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社会因素论文

机会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社会因素论文

论机遇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发展论文,机遇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机遇又称时机,是指意料之外的,并对主体的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的偶然事件。机遇是一种客观事件,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这就是客观事物自身或通过人为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特定本质、属性和功能,而客观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特定本质、属性和功能又是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离开了客观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是不可能产生机遇的。但机遇又不是简单地等于客观事件本身,客观事件只是提供了产生机遇的客观基础,客观事件要成为机遇还必须和主体的人相遇、相会。这就是说,机遇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观事件,没有和主体相遇的客观事物还只是一个自在的客观事物,不是机遇,只有和主体相遇的客观事件才有可能成为机遇。因此,客观事件和主体相互联系是机遇产生的主观条件。

具备了机遇产生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并非就是机遇的现实产生,也就是说,凡是和主体相遇的客观事件并非一定都是机遇。客观事件要成为机遇,还必须被主体所掌握、驾驭和利用,并能对主体的活动成功与否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否则仍不是机遇。这就是说,机遇还必须包含有价值因素,即是主体有能力和条件驾驭、利用机遇,并对主体的活动有决定性的影响。正由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同样的客观事件,对某些人说来是机遇,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不是机遇,这就和对机遇的掌握以及利用有关。有些人没有能力驾驭和利用机遇,看不到机遇的价值和意义,只好把机遇当作平常事而让它溜掉,而有些人则有能力驾驭和利用机遇,把机遇当作事业发展的契机和转折点,并取得了事业上的重大成就。

不管是个人事业上的机遇,还是整个社会发展中的机遇,都具有机遇的一般共性。

机遇具有偶然性和意外性。一般说来,客观事件能和主体机遇,并能被主体所驾驭和利用,就具备了产生机遇的主客观条件。但只有当客观事件意外地出现,并超出主体的计划范围之外,又对主体有重大价值的时候,才算是机遇。这就是说,作为机遇的客观事件是事先没有被主体所意识和预料的,后来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才偶然地暴露出来并被主体所意识,这时,客观事件才成为机遇。可见,机遇的产生是一个不被主体所意识到偶然地被主体所意识的过程,它具有偶然性和意外性。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就得益于机遇,起初, 伦琴正进一步研究阴极射线,在实验过程中,他意外和偶然地发现了X 射线。机遇的偶然性和一般意义上的偶然性还有点不同,一般说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这就是说,任何现象和事件都是必然性的表现,都具有偶然的性质。但这些具有偶然性的现象和事件,有些是意料之中的,有些则是意料之外的,只有那些意料之外的,具有偶然性的现象和事件才是机遇。机遇具有偶然性,并非所具有偶然性的客观事件都是机遇,只有具有偶然性,又具有意外性的客观事件才是机遇。

机遇的偶然性包括两层涵义:一是相对于主体来说,机遇事件的出现是意外的、随机的、不确的和概然的;二是机遇事件本身也具有偶然性,因为机遇事件不同于一般的平常事件,它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而这特定条件的具备和提供往往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偶然性。机遇具有意外性和偶然性,但机遇的产生却是受着必然性的规律支配和制约的,恩格斯指出:“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3页。)

机遇具有新异性。机遇之所以是机遇,是因为以前不曾经历或不曾相遇过的东西,如果是以前相遇过的或者是经常出现的东西,就不能算是机遇。凡是机遇都是最新的和第一次出现的,具有新颖性。同时,机遇不同于别的客观事件,并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功能,否则也将不会成为机遇。

机遇具有时机性。时机和机遇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都是指的机会。但机会既可以是意外的,也可以是人为安排和确定的,如开会、谈话、约会和会面等都是机会,这些机会是人为地安排和确定的,它们虽具有时机性,但不具有意外性和偶然性。因此,这一些机会还算不上机遇。机遇是一种特殊的机会,它不仅具有时机性,而且也具有意外性和偶然性。

机遇的时机性主要是指它的时间性,我们知道,机遇具有新异性,这其中就包含了机遇的时间性即新颖性。不但如此,机遇的时机性还包含了时间的短暂性,机遇的到来是不定期的和偶然的,它停留的时间也是短暂的,并且不会重复出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对机遇时机性的最好表述。同一机遇的出现只有一次,世界上决没有两次完全相同的机遇,不然的话,那也就不算是机遇了。

机遇的时机性是指它在时间上的新颖性、短暂性和不重复性,但机遇的时机性又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更为复杂得多的概念,不过时间性是机遇时机性的基本涵义。

单从客观方面来说,作为客观事件的机遇决不偏袒任何人,它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管是谁,只要他能暴露客观事物的新本质、属性和功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新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他就能抓住机遇,并能发现客观事物的新规律,取得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创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和公平的市场机制也逐步确立起来,市场经济为公平竞争、机遇均等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权利参与竞争、挑战机遇,机遇在人面前是平等公正的。

