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和谐建设活动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_文明创建论文

开展和谐建设活动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_文明创建论文

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建活动论文,精神文明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新局面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文明创建活动的认识

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文明创建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文明创建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所承担的职责,是我们文明创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要课题。

第一,从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明创建在这“四位一体”的布局中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要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发挥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第二,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属性上看,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文明创建发挥其联系面广、覆盖面大的优势,有效整合各种各样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共同意志,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特别是在多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相互激荡,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相互碰撞的社会变革时期尤其如此。

第三,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看,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首要任务,而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迫切要求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巩固和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关系培育良好道德风尚。

第四,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任务看,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既需要文明创建围绕这一目标转,跟着这一目标干,而且需要文明创建把这些目标融入文明创建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中,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文明创建活动的视野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要求,文明创建活动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内容、拓展对象、拓展渠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丰富内涵,拓展创建内容。一是要丰富创建的精神内涵,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大力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弘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其次要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富于时代特征的新时期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同时要结合各地改革变化时期,培育和弘扬富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地方人文精神、企业精神、行业精神、社区精神、学校精神,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各个环节,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二是丰富创建的思想内涵。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们思想多样多元多变,文明创建要适应这种变化,丰富思想内涵,增强创建思想性,要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同思想观念多样性的关系,发展主流思想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一元化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思想文化,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使先进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三是丰富创建的道德内涵,发挥创建活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用。要继续广泛深入普及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开展普德、立德、行德、评德、颂德活动。引导人们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实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革除各种社会陋习,自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丰富创建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力量孕育文明。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当今世界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国家、地域、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之中,因此,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提高丰富文化内涵的能力,一方面要抓好属于意识形态和观念方面的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环境、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另一方面要增强和丰富经济的文化内涵,使文化力量熔铸在物质生产生命力、竞争力、创造力之中。同时要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多组织一些群众性文娱活动,多为群众生产和生活提供一些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尤其要抓好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人文文化以及服饰、建筑、餐饮、影视文化建设,满足人们吃、穿、住、行、视等文化生活需要。使人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中,在高质量的文化生活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提高素质。五是要丰富创建的科技环保内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引导人们自觉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行使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态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引导人们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生活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特别是要注意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互联网的作用,开展网络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健康上网,科学上网,使人们通过互联网丰富思想,增长才干。

2、积极拓展文明创建工作对象,扩大创建的参与率和覆盖面。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面对复杂的社会成员构成,在继续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城市、文明行业(单位)三大创建的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创建参与率、拓展创建覆盖面。一是更加关注新的社会群体的创建,吸引民营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参与创建,动员他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二是更加关注知识群体。吸引知识分子群体,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参与创建,引导他们在社会转型和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发挥好应有作用,三是更加关注青少年群体,吸引大中小学生参与创建,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生动具体地融入到青少年成长各个环节中、大中小学生各项活动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悟真谛、受到熏陶、接受教育。四是更加关注困难群体。通过“送温暖”、“献爱心”、“助学助残”活动把城市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吸引到创建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五是关注新的文化组织和自由职业者。吸引一些自由撰稿人、新闻线人、个体创作人员、文化经纪人参与参加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满足人们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总之,要认真拓展创建工作对象,既健全已有的工作体系,又建立新的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

三、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的改进创新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体制和机制,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创建的影响面、覆盖面。在当前形势下,既不能因为人们思想道德状况多样、多元、多变,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状况层次性、复杂性,简单地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社会成员。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先进分子,要强调先进性、高标准、严要求,引导他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坚持为民创建、创建为民,充分发挥他们在创建活动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对普通群众,则要注意广泛性和可行性,引导他们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中做个好成员,要推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家庭广泛开展各项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创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把创建工作同各项社会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步入长效管理轨道。要把创建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之中,在管理中注意人文、思想、道德因素,把创建工作要求更好地体现在行政管理之中。要把创建工作融入到群众团体、行业组织自我管理之中,把行业创建同行业纪律和行风建设要求结合起来,使行业管理更能内化为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要把创建同城市、村镇、企业、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完善单位规章、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市民公约等具体行为规则,使之既能充分体现文明创建要求,又符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群众根本利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乐于接受和自觉遵行的重要遵循。

3、把创建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为中心服务。不能就创建抓创建,要把创建活动渗透融入到经济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使之真正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为经济工作和各项业务工作,为体制改革、环境改善、作风改善、市场主体培育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价值观念、文化条件,为改革和发展构筑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4、把深入宣传教育与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创建的针对性、实效性。教育是基础,活动是主体,开展创建工作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要在广泛深入进行文明养成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同时,把道德实践活动向深度推进,向广度拓展。要改进教育方式方法,靠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人、打动人,用真情真诚感染人、激励人,用真知真理武装人,用真言真行影响人、带动人、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德育人”,要广泛开展各项群众性创建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升境界,不断提高。

5、把塑形和铸魂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创建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要改善环境,塑造形象,以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展示于人、影响于人,另一方面要立文化之根、固文化之本、强文化之基、彰文化之力、塑文化之形、铸文化之神,增强文明创建活动的感召力、吸引力、感染力。

6、把大众传媒引导与文学艺术感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创建活动感召力、渗透力。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传播信息快、社会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强,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栏、专题、专版,运用新闻报道、热点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评议和公益广告等各种形式宣传文明创建,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文学艺术要发挥其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感召人们精神、净化人们心灵、陶冶人们思想感情、提升人们道德思想境界的独特作用。文艺工作者要以弘扬时代精神为职责,以宣传高尚思想道德为己任,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使人们在高尚的文化生活中提高文明境界。

7、把基础建设与人才建设结合起来,为文明创建提供坚强的物质组织保证。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增强文化事业的竞争力和实力,要拓展新兴阵地,抓好互联网等新兴文化传播形式,办好各级各类文明网络、新闻网络,拓展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新阵地。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善以县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为纽带、以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网络。要加强社区、企业、机关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为人民群众开展创建活动、文化活动提供阵地保证。同时要积极培养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精神文明建设队伍,包括理论、文艺、新闻出版队伍、基层政工队伍,文明办系统专职工作队伍和热心基层文明创建的老干部、老模范、老战士、老教师、老工人“五老”队伍,特别要加强精神文明专门人才培养,使之能出大思路、写大文章、拿大材料、组织大活动、办大事情,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进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物质组织保证。

8、把政府推动和群众参与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重视、全民参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明创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文明委、宣传部、文明办要切实负起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职责,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要各尽其责、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行业协会组织广大成员要发挥优势,献计献策,多做贡献。广大党员、社会公众人物要以模范言行带动影响普通群众。要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保护群众创建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才智,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在参与中享受创建成果,使群众积极创建、投身创建。

标签:;  ;  ;  ;  

开展和谐建设活动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_文明创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