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_高中语文论文

如何确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确立教学内容的尺度,控制教学过程的方向,检查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参照物)。应当重视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以下从表现形式、训练角度及序列分解等环节,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教学目标的有关原则问题。

一、从课文的表现形式出发确立教学目标,体现阅读教学的学科性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即确定外显的教学目标。语文课难教,首先就难在确立课文的教学目标上。其他学科教学,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某一个能力点的训练,就是教学目标。语文课则不同,所选文章就是课文,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知识点、能力训练点都要通过钻研教材才能确定,且见仁见智,这就给教学以及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语文学科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的、最多样化的一门科学”。这些特点就体现在课文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例如朱自清《背影》,可以作“随笔”例,可以作“抒情”例,可以作“叙述”例,也可以作“第一人称”例。如果和别篇比较对照起来,还可以定出各种各样的目标来处理该文。

一篇课文不能什么都讲,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取舍,取在语文形式的探究上。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这是本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否则,教学目标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内容,而语文学科侧重形式上学习语言、理解和运用语言。形式,指的是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形式与内容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融汇的统一体,形式取决于内容,又服务于内容,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形式包括语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层次结构方法,以及不同文体的表现方式等。只有准确地解析文中的有关形式,才能准确地把握内容的含义,进而深刻地领悟主题。例如,学习《失街亭》,侧重的不应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而应引导学生学习和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即通过人物的语言情态的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学生通过此目标的导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把握了人物个性化特征,进而从塑造典型性格的高度鉴赏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体会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因此《失街亭》一课的教学目标应制定为:

1.了解小说《三国演义》中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认识街亭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失街亭对于蜀国的政治影响。

2.品味人物语言,把握通过情态语言描写,刻画诸葛亮、马谡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文中用对比衬托突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这就是说,阅读教学中课文阅读学习的目标,重在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形式上,而不是内容的学习,当前阅读教学中以课文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就偏离了学科的特点。可见,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决定和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对语文课程而言,没有一个明确的、便于每一位教师掌握并能直接运用于教学的目标;对教师而言,教师拿在手里并作为教学凭借的是一本书,而检测的许多内容又是书上的知识,这很容易把教师引到教课文的内容、知识这样的路上。有的教师忽视了表现形式,一味地讲思想内容,甚至强调所谓的“我只教这一点”“我看重的是那一点”,都是背离了课文的既定的教学目的,偏离了教学的宗旨,没有体现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智能活动的特点。这个问题不解决,阅读教学的意义就无从谈起。没有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错误都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抓住课文的特点选准训练的角度,体现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课文并非为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而写作的,而是编者根据文章的形式特点选编的,因此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形式特点,以此为客观依据确立训练的角度。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也容易被忽视。教师编写的教案及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教案,可以作为教师确立教学目标的参考,而非定论,如果直接照搬使用,往往使教学目标显得繁杂、空洞,缺乏操作性。如“培养爱国主义的感情”“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训练”“运用语言能力训练”等。这些本来属于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完成的目标,把它确定为某堂课的目标显然是不恰当的。如人教版《语文第二册教案》中提供的《祝福》一课的教学目标即为一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掌握作品倒叙的结构形式和用肖像、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和概括小说主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质难解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教学应该按照整体感知——内容分析——质疑解疑——总结归纳的教学过程。

(2)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可采用课下小组讨论、课上全班讨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主要指语文训练的目标是否明确,需要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哪些语文基本功训练,而且每一项知识、训练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十分明确、具体。传授知识——本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培养能力——是哪种能力或哪几种能力?发展智力——是哪方面的智力,是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还是记忆力、创造力?陶冶情操——是道德品质、确立理想,还是爱国主义精神、涵养美感?这些都要具体、明确,是教学“这一课”的具体目的,而不是笼统含糊的目的。

那么,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规定,如何选取训练的角度呢?要抓住课文的主要特点,以此为依据确立训练的角度。例如,小说《祝福》采用倒叙结构,先写祥林嫂在“天地圣众”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然后追根溯源,再探故事的原委。在塑造人物时,运用肖像、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祥林嫂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因此,教学目标应拟定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的故事情节。

(2)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发展中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

