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实证论文,业内论文,模式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03)06-0079-(06)
20世纪50年代末西欧六国成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关税壁垒及其他贸易壁垒的撤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加。巴拉萨发现贸易额增加最多、最快的是同类产品中的异质产品。从那时起,产业内贸易现象就被引起注意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现象成为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并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产业内贸易理论仍然存在以下有待完善的方面:
首先,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都是以两国之间的贸易为出发点。但实际上,一国的产业内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更多的是通过三国或者多国之间的贸易而形成的。然而,对由多国之间形成的产业内贸易至今尚无研究。
其次,对已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做实证分析时,所得到的结果有时难以与理论相吻合。例如,芬格和德罗莎对美国1963、1967、1972、1975四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时,结果表明产品差别化和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都意味着有必要对产业内贸易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考证,从而完善产业内贸易理论。
最后,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甚少,甚至是空白。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因而影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界定
(一)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
如果一国的某个产业既出口产品又进口同类产品,即发生了产业内贸易,而且在该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该国的出口对象和进口对象是完全相同的,即产业内贸易是在两国之间形成的,那么,这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就是两国模式的产业内贸易。例如,在美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中,美国在向日本出口大量汽车的同时又从日本进口大量的汽车,这种形式就是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当然,美国可以和其他任何国家发生汽车产业内贸易,但不管怎样,美国必须保持对同一贸易对象既出口汽车又进口汽车。否则是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
(二)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
如果一国的某个产业既出口产品又进口同类产品,而且在该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该国的出口对象和进口对象是完全不相同的,即产业内贸易是在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成的,那么,这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就是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例如,在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中,我国是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汽车,但是对它们的汽车出口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我国的汽车几乎是向缅甸、朝鲜及沙特等一批发展中国家出口,但是我国不从这些国家进口汽车。因此,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是属于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因为汽车的进口对象与出口对象完全不同,分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从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和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的定义可知,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别主要就在于贸易对象的异同,即一国发生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的出口对象和进口对象是否相同。
二、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选用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1997年和1998年的数据对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做一实证分析。
(一)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测算
衡量产业内贸易规模大小的指标通常是产业内贸易指数,由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大小与所选产业范围的宽窄直接相关,所以为了真正衡量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就有必要对汽车作进一步的分类。按照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汽车可以细分为载重汽车、小汽车与客车等。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及各种类汽车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见表1)。
表1 汽车及各类汽车业内贸易指数一览表
年份 汽车 载重汽车小汽车 客车
1997 0.43 0.77 0.21 0.74
1998 0.32 0.78 0.09 0.4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9/2000)计算而得
从表1可知,我国的汽车产业存在着一定规模的产业内贸易,整个汽车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7年是0.43,1998年是0.32。在这三类汽车当中,载重汽车和客车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比较大,而小汽车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最小,尤其在1998年几乎是单边进口。另外,我国整个汽车行业是入超。
(二)我国与汽车来源国之间的进出口额统计分析
在此分析中选择汽车主要来源国(贸易对象)的条件是:我国从其进口汽车的进口额在五百亿美元以上。表2是1997年及1998年我国从主要贸易对象进口汽车的进口额以及同期向其出口汽车的出口额一览表。
表2 我国和主要贸易对象之间的汽车进出口额一览表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日本 韩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瑞典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19971.93 0.32 0.45
0.3 0.014 0.067
0.009 1.94
19980.74 3.45 0.22
1.0
0.17 0.11.0 0.10.43
1997369
436.25
44.5 87.3 13.9
6.75
78
1998543
345.67
89.5 11.7 18.6
9.976.64
82.6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9/2000)整理而得。
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和表2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我国和表2中所列各国进行汽车贸易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见表3)。
表3 我国和表2中贸易对象的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一览表
年份日本 韩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瑞典 俄罗斯 乌克兰 美国
19970.01 0.01 0.13 0.010.01
0.02
0.05
19980.00 0.18 0.07 0.02 0.03 0.00
0.180.03
0.01