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碰上同样的机遇,即使碰上了同样的机遇,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有所发明创造,公平的竞争和机遇均等并非导致均等的结果。这就是人的主观条件不同,在均等的机遇面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说,就相对于主体的人而言,机遇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机遇在人面前是平等的,但人在机遇面前并非都是均等的。1934年,杰出的物理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当时最重天然元素铀,得到了放射线更强的产物,费米错误地判断这种产物是原子序号为93的超铀元素。后来,柏林达列姆实验室的奥托等人经过化学分析,发现中子轰击铀的产物是铀原子核发生了裂变,生成较轻的钡核和氪核,同时伴随释放大量能量。费米由于错过了机遇而没有发现原子核裂变的现象,奥托等人则抓住了机遇发现了原子核裂变的现象。同样的机遇对费米和奥托等人来说,其意义和时机性的涵义是不相同的。所以说,机遇的时机性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也是一个意义和价值问题。

非理性是机遇的又一重要特征。非理性可以从非理性因素和非理性特征两个维度来理解,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无意识、直觉、情感和意志等精神因素和精神能力,非理性特征则是指非理性因素所具有的不自觉性、突发性、偶然性、不确定性、随机性、非逻辑性和非语言性等等。作为特征的非理性当然首先是指非理性因素的特质,但它也泛指一种偶然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秩序,因为在客观世界中无疑地渗透着非理性因素,从而使客观世界也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客观世界的理性秩序和非理性秩序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理性秩序强调的是客观世界的相对稳定、不变的一面,而非理性秩序则强调的是对相对稳定的打破和变动的一面。如果没有理性秩序,客观世界将是一片混乱和失控;如果没有非理性秩序,客观世界将是一片僵化和保守。显然,非理性的这一涵义是对非理性本身涵义的引申和扩展。

机遇是一种和人相互联系的客观事件,它不是一种心理因素和精神现象,显然,机遇不属于非理性因素的范围。但机遇相对于人来说,有一个从不被意识到被意识的转化过程,这和非理性的无意识因素多少有点关系,即它们都具有某种意外性,都是意识之外的东西。但机遇的意外性和无意识的意外性又有区别,机遇的意外性是指机遇在产生之初既不能被意识所意识,也不能被无意识所意识,当机遇被发现并捕捉以后,它就转变为有意识的认识客体和实践客体了。而无意识的意外性只是不能被意识所意识,但能被无意识所意识。

机遇还具有两极性和程度差异性。有正面机遇即好机遇,如“九死一生”、“虎口余生”等说的就是正面机遇;也有反面机遇即坏机遇,如“功败垂成”、“前功尽弃”等说的就是反面机遇。机遇不仅有正反性质的区别,也有大小程度的差异,一个国家的机遇要远远高于和大于个人机遇,一个国家和个人内部的机遇也有大小之别。

个人机遇是指个人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机遇;社会机遇是指整个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机遇。

个人机遇和社会机遇,虽然都是机遇,都具有机遇的一般性质,但这两类机遇的大小和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从机遇的客观事件看,个人机遇的客观事件一般是在个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日常生活较小的范围内产生的,它只涉及到某些特殊的和单一的方面,如个人的科研活动、实践活动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等。而社会机遇的客观事件是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不仅涉及到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和层次,而且涉及到整个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社会机遇不是一种孤立和单一的社会事件,而是由无数社会事件有机整合而成的社会时势和态势。我们知道,社会过程和社会事件都是人参与的,并且是人活动的产物和结果,社会时势和态势也毫无例外地是人参与其中,是人活动的结果和产物。那么,作为社会机遇而存在的社会时势和态势,也是人通过活动创造出来的。就整个社会乃至世界而言,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的社会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是各不相同的,有些活动未能取得预期的结果,甚至同预期的结果相反;有些活动取得了大于预期的结果;有些活动取得了小于预期的结果;有些活动则取得类似于预期或变换其预期的结果。在这众多的、千差万别的社会结果和社会事件中,有些社会事件因不符合历史潮流和社会规律而被淘汰,有些社会事件因符合历史潮流和社会规律而整合成一定的时势和态势。这历史时势作为一种客观的、巨大力量既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也体现了人类的意志和精神。但就相对于具体的人群、国家和民族来说,这历史时势和社会态势又是相对独立并高于它们,不以它们的意志所左右的客观的社会力量。这种客观的社会态势和社会力量相对有些国家和民族来说,是极好的发展时机和机遇,而相对另一些国家和民族来说,则不一定是好的发展时机和机遇,社会机遇是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而相异的。随着当今世界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从而,所提供的社会发展机遇也越来越多,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社会态势,对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来说,是发展本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的大好机遇。

