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论文_唐会萍

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论文_唐会萍

唐会萍 陕西省勉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724200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随着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多媒体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一般应用题是文字性描述的,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解答应用题,关键就是由已知条件来分析、推理数量关系,从而得出答案。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应用题单靠抽象思维来进行分析、推理,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植树问题

1.四周有围墙的果园里种一行树,长度30米,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分析的关键是“果园有围墙”,所以两端的围墙处是不能种树的,分段数要比植树数量多。所以,两端都不种的公式就是:

植树数量=长度÷间隔-1。

利用多媒体,一张动画能很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从一边墙边开始种树,种不了,隔5米后才能种;到达另一边墙边时,也不能种。学生就能从直观的数数的过程中来体会总数要减少的情况。

2.在一条路的一边植树,路长100米,每隔4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直接展示动画图,学生观察,最后老师帮助分析,得知两端都要种,分段数要比植树数量少,得出以下公式:

植树数量=长度÷间隔+1。

案例二:行程问题

1.一列火车通过一座长900米的大桥用了40秒,穿过一个600米的隧道用了30秒,求火车的速度及长度。

单从数量关系上来分析,学生可能会遗漏火车车长这一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先给学生展示出火车过大桥和穿过隧道的动画,让学生注意到行车路程中包含有火车车身长度这一要素。

此题再应用到行程问题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公式:

火车速度=行程差÷时间差;

行程差=过大桥时的路程-过隧道时的路程。

再将计算出来的火车速度应用到过大桥或者穿过隧道这两个事件之一,即可计算出火车的长度。

本例完整计算过程如下:

(900-600)÷(40-30)=30(米/秒);

30×40-900=300(米)。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离B地75KM的地方两车相遇;之后两车继续前行,至A、B两地后返回,在距离A地33KM处两次相遇。问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用常规的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已知条件很少,无法用基本公式来解决。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学生,画图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动态变化的过程。当然,如果是用多媒体动画来呈现两车的行驶情况,用不同颜色来区别两车行驶路程的变化,最终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最终发现两车相遇两次总行程就是两个甲乙两地的距离,行驶过的路程是3个75KM的长度再加上1个33KM的长度,列式计算如下:

(75×3+33)÷2=129(KM)。

3.有关在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即使学生能手工画图,也很难呈现出变化过程。当借助多媒体动画时,就能很好地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从而很容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得以解答。

案例三:还原问题

红红和明明一共有20颗糖,红红给明明3颗,两人就一样多。问两人各有几颗糖?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数数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描述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也不能奏效。那么,制作一个多媒体动画,动态地演示出两人之间糖果的变化情况,学生就很快能领会到一进一出是双倍的数量变化,从而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计算如下:

20÷2=10(原因:因为一样多,所以就平分成两份)。

红红:10+3=13(颗)。

明明: 10-3=7(颗)(还原成原来的数量)。

总之,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论文作者:唐会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论文_唐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