从表2可知,我国在和上述表2中九个国家进行汽车贸易时,拥有较大的进口额而没有保持对同一贸易对象较大的出口额,即我国在和它们的汽车贸易中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几乎是单边进口。例如,在与日本的贸易中,我国在1997年、1998年分别从日本进口3.69亿美元和5.33亿美元的汽车,而同期我国只向日本出口0.0193亿美元和0.0074亿美元的汽车,二者之间的差距十分悬殊。在和英国、德国、法国、瑞典、乌克兰、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国家的汽车贸易中也具有完全相同的特点,我国从这些国家进口汽车的进口额占我国当年总的汽车进口额的比例是:1997年为93.1%,1998年为97.3%,而同期我国向它们出口汽车的出口额占我国当年总的汽车出口额的比例是:1997年为1.9%,1998年为5.7%。
表3中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我国和表2中九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其低下。我国与所选择的九国之间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7年为0.03,98年为0.05,远远低于表1中所列的0.43和0.32。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组数据相差如此之大呢?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应该以哪一组数据为准呢?根据产业内贸易的定义,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规模应该以表1中所列的数据为标准,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就必须进一步分析我国的汽车出口状况。
(三)我国和汽车输往国之间的进出口额统计分析
表4是我国和汽车主要输往国之间的贸易额一览表,所选国家的汽车进口额都在四百万美元以上。
表4 我国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一览表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缅甸 朝鲜 香港 伊朗 沙特 土耳其 越南 埃及 南非 苏丹 坦桑尼亚 阿根廷
1997
4.29 15.5 73.0 12.6 4.54.02 3.2 2.9 137.4 5.55
1998
5.76 7.2 34.6 13.3 4.074.20 5.5 8.5 7.9
2.3 10.00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9/2000)整理而得
表4表明,我国在和表4中所列的12个国家或地区的汽车贸易中,向它们出口汽车的出口额占我国当年总的汽车总出口额的比例是:1997年为77.3%,1998年为66.8%,不仅如此,而且我国是向它们单边出口,只是从香港进口了极其少量的汽车,亦即我国与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另外,从我国进口汽车在一百万美元和四百万美元之间的国家数量:1997年为15个国家,1998年为18个国家,而且它们都是发展中国家,在与我国汽车贸易时只进不出。
(四)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是以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
表1表明,我国1997年和1998年的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是0.43与0.32;表3表明,我国和九大主要汽车供应国之间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是:1997年为0.03,1998年为0.05;表4表明,我国和十二大主要汽车输往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这意味着在衡量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时,根据表1得出的结果和根据表3及表4得出的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即表1中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我国的汽车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内贸易,然而,表3尤其表4则意味着我国的汽车产业几乎不存在产业内贸易。这充分说明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是难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是以两国模式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因此,为了有效地解释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就有必要克服两国模式的不足,引进三国模式来完善产业内贸易理论。
如果我们把表2中的九个国家看成是一个贸易对象的话,把表4中的十二个国家看成为另外一个贸易对象的话,那么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就恰好符合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的特点。根据表2及表4的数据,1997年、1998年我国从九个发达国家分别进口6.49亿、7.92亿美元的汽车,同期我国向十二个发展中国家分别出口1.46亿和1.03亿美元的汽车,由此可以简单地计算出我国和表2中九大汽车供应国及表4中十二大汽车消费国之间的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1997年为0.37,1998为0.23,这组数据比较接近表1中显示的0.43和0.32。当计算我国与所有发展中国家及所有发达国家之间的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时,结果就会和表1中的数据完全吻合。因此,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是以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的。
三、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选用我国1997年和1998年的棉布产业内贸易统计数据对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做一分析。
(一)我国棉布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测算
按照对外贸易统计资料,棉布可以细分为坯布、漂布、色布、花布和色织布。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棉布及各种类棉布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见表5)。
表5 棉布及各类棉布产业内贸易指数一览表
年份
棉布
坯布
漂布 色布花布
色织布
1997
0.76
0.53
0.93
0.92
0.740.73
1998
0.77
0.64
0.85
0.88
0.800.7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9/2000)计算而得。
表5表明,我国的棉布产业拥有较大规模产业内贸易,整个棉布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在1997年是0.76,1998年是0.77。在棉布的五种分类当中,漂布和色布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最大,而坯布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最小。此外,对外贸易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整个棉布行业是出超。
(二)我国与主要贸易对象之间棉布进出口额的统计分析
在此分析中,选择主要贸易对象的条件是:我国从其进口棉布的进口额在一千万美元以上。表6是1997年、1998年我国从主要贸易对象进口棉布的进口额以及同期我国向其出口棉布的出口额一览表。
表6 我国和主要贸易对象之间的棉布进出口额一览表 单位:千万美元
年份 印度 印尼 日本 澳门 韩国 泰国 意大利 香港 美国 巴基斯坦 台湾
1997 0.4 1.8
16
2.4 6.8 1.5
0.7 107.3 10.5
0.120.4
1998 1.0 2.0
10
2.6 8.4 1.3
1.0 119.9 7.70.070.2
1997 0.5 1.0
33
2.5 9.1 1.0
0.6 40.3 0.610 15.8
1998 1.5 1.2
31
1.6 5.6 0.8
0.9 34.5 0.57
13 13.6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9/2000)整理而得。
