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汉语言的国际化与中华文化的“走出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论文,中华文化论文,走出去论文,化与论文,汉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永军 北京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英国伦敦 New Classic Press(新经典出版社)创始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的国际化”也被适时地提出。汉语的国际化,本质上是以汉语教学为最长期发展的载体的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再到“汉语国际传播”的概念演变,这体现了我们在汉语国际传播工作中越来越具有自觉意识和文化策略。 然而,汉语言的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还未到理想的地步。尽管截至2012年,已经超过5000万人在学习汉语,而且汉语成为仅次于英语的全球第二大商务语言,但它在国际重要交际领域的使用还十分有限,很多地区性或国际性组织、会议真正使用汉语的并不多。更加残酷的现实是,当我们以无比包容的心态了解和熟悉外国文化时,却发现很多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知之甚少,加上一些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问题在舆论上对中国的歪曲,很多海外民众很难正确了解和认识真实的中国。 因此,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推进下,如何推广我国的汉语言以及中华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在汉语言的推广中,如果我们对汉语中蕴含的珍贵文化遗产视而不见,那会隔断文化传承的根,使历代创造的文化精粹趋于灭亡。“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历史无法割断,文化不能终结,汉语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汉语言的传播不能中断。 推进汉语言的国际化进程势在必行,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有效推进汉语言的国际化进程,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经济对语言有着不容置疑的制约作用,经济发展了,语言的国际化进程也更加顺畅,反之,则会阻碍语言的国际化进程。 二、要有效推进汉语言的国际化进程,必须创新对外汉语教学。据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介绍,中国每年派出1万多名志愿者教师,每人至少教200名学生,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非常关键。目前来说,他们的素质还要有所提高,在孔子学院全球开花的背景下,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作后盾,才能使汉语言的国际化工作落实得更加彻底。孔子学院在数量稳步增加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质量的提升。 三、要有效推进汉语言的国际化进程,必须认清中国与世界各国语言及文化的关系。汉语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平等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用来服务人类与社会的。此外,世界文化是多样性的。我们推进汉语言的国际化,不可避免地要传播中华文化,也必须要传播中华文化,但这么做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文化背景,绝不是帝国主义搞的那种文化侵略行径。 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言正在走向国际化,然而,汉语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在这条路上会遇到很多挑战。首先是来自西方社会强势语言的挑战。汉语言的国际化最大挑战便是英语和英语社会,除此之外,还有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等。从这些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便可窥见一斑: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其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国家仅占4%。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递,更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文化霸权和语言霸权。 其次,是来自汉语社会及汉语自身的挑战。汉语的不规范使用,是制约汉语国际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在因素。汉语使用中语音上的不规范、词语的不规范、汉字的不规范等都不利于汉语言的国际化。另外,当前兴起的“方言热”、“英语热”也会对汉语言的国际化造成一定的阻碍。 推广汉语言,说到底是为我国的软实力服务,因为语言的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而语言的传播力是语言软实力的象征。在近两个世纪中,美国和英国由于在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具有丰富的语言软实力资源,因此,英语成为了具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使用最广泛的第一强势语言。我们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就是为了推动汉语言的国际教学、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形象,让更多的人接受并喜欢上中国。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5000万,30多个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这样的良好局面下,我们更要抓住机遇好好推广汉语言与中华文化。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汉语言国际化的内涵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资源,汉语言软实力的提升,必须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深入发掘中华文化的精髓,激发中国语言的活力,增强实力,提升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国际竞争力,实施内涵发展的战略。 另一方面,要发挥创造力促进语言传播的创新。将国际汉语推广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建立语言战略研究机构,研究制定适应国际形势、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汉语推广政策;建立国际汉语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把优秀的人才引进到孔子学院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中来。积极发展语言产业,积累语言资源,开发配套的语言产品,创立有影响力的汉语言教学资源品牌,开发教材和课件等,增加优秀中国影视文学作品及动漫游戏等的出版。 中华文化走出去,必须在主观上进行文化自省,即文明的自我反省,这不是自我否定,恰恰是发展的最好动力。亨廷顿说,正是不断有人谈论美国的衰落,美国才没有衰落。“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中国现代国际的最大资源,21世纪的中国能够开创多大的格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人能否自觉地把中国的现代国家置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之活水源头中”。颇具民族特色的意大利歌剧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因为其主题是人类所共享的——爱情与死亡,其终极关怀是各国民众所共同追求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可以细化的东西很多,如“和平发展”、“和平共处”、“和谐世界”等文化理念都可以成为对外传播的重点。因此,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当强调民族性,兼顾世界性。 汉语言的对外传播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传播重点,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关键差别就在于语言,正是由于语言的差别,才导致了思维的差异。所以,应当积极扶植以海外华语观众为主要对象的中文电视广播节目,逐步提高汉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普及化水平;积极向国际社会推荐以“孔子”为名,旨在全球推广汉语言的孔子学院;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规范汉语言教学,寓文化价值观于语言教学;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广汉语言网络信息服务,让中文真正成为中华文化沟通和影响世界的“大使”。汉语言的国际化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如此地密不可分,那么,通过汉语言的国际推广,将什么样的中华文化推出去,这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推动汉语言的国际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而这恰恰是目前汉语言国际传播中的一个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不相匹配;二是人才出路的渠道不够畅通;三是个别学校急功近利,招生规模与实际承载能力不相匹配。有关部门认为,对外汉语国际传播人才的需求每年数以万计,这一数字和实际需求其实有相当大的距离,存在很大的水分,而且,这一数字,仅仅是以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为需求估算的,事实上大批华侨子弟,也非常需要汉语言培训。 无论是从世界和谐发展来看,还是从中国自身发展看,作为交流的工具,汉语言的国际推广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需要,对提高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加快中国的文化传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言的国际化理应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搭桥。国际观察:汉语国际化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_中国语言论文
国际观察:汉语国际化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_中国语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