债的性质讨论和具体外债规模作用的考证,而对于外债活动的结构性特征注意不够,相对忽视了外债结构的独特运行框架及其演变趋势。鉴于此,文章在分析外债规模与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侧重外债的结构管理为研究方向,并深入到微观层面挖掘外债对经济作用的深层次影响。并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外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外债结构的国际比较、我国外债总量与结构分析、我国外债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着重从外债结构的若干特征入手,深入分析外债结构对外债作用的发挥、对债务危机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基于大量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揭示了我国外债运行中存在的隐患。从外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实证结果来看,我国外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外债的期限结构、类型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外债结构直接关系到外债利息的高低、汇率风险的大小和偿债期限的长短组合,以及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相结合,但偏重于总量管理的外债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韩斌[2]2001年在《加强外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文中认为<WP=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加强外债管理,促

张徐[3]2010年在《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政府主权外债的举借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主权外债作为外债举借的一部分,缓解了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推动了出口,扩大了投资,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整体增长。同时应看到,对外举借主权外债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繁荣,也可能会带来债务危机,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主权债务危机,犹如地震经常发生。债务危机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在过去50年一直局限在新兴国家的国际债务危机逐渐在部分发达国家中爆发,主权债务违约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近期,在迪拜和希腊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为欧洲债务危机,表明如何防范和化解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要求不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甚至一些超级发达国家都面临主权外债偿付困境。一些数据令人瞠目,例如,截至2009年11月底,美国公共债务首次突破12万亿美元,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为84.8%;而日本的国家债务总额截至2009财年(2010年3月底结束)年底,已增至882.9235万亿日元(约92.8日元合1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29%,位列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之首;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财年当中,英国财政赤字上升至近1530亿英镑,英政府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68.7%,创二战以来的最高纪录。巨量债务问题已经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容易受到攻击的经济软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政府的债务规模这么大,这些政府还要继续借款呢?笔者认为,资金就对于这些国家就像血液一样宝贵,这些国家的经济需要不断的输血才能保证其经济命脉的延续,这就显现出一些饮鸠止渴的蕴意。主权外债是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权外债风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到2009年的主权债务危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使得许多专家有理由相信:如果当前的希腊危机愈演愈烈,不排除引爆第二轮金融危机的可能,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累积的高债务水平或导致下次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达成共识,必需强化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笔者对比了20世纪以来世界上主要的债务危机,发现政府主权债务风险管理疏忽和外部冲击是危机的主因。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首席经济顾问迈克.穆萨(Michael Mussa)针对阿根廷危机指出主权外债拖欠使得一个有能力在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巨资的国家也会陷入无力偿债的困境。实践证明,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执行很多方面同政府主权外债管理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政府没有实施审慎的政府主权外债政策,没有有效地控制、管理政府主权外债风险才潜在地为引发债务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历史和现实中,各类国家债务危机案例提供了丰富的教科素材,反面证明一国政府没有实施审慎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没有有效地控制、管理公共债务,必然产生引发危机的隐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和近期债务危机的特点,为我们总结经验和借鉴启示贡献了较好的参考,笔者希望中国能从这些教训中得到必要的警示。债务危机使得冰岛面临国家破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手解救;迪拜债务危机中,阿布扎比酋长国百亿美元为其输血救援;希腊债务危机,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积极开展救助。面对越演越烈的全球债务危机,人们不仅要思考,如果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债务危机,谁会来救赎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的要求,笔者相信,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借用政府主权外债,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并且,鉴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借用长期政府主权外债已逐渐进入偿债期,这促使我们必需越来越重视自身主权外债的风险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主权外债进行科学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经济风险,从而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安全。从某种角度讲,中国是发展中债务大国,并且具体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一方面,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坚持既定的政策,继续借用并利用好政府主权外债,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管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陆续举借的20年-30年的长期主权外债已经逐渐到期,而地方债务还款问题仍然时有拖欠,老贷款还款困难导致的历史累积风险,以及非盈利性项目的偿还资金不足等问题已是亟需管理层着手化解的难题。但是,我们看到,中国举借政府主权债务已经30余年,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外债政策制、无统一的管理协调专业机构、无外债立法、甚至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预警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等等,如此多的实践空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在继续保持政府主权外债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强调加强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维护国家经济战略安全。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根据自身的国情,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审慎地控制、管理政府主权债务,才能避免主权债务危机。本论文选题是“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研究”,主要研究我国政府主权外债的风险运行情况以及风险管理加强。论文通过系统、深入、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力求对我国政府主权外债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主要任务就是试图对其中若干重要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性的研究,并对其加以理论和实践上的合理解释,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经验、教训的同时,提出一系列加强我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国际视角的外债管理比较研究,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程度考察,主权外债管理的现实问题及强化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手段创新。遵循上述思路,本文首先研究政府主权外债管理的一般规定性及其运行机制;其次,引入社会制度分析,分析考察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影响;再次,进行事例实证研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中国政府主权外债的风险种类和运行机制。第四,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所需的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手段、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的防范以及政府主权外债管理同宏观调控的协调;最后落脚到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上。论文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历史及国外材料,探求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发现其内在联系,采用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外债管理模式进行国际横向比较和纵向改革深化的探讨,从而从抽象到具体提炼出符合中国经济的客观实际需要的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强化的手段和措施。此外从国际借鉴研究强化和协调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将起到有力的论证作用。论文通过归类整理国内已经有大量的理论成果,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举债历程,在综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就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和阐明强化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结合自己多年的政府主权外债管理经验开展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应当主动关注政府主权外债增量与经济环境的和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相机抉择,一方面通过强化政府主权外债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由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实行有弹性开放式的债务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一国政府既定的经济保障目标,甚至可以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全球金融体系。笔者还认为,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绝不仅在于当债务风险发生或主权债务危机出现时的应对策略探讨,更在于注重现有的条件和技术手段下,如何防范和规避风险,这也是适应国际金融政策体系变迁、建设开放、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和构建和谐国际社会的需要。目前,许多国家遭受了或遭受着主权债务危机,其过程是痛楚的,国家信誉受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迅速滑坡,任人指手画脚,仍不知拯救从何而来。因此,唯有事先做好自身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过渡到预期管理,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佚名[4]1991年在《加强外债管理 促进经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外债管理是外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外汇宏观控制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总局和省政府领导下,在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局深入实际,从调查入手,了解与掌握外汇债务借、用、还的状况,加强外汇债务的统计监测工作,逐步完善了外