从机遇的主体方面看,个人机遇只是作为个体的人去相会机遇,机遇的主体只是单个的人,机遇的性质和意义也只依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千差万别。对于个人来说,外在的世界基本上是未知的和不被本人所掌握的,从而,在个人的活动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所出现的机遇就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和惊险性。而社会机遇是作为整个社会,代表社会所有成员去相会机遇,机遇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所有成员。社会机遇是社会发展的态势和时机,而社会又是处在历史发展过程之中的,这样,社会机遇及其主体即社会和社会所有成员都处在历史潮流的社会规律之中。又由于社会及其所有成员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从而,社会机遇不具有像个人机遇那样大的差异性和冒险性,而具有整体性、全体性、一致性和平稳性。

从机遇的价值因素看,个人机遇主要是能对个人活动的成功与否起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个人机遇的价值和意义又主要局限在个人的活动领域和生活领域,当然并不完全排除个人机遇的社会价值内容,如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中,科学家凭借其个人机遇所进行的科学发现、发明和创造,不仅给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成功的契机,而且更在于给人类社会创造了价值,科学家的个人机遇无疑具有社会价值的内容。但科学家的个人机遇首先是对科学家个人的科学活动的成功起了关键的作用,并对科学家个人具有价值。然后,随着科学家科研成果的被认承、应用,并给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的时候,科学家的个人机遇才具有社会价值的内容,况且这个时候,科学家的个人机遇已不纯属于个人,而多少和社会机遇联系在一起。

而社会机遇是对整个社会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和时机,因此,社会机遇的价值和意义决不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狭小范围,而扩展到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所有人。因为社会机遇能给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时机,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或创造价值。再者,社会机遇的价值并不是首先以个人形式出现,然后才是社会形式的,而是首先就是社会形式,并且一直是社会形式的,它是一种社会价值,对社会的所有人具有意义和带来益处。

个人机遇和社会机遇都具有机遇的一般性质,但由于个人机遇和社会机遇在其大小、规模和程度上有巨大的区别,从而它们的性质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可以说,个人机遇是意外的和偶然的,对于个人来说,机遇的出现是不可预料的、突然的和随机的。而社会机遇虽然也具有意外性和偶然性,但没有个人机遇的意外性和偶然性那么大。因为社会机遇是人类社会和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某一社会发展的条件、态势和时机,这种有利的条件、态势和时机的产生和到来,对于某一社会来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机遇又是整个人类社会和各个国家必须发展过程所造成的态势和时机。这就是说,社会机遇的意外性和偶然性是社会必然发展的产物和结果,它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联系得较紧密。个人机遇的意外性和偶然性也是必然性的产物和结果,但个人机遇的偶然性同其必然性的距离较远,其曲折性也较多。从而个人机遇的意外性和偶然性同社会机遇相比,要纯粹一些,其程度也要高出许多。

个人机遇和社会机遇都具有新异性,即都是首次和最新出现的,又具有自身独特性质的客观事件和客观态势。但个人机遇的新异性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并且在个人较狭小的范围内就能明显地表现出来。而社会机遇的新异性则是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并且在整个社会乃至在国际社会的广泛范围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就是说,就社会的每一成员而言,并非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机遇的新异性,只有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态势的角度,才能明显地感受到机遇的新异性。又由于个人机遇的意外性和偶然性要大于社会机遇,从而,个人机遇的新异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新奇和意外,而社会机遇的新异性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有利态势和契机。

个人机遇和社会机遇都具有时机性,但由于个人机遇和社会机遇在规模和程度上有巨大差别,它们时机性的时空尺度也是有差别的。个人机遇的空间范围局限于个人活动的领域,其时间的停留是短暂的,可以用“来去匆匆”来形容。而社会机遇的时空尺度要远远大于个人机遇,社会机遇的空间跨度覆盖整个社会,甚至跨出国界,而时间的延续也比较持久。社会机遇虽然也是来去无常的,也具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特点,但社会机遇并不像个人机遇那样来去匆匆、时间短暂,而是停留和持续的时间较长久。因为社会机遇是社会发展的有利态势和时机,这种社会态势和时机的到来,是经过多种社会因素长期作用和发展的产物,从而,社会机遇的产生、存在及去留具有较大的时间惯性和时间长度,必须以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单位来度量社会机遇的时间性。

社会机遇表征的是社会发展的有利态势和时机,这种有利态势和时机实质上也就是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就社会的一般常规发展而言,社会发展的一般有利条件保障了社会的一般发展,社会的这种常规发展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相对稳定的,既不会有太快的质的飞跃,也不会有太大的倒退的历史发展过程。就世界范围而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可能都是按常规速度同时进行的,有些国家的发展要超过常规发展速度,从而成为发达国家和先进国家;有些国家的发展要落后于常规发展速度,从而成为不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有些国家的发展大概趋同于常规发展速度,从而成为发展中国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速度的不同,要归结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发展条件。有利的社会发展条件和不利的社会发展条件,是导致发达国家和不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但造成发达国家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发达国家发展的不利条件,这些条件不仅指一般条件,而且更主要指特殊条件即社会机遇。

