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论文_孔宏芳

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科消化内科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随机抽取49例为观察组,49例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宣传,通过观察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判定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健康意识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消化内科;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生活质量;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多见于上腹疼痛,病灶多呈现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症状,经临床研究观察,该症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明显提升的趋势,平均发病率接近10%,且视患者民族、地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略有差异,因此在消除性溃疡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完善健康宣教工作尤为必要[1]。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98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参考,分析健康教育在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从中随机抽取49例为观察组,49例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宣传,其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6~62岁,平均(42.5±3.5),其中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型溃疡11例;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节管理措施,其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27~63岁,平均(43.5±3.5)岁,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复合型溃疡12例;两组患者均无诊断禁忌,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胃癌及其他器官器质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对本次研究内容充分知悉,且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针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统一进行入院评估,并告知患者相应的院内制度,详细介绍院内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同时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指导其接受相关常规检查,从而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2)结合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特点,告知患者相关慢性疾病的长期影响,使其明确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同时需重点观察在住院期间患者情绪状态,留意其是否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通过详细解答消化性溃疡的病症机理,疾病起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疾病认知能力,从而消除恐惧感,提升治疗依从性。(3)临床用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医嘱,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并发症,将药物进行种类区分,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与用药时间,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禁止私自更改药量,同时需注意相关药物的用药条件,如某些药物指定在用药(如奥美拉唑)时,需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详细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病情变化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4)根据患者恢复进度,给予其相应的生活指导,首先需严格控制患者饮食选项,禁止摄入高油脂、刺激性食物,饮食选择需以高纤维、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确保营养均衡;同时针对出血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营养供给,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治疗期间协助其戒除烟酒,并指导其按时作息,养成规律、科学的生活习惯,视其恢复进度,指导其接受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从而不断提升其自身免疫力,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1.3观察指标

通过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改善效果;同时根据健康知识掌握量表观察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其中包括完全掌握、部分掌握及未掌握;满意度调查指标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等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比(x±s)进行描述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SAS、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完全掌握28例,部分掌握20例,未掌握1例,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7.96%;对照组患者完全掌握20例,部分掌握18例,未掌握11例,健康知识掌握率为77.55%;组间对比,(x2=11.652,P=0.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0例,满意16例,不满意3例,综合满意度为93.88%;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6例,满意12例,不满意11例,综合满意度为77.55%,组间对比,(x2=9.652,P=0.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86.69±7.82)分,对照组患者为(72.38±7.03)分,组间对比,(t=14.658,P=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十分常见,通常情况下,溃疡发生数周后可自行愈合, 但愈合后仍旧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因此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具有极强的反复性,迁延不愈。该症多以上腹疼痛为主要病理表现,且为反复周期性发作,其中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临床研究指出,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2]。同时,消化性溃疡还有较高的几率合并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将致使患者体重降低,食欲减少,逐渐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多见于失眠,发展至晚期,可见于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3]。因其病理机制的特殊性与近年来大众安全意识的提升,针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要求正在逐渐提升,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侧重于对患者疾病的控制,往往容易忽略对其早期心理状态的干预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的普及,从而容易造成依从性低,满意度不高等状况,从而影响临床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全面的健康宣教措施,能够有效优化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水平,其自患者早期情绪入手,通过良好的态度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沟通渠道,积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在不断拉近与其关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疾病宣教,促使其明确消化性溃疡的健康知识,从而有效消除患者恐惧感,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在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健康宣教措施,能够有效强化临床指标监测,提升对并发症的早期监控意识,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一步降低临床病变风险。

综上所述,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健康意识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彩霞. 健康教育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5(10):18-22.

[2]李娜娜. 健康教育护理服务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8,52(11):159-162.

[3]蔡娟. 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12(32):88-94.

论文作者:孔宏芳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消化性溃疡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论文_孔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