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已达到新的高度,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1999年中国对外贸易回顾_加工贸易论文

进出口贸易已达到新的高度,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1999年中国对外贸易回顾_加工贸易论文

进出口贸易再创新高,外经贸发展仍见难题——1999年中国对外贸易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对外贸易论文,新高论文,年中论文,进出口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顶住各种压力,实现了进出口的同步增长。据世界贸易组织专家预计,1999年中国的贸易排名可望超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比利时一卢森堡,从1998年的第11位上升为第9位, 进一步巩固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但是,由于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今年进出口形势仍不容过于乐观。

一、进出口的整体状况和特点

1.出口上半年下降、下半年迅速止跌转升,全年进口持续快速增长。

2.一般贸易进出口走势与整体进出口走势大致相同,加工贸易出口平稳增长,进口由降转升,但来料加工进出口增长均较进料加工明显。

3.国有企业出口走出低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稳步增长,国有企业进口增长快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增长。

4.对亚洲地区出口逐步恢复,对欧美地区出口趋于平稳,从主要市场进口全面增长。

5.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传统出口商品平稳回升,原料性商品和生产设备进口增长较快。

6.主要口岸出口势头强劲,地区间出口不平衡明显,但各地区进口普遍增长,只有广西、海南、贵州、陕西、甘肃、新疆进口下降。

二、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1999年下半年出口转降为升是一系列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地方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各地方、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国家两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综合退税率达到14.75%,大大提高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二, 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为出口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欧洲经济有所起色,亚洲经济基本走出困境,东亚国家经济复苏加快。第三,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回升,有利于出口增长。1999年下半年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纺织品、电子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与1998年底相比普遍有所回升。第四,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国有企业经营情况正在好转,为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年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拉动了进口需求;二是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刺激了进口需求;三是国家持续加大打击走私力度,非正常进口得到有效遏制,进口恢复正常渠道。

三、当前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隐忧

虽然199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特别是出口情况好于年初的预期,2000年的总体外经贸形势也有可能好于1999年,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忧,需要在今年的工作中加以注意和切实解决。

(一)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 2000年世界经济形势有可能好于去年,为中国外经贸的发展提供了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一,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风险和隐患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美国经济仍然存在诸多隐患,泡沫经济有可能出现,股市和汇率都可能波动,国内消费过热,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不能排除经济出现波动的可能性。世界银行1999年12月就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不排除美国股票价格暴跌、美国汇率过度下降导致2000年和2001年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到1.5%的可能性。 欧元区经济仍将受到高失业率的困扰。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仍带有恢复性增长性质,结构性问题仍然很多。全球性生产过剩依然很严重,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不可避免。统计显示,除了少数发达国家的少数高新技术产品外,世界大多数产品仍然供大于求。第三,全球企业购并继续升温,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冲突大量增加,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上述因素将使得中国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二)出口增长依然主要依赖于数量增长。据外经贸部测算,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1999年上半年为89.2%, 全年为92.7 %。 这说明1999年下半年出口商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是整体出口价格水平不高,出口增长主要依赖数量增长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1999年因出口商品价格下降7.3%,导致出口减少140.8亿美元;因出口商品数量增长14.5%,增加出口279.7亿美元。 从更加能够反映价格变化的一般贸易出口情况看,其出口数量增长20.9%,价格下降11.8%,因数量增长而增加出口为163.8亿美元,因价格下降而减少出口92.5亿美元。因此,在2000 年的工作中,要继续贯彻“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的战略,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三)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差距继续拉大。1999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省市)出口增长6.9%, 而中西部地区(除上述省市以外的地区)出口下降2%。东部地区中,剔除中央企业,北京市也实现了增长, 河北省仅微弱下降(0.1%); 而中西部地区有13 个省区市出口负增长。 1999年中西部地区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仅为8.7%,而且比1998 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深入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 提高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发展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是一项重要、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四)密切关注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去年10月1 日开始执行的加工贸易保证金实转政策,并未对全年加工贸易出口产生震荡性影响。这里有企业保持合理库存的原因,也有企业已签合同继续履约的原因。但是,1999年由于有关商品的进口配额大幅减少,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进口明显下降。此外,加工贸易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年来料加工进出口增长17.1%,而进料加工进出口仅增长2.3%, 来料加工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进料加工近15个百分点,而前三年二者差距都在6 个百分点以内。与1998年相比,进料加工贸易占加工贸易的比重下降了3 个百分点。外商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管理等政策的疑虑,是加工贸易结构变动的重要原因。因此,密切关注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通过加强管理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是2000年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出口后劲应引起重视。1999年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下降局面,实现了正增长,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是,与其他企业相比,出口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国有企业出口增速低于外商投资企业7.7个百分点,低于集体和私营企业28.3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98年的53.7%下降为1999年的50.5%,下降3 个百分点以上。2000年,应深入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从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入手,加强对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的宏观指导,使国有外经贸企业重振雄风。

(六)强化外经贸管理,严格依法行政任重道远。1998年下半年以来采取的打击走私、逃套汇、骗退税措施对进出口的增长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随着出口退税率的提高,骗退税活动有所抬头,这是对外贸易长期发展的一个隐患。因此今年必须继续强化外经贸管理,确定管理重点,严格依法行政,促使企业依法经营,严厉打击逃套汇、骗税和走私等不法行为。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因为少数不法分子的骗税行为而破坏出口退税的整体政策,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为我国出口在2000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标签:;  ;  ;  ;  ;  ;  ;  ;  

进出口贸易已达到新的高度,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1999年中国对外贸易回顾_加工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