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图书馆立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我论文,书馆论文,国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尤其是立法方面成绩巨大。据有关部门统计,这20年我国已颁布基本法300多部,国务院行政法规800多部,地方行政法规3 000多部。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么多立法中, 却没有一部规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窗口之一的图书馆运行的法律。而从国外看,自从1850年英国政府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图书馆法以来,已有60多个国家先后颁布了250多部图书馆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及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一系列必须借助于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才能解决的问题纷纷出现,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甚至影响着全球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因此,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制定一系列信息政策、法规,以确保未来发展中能抢占制高点。而要完善这些公共信息法,首先要确保各类公共信息部门的法律完备(比如图书馆法、新闻法等),因而我国至今无图书馆法,非常不利于公共信息的法制化,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落后了很长一段距离。
在我国,对图书馆立法问题呼吁了几十年,理论界对图书馆法制化的研究也持续了几十年,研究内容已达到一定的深度,为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图书馆立法问题,不是仅靠学者们就能解决的问题,法能否立得起来,关键要看社会背景、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外界环境及条件。那么,应该如何来思考我国图书馆立法的有关问题呢?
1 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
1.1 国家经济的发展呼唤图书馆立法
人类社会历史证明,法制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手段,重视法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漠视法制则阻碍社会的发展。立法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保障,法制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推动社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把经济立法作为重点,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和国家宏观调控、规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例如在民商事立法方面制定了民法通则、经济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公司法等,许多法不是强制性,而是补偿性的,充分发挥了法律在推动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21世纪,我国的市场经济将是高度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与此同时,由商品生产高度社会化所带来商品交换的普通化、专业化、国际化,对调整市场经济的民商事法律,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国家将继续制定和完善经济方面的法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物质需要之外,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精神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纳为5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国家的发展肯定要考虑整体性,只有综合治理,经济、文化才能同步发展。文化法制建设跟不上必然会拖经济的后腿。我国以文化为先导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例子很多,以文化兴省的江苏就是其中一例。预计不久的将来,国家会逐步把立法的重点转向文化领域。近几年已制定的文化领域方面的法律有《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图书馆是以保护人民文化权利为宗旨的,是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图书馆保护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满足了公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就能促进国家整个事业的发展,而图书馆要起到这种作用需要法律来保障。因而,图书馆立法是非常必要的。
1.2 现行图书馆管理体制很难适应信息时代要求
目前,由于我国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归口于文化部、国家教育部、科学院三大系统领导。国务院赋予文化部的职责是负责图书馆行业指导管理工作,但实质上,由于缺乏法律手段及经济手段,文化部难以真正起到行业指导管理的作用。这种体制不顺导致条块分割,各系统各自为政,缺乏协作与协调。因而要制定一部涵盖三大系统的法其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也是立法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状况与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协调发展、有序建设、发挥规模效益等要求不相适应,急需用图书馆法来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调整,理顺关系,明确三大系统各自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加强技术应用与网络资源布局的分工协调工作,以增强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开发的能力。实际上这也是国家发展信息产业的一种宏观需求,并将促进图书馆立法的早日实现。
2 我国图书馆立法的两个重要原则
2.1 适应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则
21世纪中国图书馆的社会背景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大发展,为适应这种历史的宏观要求,面向21世纪的图书馆立法必须具有:
