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化与协同保障措施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农产品论文,保障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06;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5)10-0174-06 绿色供应链协同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有关供应链协同方式一般包括战略层协同、战术层协同和操作层协同。其中,战略层主要探讨主体协同、协同动因、协同机制等;战术层主要研究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设计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协同、物流协同等;操作层更多研究协同技术,如生产流程同步、信息管理协同等(Forme等,2007)。本文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主体划分为生产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通过构建二者协同推进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二者的协同动态演化及稳定条件,并提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式及保障协同模式稳定的措施。 一、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一)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从不同维度划分,其子系统构成亦不同。从运营企业维度来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是由农资供应商、农户或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经销商、消费者等多个节点企业构成的复杂系统。从经济活动维度来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是通过人、财、物等资源开展的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诸如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等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可归结为商流、物流、信息流、知识流、资金流的活动。从基于供需的维度来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分为生产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但是,上述三个不同维度划分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覆盖、紧密联系,能完整地表达整个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 (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的内涵 对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来说,在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协调与合作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通过涨落及其关联放大促使系统形成序参量(本文系统的序参量是绿色农产品业务量规模,本文以绿色农产品业务量的变化规律来描述系统的协同),反过来再由序参量支配子系统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运作,使得“五流”运作达到有序,实现整个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进化的过程。供应链系统又是通过不断地多循环自组织过程实现系统整体协同程度的跃升,从而不断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是以绿色理念为主导,通过核心主体引导各节点企业采用协议或联合等方式形成一种联合体,确保供应链本身及其与政府、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协同,以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的顺畅流通,并最终提高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效率的协调过程。为此,本文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的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概念模型 (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的基本要素 1.协同目标,包括共同目标与个体目标。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的共同目标是实现高效、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以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具体表现在增加企业收益、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农产品绿色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等。个体目标是每个子系统、每个节点企业的目标,生产子系统的个体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消费子系统的个体目标是获得绿色农产品,且各个节点企业都有自身的运营目标。协同的个体目标是为了获取单独运作时所不能实现的效益,具体来说包括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考量。 2.协同主体。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协同主体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子系统,生产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商、农户或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在“双赢”因素驱动下构成了以核心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形成的“企业集成”;消费系统包括农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 3.协同界面。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构成了两种协同界面:前向协同、后向协同。消费子系统内部农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协同是前向协同,这是一种供需协同;生产子系统内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企业)与农户或合作社、农资供应商的协同是后向协同,这实质是一种管理协同。 4.协同环境,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系统。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协同主体亦受到政府支持与监管、市场竞争、绿色需求变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资金、资源(废弃物)、技术和信息交换。因此,要善于充分利用环境的积极效应,促进供应链系统的有效协同,尽可能地避免环境对于系统协同发展的不利影响。因此,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选择适应的结果是涨落。 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化 (一)协同演化模型 由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内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之间是一种互惠共生、协同发展关系,可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两子系统协同关系及其演化进程,模型假设如下: 假设1: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内部节点企业之间已达到协同,仅研究生产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之间的协同过程。 假设2: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均能独立存在,它们并不仅仅以对方作为物质和资金的来源,但对方的存在对其自身业务量的增长有利。 假设3:在特定的时间范畴内,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演化的程度受到技术能力、市场发展和政府政策的约束,即特定时间内绿色农产品业务量规模不会无限增长。 假设4: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化规模与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各自的绿色农产品业务量状态直接关联,为了方便研究,模型将各子系统的绿色农产品业务量状态规模用统一量纲表示。 构建生产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协同推进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演化的logistic模型: 公式(1)中,是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在t时刻所具备的绿色农产品业务量的状态规模;α、β是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绿色农产品业务量的自然增长率(与当时的技术水平、市场、政府补贴等因素有关α>0,β>0);是协同系数,消费子系统的协同行为对生产子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协同系数,生产子系统的协同行为对消费子系统造成的影响,>0,>0;是在一段时间内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的绿色农产品业务量规模最大值;是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演化的随机涨落系数。 (二)协同演化稳定性分析 为了研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化的结果,现对方程的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令,且忽略难以量化的随机涨落项的影响,得到平衡点方程组在第一象限四个平衡点,即: 矩阵A的特征方程一次项系数p和常数项q如表1所示,依据常微分原理得出平衡点P稳定性分析结果。 由表1分析可知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的平衡点为,且稳定的条件为。此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均趋向于协同,结合协同系数的不同取值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化的影响有三点结论: 1.当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系数相差较大时,即,说明生产子系统(或消费子系统)对消费子系统(或生产子系统)绿色农产品业务规模的协同支持高于自身受到的协同作用,此种系统稳定的条件是。反之,一旦一方对另一方加以成倍的协同效应,就会使得整个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偏离稳定状态,出现绿色农产品业务量无限增长,这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2.当协同系数都小于1时,即,说明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既保持着积极的协同关系,又将协同能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进入稳定的高度有序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会被外界一般的小干扰破坏。在推进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过程中,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生产子系统为消费子系统提供满意的绿色农产品,消费子系统决定着生产子系统绿色农产品业务量的规模。从整个系统出发,二者随时间的推移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是可观的。 3.当协同系数大于1时,即,说明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具有很强的相互协同能力,在两者相互推动作用下,绿色农产品业务量规模趋向于无穷,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可见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的协同具有一定的度。 (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式 综合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的稳定性及协同演化分析,依据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对绿色农产品业务量发展的作用,可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模式分为如下三类: 1.核心企业推动协同模式。该类协同模式适用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子系统协同能力较大,根据生产子系统业务量规模推动消费子系统开展绿色消费。生产子系统内部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引导农资供应商、农户或合作社等主体采用协议或联合等方式形成一种协同体,开展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物流等经济活动,使得生产子系统内部协同,生产出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产品,推动消费子系统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农产品消费量增加。当子系统协同系数差距变大,该协同模式会偏离稳定状态。 2.市场拉动协同模式。该类协同模式适用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的成熟阶段,其主要特点是消费子系统协同能力较大,根据消费子系统业务量规模拉动生产子系统开展绿色生产等。消费子系统内部以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为导向,引导批发商、零售商等经销商开展绿色营销,使得消费子系统内部协同,形成绿色农产品消费,拉动生产子系统开展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物流等,促进绿色农产品生产量增加。当子系统协同系数差距变大,该协同模式会偏离稳定状态。 3.混合协同模式。该类协同模式适用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协同能力相当,二者主导地位相对模糊,是核心企业推动协同模式和市场拉动协同模式相结合的中间状态。该协同模式下生产子系统内部协同,并积极为消费子系统提供绿色农产品;同时,消费子系统内部协同,并以绿色需求积极引导生产子系统提供绿色农产品,为向市场拉动协同模式演化做准备。该协同模式最稳定,且绿色农产品业务量规模最大。 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保障措施 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协同模式,从研究结果可看出一旦生产子系统与消费子系统两者协同能力相差很大,均会出现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偏离稳定状态的情况。为了确保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应从以下四方面实施有效的协同保障措施。 (一)建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密切配合的协作关系 由于绿色供应链建设需要多方配合,涉及大量资金投入,且存在巨大风险,需要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以及供应链企业与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全方位协作和密切配合。在这一协作体系中,政府主要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和管制;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投入研发资金,并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弥补协同创新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消费者、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监督、信息反馈和提供建议。 (二)构建以绿色农产品联盟为主体的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组织模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有“农户+市场”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等组织模式(肖亮,2011),尽管这些组织模式较适用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但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管采用哪种模式,这些模式或多或少都会损害消费者乃至社会的利益。因此,需要一个代表社会利益的中介机构作为主体来引导和管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并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真正的协同。为此,本文设计以绿色农产品联盟为核心,采用协议或联合等方式形成农资供应商、农户或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经销商、消费者密切合作的组织模式。由联盟协调和管理节点企业绿色活动,并与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第三方物流、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联系与沟通;同时,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对联盟发展予以支持。 (三)科学设计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激励机制 绿色供应链激励主要包括政府激励和供应链内部激励。在政府激励方面,首先是政策优惠激励。对于实施绿色供应链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除了适当减免绿色食品认证费用,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绿色补贴激励以外,针对部分生产者引入的绿色创新技术,亟须绿色补贴政策给予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的补偿。其次是政府技术激励,政府或学校、科研机构应对绿色供应链提供绿色技术支持,鼓励绿色技术积极运用于农产品生产与供给中。在供应链内部激励方面,应以绿色农产品联盟为主体,形成长期相互协作的团队信任关系,包括绿色农产品联盟对成员企业的激励;生产商对经销商协同的激励;经销商对生产商协同的激励;绿色供应链对成员企业的激励;成员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的激励。 (四)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创新公共平台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要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搭建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搭建绿色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集聚政府政策资源,企业人力、资产、市场资源,高校与科研机构知识和技术资源,金融机构资金资源,以及社会公众信息反馈资源,搭建协同创新驱动的云服务公共平台,助力全方位信息透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收稿日期:2015-04-28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进与合作保障措施研究_绿色供应链论文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协同演进与合作保障措施研究_绿色供应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