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医科 广州深圳 518107)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103-02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乳房肿块以及乳房胀痛。目前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复杂及发病规律不很明确,所以临床上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一般认为乳腺增生是因为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可以通过调节心理,缓冲压力,或者进行中医中药治疗[1-2]。本次研究采取催眠结合移空技术进行治疗,研究如下。
1.临床资料
1.1 患者,女,40岁。
1.2 主诉:左侧乳房至左腋下胀痛1年余,加重伴颈部不适感1周。
1.3 既往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否认输血史。
1.4 个人史:祖籍四川达州,无外地居住史,无疫区接触史。
1.5 家族史:已婚,育有一儿一女,既往体健,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1.6 病史及检查过程:2016年10月因精神压力过大出现左侧乳房胀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症,口服中成药逍遥丸,治疗效果不佳。2017—2018.2因症状逐渐加重,于多家医院住院做相关检查,均未查出异常结果,未予治疗,嘱定期复查。2018年6月症状进一步加重,表现为左乳房至左腋下胀痛,痛甚欲吐、无法入眠,伴颈部不适感,自觉担忧焦虑,明显影响工作生活。于外院妇科就诊,查体未见异常,行乳腺超声显示:双侧乳腺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双侧乳腺BI-RADS分类I类,双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声像,诊为:双侧乳腺增生症。服用中成药小金胶囊1个月未见症状改善,遂来我科门诊就诊。
2.身体检查过程
2.1 体格检查:两侧乳房对称:未及明确肿物,双腋淋巴结未及肿大。颈部未及明确肿物。甲状腺不大。
2.2 辅助检查:彩超示双侧乳腺未见占位性病变。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
2.3 诊断结果:乳腺增生症。
3.治疗过程
采用临床催眠结合移空技术治疗。具体的治疗过程如下:
第一次治疗:
(1)放松身体:嘱咐患者端坐并做腹式深呼吸,在患者诉气堵于胸,无法进行深呼吸时,给予意向引导。
(2)导出象征物:患者诉渐渐感觉到胸廓打开,气流变顺畅,能气沉下丹田,并自我感觉到一股“气”堵在左侧乳房处,这股气形如10×2cm圆柱形白色骨头,表面光滑、质硬、温度同体温。继续意向引导,采用通过吸入宇宙能量吐出浊气、想象能量在下丹田中汇集壮大并与气血融合,一起通过经脉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是病灶部位。
(3)发挥潜意识力量:患者诉随着气血能量在经脉中运行,感到身体开始发热,能量像光一样包绕着“骨头”,使“骨头”逐渐缩小,最后缩小至如其小手指般大小。此时进一步将患者导入催眠状态,发挥其潜意识中的力量处理“骨头”。
(4)处理象征物:患者诉“骨头”开始移动,从左侧乳房慢慢转移到右侧乳房,又顺着锁骨中线往上缓慢移动。此时采用经穴引导,嘱患者可以让骨头自由移动到更高的位置,通过吐气“吐出”体外,也可以让“骨头”循着经脉继续向上移动,然后从肩井穴处离开身体,最后将“骨头”移动到更远的地方直到消失在视野里。患者诉“骨头”从右肩肩井穴冲出体外消失不见[3]。
(5)最后一步,巩固心理能量,导出催眠状态。
第二次治疗:
第一次治疗后间隔一周后进行第二次治疗,治疗过程同第一次治疗。治疗中患者诉自我感觉左腋下不适感犹如一股稀薄的烟雾附着于肌肉上,随着呼吸渐渐从气道呼出体外,乳房疼痛症状渐渐小时。
4.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方法,自评分数随症状感觉强度的下降而递减。10分:症状严重,无法忍受;0分:症状完全消失,无任何不适感。
5.结果
治疗前后症状自评分结果,见表1。
6.讨论
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不良情绪刺激密切相关。所以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工作压力,消除烦恼,保持心态平和,消除心理对生理的持续性不良影响。催眠结合移空技术是以心理治疗为基础,将临床催眠技术和移空技术结合在一起,对患者进行意识引导、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心理压力、增强心理正能量,促进其机体放松和气血运行,恢复内分泌调节。由上述治疗过程可知,这种治疗方式包含准备阶段以及症状处理阶段[4]。移空技术以中医思维为治疗依据,采用其功夫锻炼的方式,让患者思维情况达到静的状态。这种治疗方式结合本土文化以及医疗技术,增强自身对身心状态的接纳与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5]。不仅如此,催眠技术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弱化患者潜意识,对患者的催眠状态进行判断,然后通过干预达到意识改变。由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知,患者的乳房肿胀缓解,焦虑状态消失,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拓展。
【参考文献】
[1]马薇,金泉秀,吴云飞,金锋. 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07):759-762.
[2]姚玲,段克姿,王瑞珍.焦虑、抑郁和运动与乳腺增生症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788-4789.
[3]夏宇欣,吴晓云,刘天君.移空技术的特点分析及其未来研究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05):852-855+862.
[4]陈珑方.移空技术的实验研究与案例解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5]夏宇欣,吴晓云,刘天君.移空技术小组活动对慢性应激反应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03):450-454+457.
论文作者:陈贤华,李志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论文; 乳房论文; 症状论文; 骨头论文; 技术论文; 未见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