司红[5]2003年在《我国借用国外贷款及管理问题评析》文中研究指明<WP=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任春玲[6]2007年在《外债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本论文通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重新客观地审视了外债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外债在金融领域中的效应以及外债的风险效应,并针对中国外债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力图有所创新。主要观点包括:(1)外债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外债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外债流入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加大。(3)外债通过技术扩散效应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但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的自主技术创新。(4)目前,中国发生外债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潜在的外债风险不容忽视。(5)现阶段,中国发展经济应大量使用国内资本,对于国内资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方可利用外资,但在引进外资时应以举借外债为主。

宁毅[7]2016年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管理新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外债增长平稳,总体运营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外债管理改革的新方向。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外债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当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外债管理的新变化,揭示了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外债管理工作提出了应对措施,为保障企业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顺利开展外债业务提供了思路。

刘军善, 赵子贞[8]1994年在《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文中研究说明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刘军善,赵子贞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外资确实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如果对所借用的外债管理和使用不善,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酿成债务危机。为保...

谢庆健[9]1989年在《加强外债宏观管理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利用外资不断增加,外汇管理部门的任务日趋繁重。最近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加强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的通知》,赋予外汇管理局管理外债的重任。当前,建立良好的外债管理体制,完善外债宏观管理,已显得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来,浙江省利用外资取得了显着进展,对外借款增长较快。据统计,截止1988年底,全省外债余额达20237万美元(不含中行贷款1775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外债的使用,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的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我省对外借款情况看,控制总的来说是比较严格的。日前,国际上的债务率和偿债率两项监控指标作为一国债务承受解力的两道警界线,并分别按债务总额与出口总值。偿还债

