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旧化学教材实验教学比较分析_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教学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旧论文,实验教学论文,教材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旧教材比较

从教材编写来看,我国1995年版高级中学化学教与学教材是1983年版高级中学化学教与学(乙种本)经多次删减修订的产物。就实验教学内容而言,旧教材以演示实验为主,约占实验总数的80%,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形式单一、性质单一的实验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价值在于它把化学学科主要的一些既成事实的原理、概念、定律、物质的性质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验证其正确无误,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形成应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显然旧教材实验内容的编写与旧大纲的精神相一致,过多地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而把作为教学主体——学生自身的发展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化学》是一套面向21世纪的教材,其显著特点是:

(1)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合理构建教材体系,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的关系;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化学的发展以及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4)加强实验教学;图文并茂,新颖美观。

其中化学实验与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具体表现在:

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等。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实验(包括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占实验总数的比例大幅度上升(1995年版旧教材为27:128,即21.1%;新教材为61:178,即34.3%)。

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更为丰富,既有教师演示实验,又有师生边讲边实验、实验室学生实验、学生选做实验、家庭小实验、图视叙述实验、实验习题等。

实验内容的科学性更为严密,如将以前与乙烯、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的溴水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排除了其他副反应的影响。

实验的探索性增强,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葡萄糖分子结构的确定等都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追求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教材实验教学的目的除直接作用于学科知识本身外,在学生自身发展方面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的比较

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看,适合旧教材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讲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是受西方赫尔巴特和前苏联凯洛夫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我们并不否认这种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下的教学模式,对我国几十年来化学教学稳定发展所起的作用。然而它不适合新时代新教材的实验教学,有碍于学生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教育技术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导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

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学观对我们改革化学教学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促使我们反思和重新认识中学化学教与学实验教学的价值。

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及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法教学”在西方科学教育变革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并逐步成为西方科学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之一。近几年来,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解决法教学”在我国教育界特别是中学化学教与学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少化学教师经研究实践构建出了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多种实验教学模式。

三、新旧实验教学价值的比较

在此仅以“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为例,来进行比较分析:

在旧教材中,葡萄糖是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第三章第一节单糖的教学内容,教材一开始就结论性地叙述到:葡萄糖在水溶液里的一些性质表明它的结构简式是:

接着安排用葡萄糖溶液作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两个演示。然后叙述:根据上述实验,葡萄糖具有醛基,被氧化为羧基,葡萄糖变为葡萄糖酸。

从教材编写看,这里“葡萄糖的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两个演示实验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其价值仅仅是证实已知的葡萄糖结构中确实含有醛基,对学生来说在此学习的是一种陈述性知识。

新教材的此项内容安排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节,教材在介绍了葡萄糖的存在之后,给出分子式C[,6]H[,12]O[,6],说明它是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接着作葡萄糖溶液的银镜反应、与新制Cu(0H)[,2]悬浊液反应两个演示实验,最后由学生讨论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

新教材“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编写意图要求教师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我在教这一节内容时使用了如下教学模式: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葡萄糖的化学式出发,运用烃的衍生物的相关知识,通过假设、实验、推理推导出了葡萄糖的结构简式,“重演”了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既学到了陈述性知识,又学到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使学生处在探求真理的气氛之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由此可见,在新教材实验教学中适时使用探究模式教学,就可以获得“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而不是只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新教材实验内容的编写,把很多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实验成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情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四、对新教材实验教学的建议

综上所述,新教材实验教学改革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实验教学的观念、态度、投入程度和改革力度都将直接影响整个新教材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建议,供同行参考。认真细致地钻研大纲、教材,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督促学校按新教材实验内容的要求备足仪器、装置、试剂和用品;教师自身作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效果要明显,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同时在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增强可视程度;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督促学生完成家庭实验,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评价和习题训练,及时强化或纠正学生的认识,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标签:;  

高中新旧化学教材实验教学比较分析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