(1)掌握作品中用倒叙结构制造悬念的表现形式。

(2)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3)文中的对比衬托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认识人物的性格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虽然这篇小说的内容较深,含义较多,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较高,讲授时要对一些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现代文学和美学等问题有一定层次的涉及,但作为语文课文来学习,就只能紧扣其突出特点,以其作“例子”,来学倒叙结构的表现形式、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以及对比衬托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所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选取每篇课文的训练角度也应如此,要突出课文的特点,即突出文中独到的形式,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的目标具体、明确,使学生方寸不乱,学有所得。

三、从整体着眼分解教学目标,体现训练的序列性

确立教学目标,既要从本课的特点出发,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上,要树立“大文章”的教学观念。要从系统论的整体观出发,把眼前所教的“这一课”放到教学单元、全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高中阶段),乃至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的广阔背景上来考虑;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的整体发展结构中来考虑,上下关联,互为照应,使教学目标分解合理,体现科学的序列。

每一位教师都应思考:教这一课从整体上完成了哪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完成这一部分教学任务最终是否建立了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结构?应明确自己所教的这一门课程的每一学段、每一年级、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质量标准是什么;怎样操作才能达到这样的质量要求。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很有意义的。只有这样辩证地考虑,才能使教学目标制定得恰当。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其思路是:基于课文,紧扣教学单元,体现一册书、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高中阶段)的要求,关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找准位置,分解合理,落实到课文教学之中。如图:

例如课改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模块收录的中外散文名家的作品,都是写景状物,其中《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及《瓦尔登湖》是写景的名篇,《囚绿记》则为状物佳作。本单元作品其共性特征是情景交融,即以景物为依托,借助于景物达到抒情之目的,而且都体现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四篇散文又各具特色:《荷塘月色》以景物烘托心情,而且随着景物的转换,心情也随之变化。《故都的秋》采用并列结构写不同的秋景,以此引发颂秋之情。《囚绿记》移情之物成为心灵化的景物,是状物抒情。《瓦尔登湖》展现出大自然的秀丽风光,具有以动衬静、多角度取景的特点。

本单元要求学生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按本册书教学单元模块要求,单元内4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分解为:

《荷塘月色》——借景抒情,情随景变。(寓情于景)

《故都的秋》——对比写景,整体观感(寓情于景)

《囚绿记》——移情于物,状物抒情。(寓情于物)

《瓦尔登湖》——片段写实,审美体验。(寓情于景)

总之,本单元模块课文在语言运用及表现手法方面,其共同的特点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描写来抒情,然而每篇课文又各有侧重,体现每课的特点,共性中寓个性,个性中有共性,形成学习的序列,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

四、基于学生实际,体现教学目标的分寸感和层次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行动领域。每个领域又依次由低到高地提出了不同的层次。这套理论也对学力结构和教学效果的检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了便于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中的操作,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层次相应简化为:

认知领域(教养)——识记、理解、应用、评价→知识点

情感领域(教育)——感受、共鸣、领悟、个性倾向→渗透点

技能行动领域(发展)——学习、模仿、迁移、创造→训练点

这三个领域,分别从教养、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培养学生,抓住每一课的知识点、情操渗透点和能力训练点,很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有序教学,循序渐进。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目标一定要认真推敲,让学生学的有成效。上文所示《失街亭》《祝福》等课文的教学目标其层次和分寸就把握得较好,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有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就实现了“有的放矢”,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一定要有目标,一堂课、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乃至整个中学阶段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

需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具备一定的难度,应建立在学生潜在智能水平上,对学生来说既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须是要经过他们的努力或者说“起跳”才能解决的,形象地说,就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用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来说,这个目标必须是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是略高于学生现有的智力水平,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研究都证明,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只有那些“高而可攀”的操作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够重视这个问题。他们在设计教案时,或照教参所提供的训练,或照教材自身所给出的训练,或从某种参考资料上借来了某种设计,往往很少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智力发展究竟处于哪个阶段,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样的研究肯定是有难度的,但却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将是一种缺乏自觉性的教学。

以上从课文的形式、特点和整体序列,以及学生实际几个方面探讨了确立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课改的要求和教学实际统筹考虑,务期制订合理、具体、明确。

收稿日期:2006-09-10

标签:;  ;  ;  ;  ;  ;  

如何确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_高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