1)前瞻性。要求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或立法人必须具有前瞻性眼光,对图书馆立法建设的前景因素、理论问题超前研究,从宏观角度看得远一点,使法的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
2)现代图书馆的观念。要保证图书馆法的质量, 观念是个突破口,要求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或立法人必须具有现代化图书馆的观念,并将其渗透到图书馆法的整个内容之中。
3)民主保障。立法作为一种法律表述, 法律内容应当是一种客观实在的反映而不是幻想。这就要求立法要通过一个完备的同时又具备高素质立法人员的立法机构来进行。目前,文化部已成立了一个图书馆立法的专门课题组,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由于我国不同类型图书馆条块分割,要立涵盖三大系统的法,势必应扩大立法研究的队伍,除有立法机关专业人员外,还应请图书馆三大系统中颇具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参与,以确保图书馆法的质量。
2.2 坚持公益性和无偿性的原则
图书馆法属于文化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保证公民的文化权利为宗旨的,是为满足公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图书馆法必须考虑如何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问题,这就决定了图书馆法必须以公益性和无偿性原则作为根本原则,并贯穿于整个法中。围绕这个根本原则,明确确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为保证公民、图书馆权利义务的实现采取的措施和国家应尽的义务等内容。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法律议案的提案人或立法人必须考虑,图书馆法如何对行政主体和机构获得权利的控制和约束,如何使行政与司法两种权利相互制约,既保障图书馆法在执行过程中遭到曲解或误用时能有效地制止和纠正,又保障图书馆、公民权利免受不法执行行为侵害,并在受到侵害时能得到有效的救助。例如,俄罗斯联邦法中明确规定,国家行政主体和地方机构的有关决定以及负责人的行为有侵害图书馆及其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定程序上诉。
3 抓住契机为图书馆立法创造条件
3.1 扩大图书馆立法的影响
中国图书馆立法的进展缓慢,一方面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图书馆的地位、作用,图书馆体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图书馆自身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并得到舆论界的支持有关。几年前文化部就开始着手立法的准备工作,《图书馆法》作为全国性的法规,文化部应扩大立法的民主范围,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和途径,及时向图书馆界通报该法规的有关准备工作及最新进展情况。其目的在于,既可促使立法者坚定立法的决心,也可让图书馆立法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行动开展各项舆论宣传工作,造成一种声势,以扩大整个图书馆界立法的影响,为议案的提出作舆论上的准备。
3.2 加强立法的理论研究与促进工作
从目前看,全国理论界已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图书馆法研究的人员,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图书馆立法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工作由于缺乏组织与协调,在深度上、力度上都不够,没有形成“拳头产品”,难以满足立法的需要。为了配合立法,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促进工作:一方面,建议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三大系统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并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出面组织一次全国性的有关图书馆法律政策研究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图书馆界掀起一个立法理论研究的高潮,为立法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组织专家进行立法实质性的研究。内容包括:①对图书馆立法标准、程序的研究。如对图书馆法律名称、法律效力等级、法律规则表述、概念界定,以及立法程序如何规范化、具有法定性和合理性的研究。②图书馆法的内容研究。如调整对象,哪些是规范性内容,哪些是非规范性内容,立法原则等。③ 法律体系的研究。 研究法律体系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把握我国立法现状,为制定立法规划提供现实依据。为此,应研究与借鉴国外图书馆立法的先进经验及法律体系,从而进一步考察当代我国社会与图书馆的相互需要,以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的内容除考虑与政府的联系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如何处理好与其它法律的关系。因为,图书馆法制建设不仅仅是制定一部图书馆基本法,关键还要有其它相配套的法。应借鉴日本图书馆法的有关经验,将有关内容渗透到相关的法规中,如著作权法、民法、文物保护法等,并正确处理好有关关系,这是我国图书馆法能真正发挥效力,图书馆功能真正被社会所承认的重要步骤。
3.3 加快立法的步伐
目前,图书馆界要求加快立法步伐的呼声愈来愈高。加快立法的步伐是客观形势的需要,但并不是为应急需仓促立法,究竟何时立法出台为最佳时机还需冷静地分析现状。从我国目前立法的现状看,分散的、政出多头的行政法规较多,集中、全面、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较少。假如所立之法只能管图书馆,而对政府行为没有多大约束力,这个法就无实效。要使制定的法能行得通,能解决实际问题,能真正发挥其效力,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又要慎重;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行性,二者兼顾。目前,应该把重点放在立法实质性的研究上,为确保立法的质量,积极做好立法有关的准备工作,争取尽早完成立法。
总之,中国图书馆立法之路是创新之路,同时也是艰辛之路,中途可能遇到困难和险阻,要顺利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全体同仁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努力,只有众志成城方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