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_鹿海龙

作者简介:鹿海龙,性别:男,籍贯:江苏徐州,学历:本科,职称:住院医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医院,科室:神经外科,邮编:221000。

邮递地址:鹿海龙, 江苏省徐州云龙区解放军第97医院神经外科一区,电话:15952182739

鹿海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 对使用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8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镜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后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肿清除率为93.1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9.54%,其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5%和6.82%,低于参照组的13.64%和18.18%;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优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显微镜下微创手术为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具备临床大力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显微镜下微创手术;临床研究

前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外科疾病,动脉硬化和高血压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1]。动脉硬化可使人体动脉壁产生病变,进而变厚、变硬、失去弹性;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失衡,使较薄的血管破裂。该疾病发病极为突然,常在患者过度兴奋、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发病。患者一旦发病,可出现头部剧烈疼痛,频繁呕吐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脉率快速和血压下降等濒危征兆[2]。临床上多以手术为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在显微镜下清除患者脑部血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8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所有患者均无脑疝和严重肾功能障碍等疾病。观察组44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23例;平均年龄为(64.50±3.50)岁;平均患病时间为(4.50±1.25)小时;出血部位:丘脑区14例,幕下小脑区9例,內囊区11例,外囊区10例。参照组44例,其中,女性20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为(64.05±3.60)岁;平均患病时间为(4.30±1.45)小时;出血部位:丘脑区11例,幕下小脑区10例,內囊区12例,外囊区11例。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于枕下行旁正中切口(5.0cm),对患者颅骨进行钻孔、取骨瓣,使其形成直径约4.0cm的骨窗。在确定血肿位置之后,切开患者硬脑膜,并将显微镜移入。在显微镜下将血肿轻轻吸除,注意避开患者的正常脑组织,以免引起颅内大出血。血肿清除之后,对患者脑部的血肿腔进行仔细检查,用止血纱布对出血源进行止血,若出现喷射状出血,可对患者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关颅前确定患者的颅内血肿全部清除,且止血彻底。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切开硬脑膜前的全部手术操作方法与观察组相同,在硬脑膜切开之后,对其在常规直视的情况下进行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后关颅。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情况,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出院4个月后,对全部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使用ADL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为39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越理想[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记录的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并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使用 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感染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比较

参照组患者术后的ADL评分为21.49±3.41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ADL评分为31.05±3.74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将手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方法,通过清除患者的脑部血肿来消除其对脑组织的压迫感,进而使患者的受损神经得到恢复。由于患者颅内血管已经发生病变,其血管壁在长期高压下变得极其薄弱,常规直视手术视野不清晰,稍不注意就可导致患者血管破裂,甚至产生脑死亡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手术的风险[4-5]。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使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始在临床上得到普及。该方法具有术中光源充足、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对患者深部血肿腔的光线进行调整,从而扩大手术的视野,使操作更加便捷[6]。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显微镜下微创手术能将其病变部位成倍地放大,使血肿清除更加彻底,还可降低对患者周围正常血管的损伤,避免出现脑损伤和颅内大出血等情况,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其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的ADL评分高于参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病情,促进其身体的快速恢复,具备临床大力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霁鑫.探讨显微镜下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02):74-75.

[2]吕庆伟,过宓,沈良军等.显微镜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5,26(04):261.

[3]谭胜利.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0(03):64.

[4]杨向斌,熊明松,唐智勇等.手术方式选择与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的相关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4,30(04):41-42.

[5]朱文武,刘强,晏怡.显微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8(07):1990-1991.

[6]徐光斌,李监松,潘晶晶等.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21例报道[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15(06):222-224.

论文作者:鹿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显微镜下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论文_鹿海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