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和表6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我国和表6中所列各国进行棉布贸易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见表7)。从表6可知,在和表6中前八个主要贸易对象进行棉布贸易时,我国既有较大的进口额,同时又保持对同一贸易对象较大的出口额。这表明我国在与它们之间的棉布贸易具有很强的平衡性与对称性。例如,在与日本的贸易中,我国在1997年、1998年分别从日本进口3.3亿美元和3.1亿美元的棉布,同期我国又向日本出口1.6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棉布。在和澳门、韩国、泰国、香港、印度、印尼、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也具有完全相同的特点。虽然我国大陆在和台湾省、巴基斯坦以及美国的贸易中,进口额与出口额显示出严重失衡的特点,但即使剔除我国与这三者之间的棉布贸易额,而将我国和表6中另外八国之间的棉布进出口额相加再除以我国当年总的棉布进出口额,其结果是:1997年为59.1%,1998年为63.9%,其中,我国从它们进口棉布的进口额占我国当年总的棉布进口额的比例是:1997年为61%,1998年57.6%;我国向它们出口棉布的出口额占我国当年总的棉布出口额的比例是:1997年为58.3%,1998年为68.6%。
表7 我国和表6中贸易对象的棉布产业内贸易指数一览表
年份 印度 印尼 日本 澳门 韩国 泰国 意大利 香港 美国 巴基斯坦 台湾
1997 0.86 0.71 0.65 0.98 0.86 0.78 0.91 0.55 0.11 0.02 0.04
1998 0.80 0.75 0.49 0.76 0.80 0.77 0.94 0.45 0.14 0.01 0.03
(三)我国的棉布产业内贸易是以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
表7显示,我国和表7中前8个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比较大,与它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平均值:1997年为0.79,1998年为0.72。这和表5中我国整个棉布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0.76和0.77十分接近。
如果将表6中的前8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话,那么,我国从它进口棉布的进口额占我国当年总的棉布进口额的比例是:1997年为61%,1998年57.6%;我国同期向它出口棉布的出口额占我国当年总的棉布出口额的比例是:1997年为58.3%,1998年为68.6%。显然,这个整体既是我国棉布产业内贸易中的主要进口对象又是主要的出口对象。因此,对照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的界定可知,我国的棉布产业内贸易是以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
四、结 语
(一)不同产业内贸易模式产生的原因不同
1.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可以从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得到解释。目前,现有的并且广为接受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是从产品的异质性、消费者需求偏好、规模经济来解释产业内贸易。例如,在棉布的产业内贸易中,我国为何从日本等一些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大量的棉布,同时又向它们出口大量的棉布呢?这是因为进口的棉布与出口的棉布本身是具有异质性的,而且这种异质性又恰好满足了各进口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另外,由于专业化生产异质性的产品而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因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可以利用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来解释,而难以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因为发生产业内贸易的两国往往在所生产的产品上具有相似的要素禀赋,产品生产时的要素投入也十分相似。
2.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原因可以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获得解释。尤其是这种模式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时更是如此。例如,在我国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当中,为什么载重汽车和客车产业内贸易的规模要远远大于小汽车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呢?此其一,其二,为什么我国可以从日本等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汽车,而不能同时向它们出口大量的汽车呢?其三,为什么我国只能向朝鲜、苏丹、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的汽车并且近乎全是载重汽车和客车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找到答案。
就小轿车而言,全球生产小汽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表2所列的国家中,尤其以美、日、德等三国最为突出,而中国则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小汽车几乎只是从发达国家进口而无出口甚至也难以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从而使得产业内贸易规模非常小。就载重汽车、客车而言,我国的生产规模较大,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另外,我国中型载重汽车的市场价格低,仅相当于国外同类车价格的1/5至1/2,具有价格优势。因此,载重汽车与客车的产业内贸易规模要高于小轿车。
就我国载重汽车与客车而言,重要出口对象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我国拥有汽车生产技术成熟和价格低廉的优势,尤其国内中型载重汽车的生产规模在国际上处于前列,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重要的进口对象集中在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和我国相比它们又拥有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而可以向我国出口。因此,三国模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可以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得到解释。
(二)不同的产业内贸易模式意味着不同的外贸水平和外贸条件
产业内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大小可以衡量出一国的外贸水平与外贸条件状况。然而,要想通过产业内贸易规模大小来真正衡量一国的外贸水平与外贸条件状况,首先必须判明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否则,笼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是在无比较优势情况下,通过产品异质性和规模经济产生的,而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产生的,所以产业内贸易指数在相同甚至更小的情况下,以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外贸水平和条件要高于和优于以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外贸水平和条件。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要好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更多地是以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而发展中国家正好相反。
(三)不同的产业内贸易模式意味着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状况不同
建立在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基础上的国际分工水平要高于建立在三国模式产业内贸易基础上的国际分工水平,因为前者更多的是依赖于产品的异质性,因而具有部门内分工的性质,即表现为水平性分工;而后者更多的是依赖于比较优势,因而体现垂直性分工的性质。实证分析我国的产业内贸易会发现:在一些劳动密集性、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中,产业内贸易是以两国模式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因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相对较高;而在一些资本密集性、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中是以三国模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特征,因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较低。例如,我国的汽车行业就是如此。
收稿日期:200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