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简笔画制造悬念导入法。
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的板演,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上课时教师在黑板上娴熟的画上简笔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瞬间从下课的自由状态转入到上课的专注状态。例如在教《乌鸦喝水》时,在黑板上一边画一只乌鸦,一边对同学们说:“这只乌鸦为了帮助一只病危的老乌鸦给远方的乌鸦儿子送一封重要的信,它一口气飞了好远好远的路,又累又渴于是想找水喝,它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接着画一个小口径的瓶子,并在瓶底部画了一些水,于是追问学生:“它能喝到水吗?” 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说能的介绍方法,说不能的讲明原因,于是本节课就自然的围绕新课的导入而展开教学,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当然不言而喻了。
我校有位教师在上公开课《路旁的橡树》一文导课时,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条笔直的公路,接着又画了一条马蹄形的公路,然后问学生:“假如你是工程师,让你设计一条公路,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设计?”看着直观的图形,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前者。于是老师马上导入:同学们,有位工程师却和大家的观点不同,他却选择设计了这一马蹄形的公路,而且竣工投入使用后,得到了过往乘车旅客的夸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请同学和老师一块来探个究竟?”这样既给学生制造了悬念,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介绍时代背景开题法。
大家都知道很多精彩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可是有些故事离我们现实生活已相距很远,课文所选内容的时代背景学生一概不知,而文中的内容与时代背景联系又很紧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考虑用简介背景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体会到文章所表现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既让学生了解了写作的背景,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思想教育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1935年5月底,红军北上抗日,来到大渡河边。可是所有的船只都被国民党破坏了,红军想方设法只弄到了两条渡船,可是仅靠两条船几万红军是渡不过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没法架桥,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围追堵截红军,扬言要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必须快速渡过大渡河,粉碎敌人的前后夹击、四面合围的阴谋。所以只有飞速夺下泸定桥,才能避免重大伤亡,继续北上抗日。然后自然的就导入到新课。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前,由于文中的故事发生在60多年前,学生对当时的历史也不了解。于是教学前先简介抗美援朝的故事:1950年,美帝国主义纠集 15 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入侵朝鲜,并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轰炸了中国山东等地,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过八年的坚苦战斗,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学习的《再见了,亲人》这一课写的就是在胜利后,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回国时,与朝鲜人民在车站告别时令人难忘的情景……。像这样的介绍时代背景式的导课,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而且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做了铺垫。
三、游戏导入直扑主题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因此,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能够把课堂教学气氛推至高潮,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于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头像,可是只有眼睛,耳朵,嘴,可是没有鼻子。于是老师说:“谁愿意蒙上眼睛来给这个头像画上鼻子?”。于是学生踊跃举手。老师先后叫了两名学生蒙上眼睛给头像画鼻子。一个学生把鼻子画到了嘴巴上,另一个则画到了眉梢上。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上乐成一团。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俩都画错了? 生: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师:对!他俩的眼前是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当然画错了。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还有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这样通过游戏形式导课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
四、开门见山紧扣文题导入法。
开门见山,紧扣文题导入法是我们广大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导课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课题含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直入文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板书课题后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回答:“这篇文章与箭有关系”,“我知道了有人要借箭”,还有的犯迷糊,“只有人向人借箭,怎么课题是草船借箭?”“……”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是呀、只有人向人借东西,可文章课题为什么是草船借箭呢?其实这里指的是利用草船的办法向别人‘借箭’。那么到底是谁利用草船的办法又向谁借箭,又是怎样借的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这样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审题,生疑、释疑、又巧设疑问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五、巧设悬念设疑激情法。
古人曰:“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开始导课时,出示画着一个生锈鱼钩的挂图并这样谈话:“同学们,这张挂图上的鱼钩它非常普通,而且已经长满红锈。但它却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个鱼钩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呢?学习了本文你就知道了缘由。”这样通过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有位教师在教《狐假虎威》时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谁?”学生答:“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吗?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和老师一块走进故事中去探个究竟。”这段导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认真学习起课文来。
另外、通过巧设各种情境来感染熏陶导课也是我们教师喜闻乐见的方法。如紧扣文旨创设情境、巧借故事创设情境,借助谜语巧设情境,音乐熏陶、视屏激情、内容倒叙、角色扮演等方法都是创设情境导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很好方法。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导课导的好,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也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李大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大渡河论文; 同学们论文; 红军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