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屈靖霞
(牡丹江南山医院;157014)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我院47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基本痊愈14例、显效23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生后质量。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184-02
近年来,老年性抑郁症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其发病原因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同时也与患者自身的心理、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1-2]。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消失等,严重者可有轻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压力[3-5]。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人员面对的已不再是单纯疾病,在治疗疾病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7例患者,男22例,女25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年龄(66.5±4.3)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8±4.2)年;纳入标准 ①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6];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前17项得分≥18分者[7];③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器质性精神病变者、智力障碍者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②有药物、酒精等物品依赖的患者;③处于妊娠期与哺乳期的患者。
1.2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6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Zung量表评分,按治疗先后Zung评分改变率作为评价指标,分为基本痊愈(>75%),显效(51%~75%),好转(25%~50%),无效(<25%)4个级别。基本痊愈、显效、好转合称为有效。
2护理
2.1心理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悲哀或低落,或不被别人理解,往往加重他们心理负担[8],因此,心理护理显得尤为主要。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加强与老人沟通,能够使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乐观,消除患者的顾虑,克服其自卑情绪,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病情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理解,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与患者对话,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并让老人最大限度倾诉内心的痛苦,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以解开患者不安心情。鼓励病人之间多交流。
2.2生活饮食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亲属应24小时都应该在陪护。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生活规律。并注意一定的户外活动,劳逸结合。在饮食方面,合理饮食,饮食规律,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共给,让患者吃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多饮水,禁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事物的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2.3用药护理 根据患者的身体不适,失眠、幻觉、妄想等症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安神镇静药物,均给予抗忧郁剂、同时合用苯二氮蕈类药物治疗。抗抑郁剂常选用三环类或四环类抗炎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等药物,苯二氮蕈类药物常选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可用来帮助患者入睡、改善焦虑情绪。所有抗忧郁剂量均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约为常用剂量的1/2~2/3。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有心率增快及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护理方面应有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中途停药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安全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在患者情绪恢复以前,家属必须24 h陪护在患者身边。如患者有企图自杀的历史,情绪低落,表现为紧张、无助、经常哭泣、失眠、体质量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对现实中的或想象中的事物有负罪感,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世界上。在抑郁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显得很开心,且无任何理由,问一些可疑的问题,议论死亡与自杀,表示想死的意念,常常发呆,对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收集和储藏绳子,玻璃片,刀具或其他可用来自杀的物品时,最好不要让患者独自活动,不能有丝毫懈怠,甚至患者上厕所时间长了都要进厕所看看。不要将水果刀等危险品放在患者身边,以防发生不测。凡能成为自杀、自伤的工具、药品都妥善保管,不可大意。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2.5躯体疾病的护理干预
由于抑郁症除了原发性抑郁症,还包括继发性抑郁症,多是由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如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外科手术等。因此,在常规治疗抑郁症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如对于脑卒中患者,要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加强其血糖的测定,采取饮食控制。对于冠心病患者,要注意监测其心功能和血脂、血压等指标。通过对于躯体疾病的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精神负担,促进其病情的好转民,也有利于抑郁症的消除。
2.6健康教育
由于人到老年阶段,其学习和记忆功能明显下降。因此,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抑郁症常识介绍、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和副作用、适量运动疗法、抑郁症的预防、如何克服失眠等,并按时发放医院内部的编写的健康手册。健康教育要贯穿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健康教育的对象除了患者,还包括患者的家属和亲人。
2.7家庭和社会支持
由于人是社会的一员,对于处在社会中的个体,同样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归到社会中去,成为健康的个体。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与家庭和社会的接触,让患者的家属多与患者交流,让患者与社会多接触,培养和增强患者对于客观社会支持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性。
3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多,老年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可高达50%,而且随年龄增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我们的护理和帮助。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上,综合考虑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因素积极与患者沟通、重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进行健康教育,从而减少发病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乃云,孙玉梅,王彦芳,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病人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2):2771-2772.
[2]麻丽萍.抑郁症病人的个体化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27):2574.
[3]廖红.老年抑郁的特征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5):33-35.
[4]张代江.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08,37(11):1207-1208.
[5]齐宜娟.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6,1(10):118-120.
[6]孔凡贞,钮美娥,赵惠英,等.正念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502-1505.
[7]吕扬,李峥,韩美英,等.门诊老年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03-1206.
[8]胡景虹,李慧,韩敏.108例老年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88-189.
[5]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
[6] 姚亚莉.老年抑郁症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05,16(3):151.�
[7] 苏娟.老年抑郁症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O08,20(2):156-157.�
[8] 于杨,何国平.老年抑郁症现状及护理干预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1):17-18.
论文作者:屈靖霞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老年论文; 社会论文; 心理论文; 疗效论文; 药物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