作为社会发展特殊条件的社会机遇,是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发展的态势和时机,这态势和时机浓缩和聚集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凝聚了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条件,蕴藏了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因、生长点和促发剂。从而,利用和把握好了社会机遇,就能激化社会发展的矛盾和内在的创造力,加速社会的发展。同社会的常规发展相比,利用机遇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超常规的和加速的发展过程。因为社会常规发展所依托的社会条件,都是一般的、普通的和习以为常的条件,这些社会条件无疑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也只能是一般的和常规的发展,像老牛拉车似的缓慢地前进。而社会机遇则是一种特殊的、新奇的、难得的社会条件,这种条件又聚集了社会发展的生长点和契机,抓住和利用好了社会机遇,就能加速社会的发展,使社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进入到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否则将被世界潮流所淘汰,甚至可能被开除球籍。

具体说来,社会机遇对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的促进作用:

第一,社会机遇提供了社会发展的有利环境。社会机遇实质是一种社会局势、形势、条件和环境,而社会发展是离不开国际国内环境的,有利的、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好的国际国内环境,给社会的顺利和加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从而使社会能集中精力发展其经济和综合国力。

第二,社会机遇能激化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创造力,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机遇只有同社会的内在矛盾相连接时,才能成为该社会的发展机遇。因为社会机遇不是无关紧要的、单一的社会事件,而是能激化该社会的内在主要矛盾,给社会的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时机。抓住了社会机遇,也就能抓住了社会的内在主要矛盾,能激化社会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加速社会的发展。

第三,社会机遇给社会提供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从而化压力为动力,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社会机遇既是一种有利条件和机会,同时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和威逼,给社会产生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不迎接社会机遇的挑战,就会被历史潮流所淘汰,就会落伍于世界的发展。从而,社会机遇迫使着该社会急起直追,奋发拼搏,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第四,社会机遇给社会所有成员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调动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有力地创造着社会历史。社会机遇不偏袒任何人,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会机遇面前大显身手。那些有才能、有创造力的人将会尽情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发掘出社会发展的能量和潜力,加速着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各个国家的广泛交往和联系,使各个国家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个联接点,从而使各个国家发展的条件和机遇决不是孤立的本国事情,而是整个国际和世界范围内的事情。因此,当今社会发展的机遇具有更广泛和深远的意义。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和态势,对我国来说,既是极好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二战后,世界基本上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和平发展时期。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但世界范围的战争不曾发生,并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发生,世界潮流是朝着和平与发展方向迈进。近10年来,随着苏联和东欧的解体,世界的两极格局已被打破,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虽未完全消失,但和平与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各国人民要求世界和平,要求发展自己的经济。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第354页,第375页。)

和平给发展提供了环境,而新科技革命则为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动力。以电子计算机带动和武装起来的新科技革命给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和注入了活力。在当今的经济增长中,知识和科技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可以说,若没有当今的科技进步,就不可能有当今的经济增长。不但如此,新科技革命给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新的变化。

世界新科技的发展和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发展和竞争,因为新科技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并且又要被人所掌握和利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世界和社会的竞争其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高标准,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强国之列的关键因素。

世界发展的这种时局,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机遇。

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又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内环境和机遇。安定团结是世界和平潮流的国内响应和回声,是党中央一贯倡导和广大人民强烈要求的政治局面,同时也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过去的僵化的经济模式,给我国经济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同时,公平、竞争和效率等机制引入到经济生活中,使经济秩序和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技术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了同国际接轨的需要,要求科技的研制、发明、创造与应用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也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形成的这种有利条件也构成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机遇。

总之,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机遇是存在着的。邓小平指出:“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第354页,第375页。)

我国有利的国内条件,既是内部机遇,又是利用国际外部机遇的基本条件,如要没有这些基本条件,要利用外部机遇是不可能的。但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并不就是自然而然地利用了外部机遇,同时,内部机遇也存在一个利用的问题。社会机遇既是发展社会的有利条件,同时又是向主体提出的挑战,它要求主体努力提高自己,有能力挑战机遇、利用机遇。

在我国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社会机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包括环境污染问题、东西差距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问题、教育与提高全民族素质问题等。这些问题既是在抓住机遇过程中出现的,又是进一步抓住机遇所要解决的。总之,现在是我国发展自己的最好时机,邓小平指出:“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第354页,第375页。)我们要利用国际的大好机遇,深入改革,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 收稿日期:1997—07—16

标签:;  

机会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_社会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