陈华[10]2006年在《中国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外债项目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借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项目,我国政府外债项目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部门。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状况都很差,急需大量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建设,世亚行贷款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这些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由我国中央政府统借统还,再由中央政府层层转贷至县级政府或项目单位,因此称为政府外债。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共签约政府外债项目3549个,政府外债总额达1251亿美元,债务余额为694.2亿美元,若加上国内配套资金,政府外债项目的总投资额达到近2万亿人民币。 很自然地,这些政府外债项目的效益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政府该不该借用大量外债?这些项目的立项决策是否正确?这些项目有无效益?如何评价政府外债项目的效益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应该借鉴什么经验教训?今后该不该继续借用大量的外债?等等,都是各级政府和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二十多年来政府外债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政府外债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研究对这类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分析中国是否应该继续借用政府外债和应如何用好政府外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行政管理体制、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体制、政府外债管理体制等重大体制改革和完善政府外债项目建设程序、提高政府外债项目效益等,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促进作用。 世界银行是最早开展项目后评价的国际组织,它拥有完善的项目后评价体系和健全的项目后评价制度、标准和方法。世界银行认为对中国贷款项目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评价都是相当成功的,中国作为借款国在世界上具有“贷款项目质量高、偿债信誉好”的声誉,并把对中国贷款项目作为成功范例向全世界推广。胡鞍钢教授领导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汇集了一批中国的精英,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曾在中国首先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进行了项目后评价,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出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国贷款有叁大重要作用和六大发展贡献:即种子作用、示范作用、催化作用和发展观贡献、投资拉动贡献、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减少贫困贡献、知识、制度促进发展贡献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国家审计署和全国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从1984年就开始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进行审计,并对外出具审计公证报告,近几年又对已完工政府外债项目开展效益审计。审计署的审计手段和审计目的与上述两者略有不同,在同样肯定政府外债项目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发现部分项目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管理不善和违法违规等问题,影响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项目目标的真正实现。特别是由于国家投资体制和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等原因,一些政府外债项目还不起债或有意逃废债务,造成许多市县级政府不得不承担偿债责任而且债务负担沉重。 本论文试图通过把世界银行所做的世行贷款项目后评价、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所做的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国贷款绩效评价和国家审计署所做的世亚行贷款项目效益审计的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特点,取长补短,使项目后评价工作和效益审计更加有效、客观和更具建设性,促进我国各级政府在投资决策、借用外债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更加讲求效益,实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笔者长期在审计署工作并负责领导我国外资利用审计工作,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从体制和制度层面对各方面管理国家事务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负责组织和参与了近几年审计署开展的政府外债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和世亚行贷款项目效益审计调查等重大的审计行动,负责制定了审计实施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主持撰写了全部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本论文进行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和广泛的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了国内外的外债理论、效益审计理论和项目后评价理论,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研究方法,收集了各方面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对所掌握的丰富案例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综合,并运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观点进行了政府外债项目管理体制和审计方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对政府外债管理体制、政府外债项目管理体制、政府外债项目后评价体制和政府外资审计体制进行改革创新的设想。 论文结构相应安排如下: 第一章首先提出准备探讨的问题和研究目的,并简要说明了研究方法和全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对国内外关于外债理论、效益审计理论和项目后评价理论的文献和专家观点,世界审计组织关于公共债务审计和效益审计的文件内容,政府外债项目的概念和特点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对世界银行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项目后评价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后评价和效益审计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第叁章对现行政府外债管理体制和政府外债项目管理体制、政府外债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后评价的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第四章对政府外债项目的审计背景、审计过程、审计方式、审计原则作了说明,重点对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进行的政府外债项目系统审计模式进行了探讨。 第五章对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的一般方法包括审计程序、审计方案、审计对象选择、评价标准、审计方法和审计报告进行了阐述,注重对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的特点、重点和具体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开展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选择了近年来审计署开展的叁个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这叁个案例的审计思路、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在全国政府审计机关具有代表性;并阐述了从这叁个案例和其他审计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包括澄清一些被混淆和被忽视的重要概念,提出了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外债管理体制的设想。 第七章选取了世界银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和国家审计署所做的几个政府外债项目后评价和效益审计案例,从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异同,论证了效益审计是进行项目后评价的最佳方式,提出了政府外债项目后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八章是对分散在前面各章中的研究结果和观点、启示、设想等的结论性总结,提出了下述创新性的观点和理论,并提出了对今后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或后评价以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中需要继续研究探讨的一些课题。 关于本论文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和观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外债项目效益理论、效益审计理论和项目后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了中国模式效益审计的模型和个人观点。认为政府外债项目的效益最终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开展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是法律规定和科学治国的必然要求。合规性审计是效益审计的内容之一不是中国的创造,强调效益审计要以真实帐目为基础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作为重点才是中国特色。(2) 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实施政府外债项目审计的过程,提出了开展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的四种方式和系统审计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公认的外资审计主要任务是公证审计,干不出突出成绩的的困扰。认为政府外债项目审计过程是一个由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信息、审计报告等构成的审计系统,应根据政府外债项目的规律和审计工作的规律,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指导,形成政府外债项目审计的系统模式。 (3) 提出了效益审计是进行项目后评价的最佳方法,政府审计机关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力量的观点。各种后评价方法都有长处和缺陷,应该取长补短。通过对叁个效益审计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程序可根据审计目标不同,分为“以过程为导向”的效益审计程序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效益审计程序,对政府外债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和还贷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是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最突出的特点。 (4) 建立了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评价理论。从定义、作用、与项目后评价的关系、审计程序、审计方案、审计方法、审计评价标准等七个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了阐述。 (5) 提出了建立规范科学的政府外债项目管理体制的设想,从中央各主管部门合理分工和统筹协调,政府外债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由各转贷银行承担政府外债的转贷业务和偿债责任,健全政府外债项目投资决策制度,建立政府外债项目的审计、后评价和问责制度等五个方面对该设想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 中国外债管理研究[D]. 邢自霞. 浙江大学. 2008

[2]. 加强外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D]. 韩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

[3]. 中国政府主权外债风险管理研究[D]. 张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

[4]. 加强外债管理 促进经济发展[J]. 佚名. 四川金融. 1991

[5]. 我国借用国外贷款及管理问题评析[D]. 司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6]. 外债经济效应研究[D]. 任春玲. 吉林大学. 2007

[7].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管理新变化[J]. 宁毅. 特区经济. 2016

[8]. 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J]. 刘军善, 赵子贞. 财经问题研究. 1994

[9]. 加强外债宏观管理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J]. 谢庆健. 浙江金融. 1989

[10]. 中国政府外债项目效益审计评价[D]. 陈华. 同济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  ;  ;  

加强外债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