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文化产品内容生产路径思考-以重庆广电文艺创作生产探索与转型为例论文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文化产品内容生产路径思考-以重庆广电文艺创作生产探索与转型为例论文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文化产品内容生产路径思考
——以重庆广电文艺创作生产探索与转型为例

姜万川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摘 要: 媒体市场竞争激烈,影视内容创作生产制作传播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一大优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深化转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提升传播力、影响力,离不开以影视剧目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产品内容创作生产。面向受众,面向市场,近年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努力开启内容生产转型发展探索之路。影视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层,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重庆广电文艺创作生产目前依然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如何继续深化转型,做大做强以影视剧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创作生产更多具有重庆元素的优秀文化产品,助推重庆影视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全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本文就此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文艺创作生产;深化转型

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以音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影视剧目为主要载体的内容创作生产制作传播,是广播电视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优势。在融合发展的大势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深化转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利用长期在新闻、影视节目制作方面的经验,全力做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和制作传播。

式中,ρave为销蚀碎片形成的圆管的平均密度;Rm为弹体蘑菇头半径;r0为弹体初始半径。Rm与r0之比为[22]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广大文艺、文化工作者自觉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生产制作传播优秀文化作品。近年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经过艰苦努力探索,重点影视剧目、重大项目、大型活动亮点不断,文艺创作生产初见成效。影视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层,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结合行业产业发展及当前实际继续深化转型,做大做强以影视剧生产为主的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创作生产更多具有重庆元素的优秀文化产品,助推重庆影视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全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1 重庆广电文艺创作生产的探索转型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建立了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规划会制度,统筹指导文艺作品创作方向和选题,各生产单位在品牌节目、电影电视剧、栏目剧、纪录片打造等方面寻求突破,坚持主流创作,倡导主流价值观,面向受众,

面向市场,开启探索转型之路。

电影生产方面创作推出精品力作。集团(总台)所属银龙影视公司参与创作摄制网络剧《伪钞者》、网络大电影《大地震》,已于2019年9月在爱奇艺影视新媒体平台上线。集团(总台)所属重庆电影集团公司投拍了《永远的雪山草地》《幸福马上来》《伟大的愿望》等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展现时代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电影作品。合作投拍中国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摄制顺利,集团(总台)各方宣传推广有力,主旋律电影市场化运作成功,目前电影票房已破28亿元。主投主控主旋律题材电影《99万次拥抱》已于2019年10月11日在忠县开机,计划2020年公映。集团(总台)拟与博纳影业在经典文学作品《红岩》基础上,合作开发拍摄“红岩”题材系列电影项目,目前正在全方位推进电影剧本打造等前期工作 。

电视剧生产方面坚持抒写主流情怀唱响主旋律。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背景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一江水》,预计2019年11月开机。投资制作的《海棠依旧》《共产党人刘少奇》等伟人成长题材剧,《绝命后卫师》等革命历史题材剧,《侯天明的梦》《黄土高天》《风再起时》《特勤精英》等当代题材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实现“以文化人、以艺养心”的艺术效果。

由回归结果 (表略)可以看出,解释变量cyc、dem、goi和sca均在1%水平下显著,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经济周期波动、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规模的系数为正,表明对炼化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具有正向作用;政府干预系数为负,表明对炼化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具有负向作用,与理论相符。

卫视频道精雕细琢打造品牌栏目《谢谢你来了》。这是全国首档大型感恩道歉类节目,以“感恩、致谢、致敬”为主题,讴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自2016年1月4日开播以来,栏目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平均收视排名在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节目中位列第7。

大力打造品牌栏目剧(含系列剧、定制剧等)。重视传媒公司打造的《冷暖人生》《生活麻辣烫》等品牌栏目剧,主要以普通百姓生活喜怒哀乐为主题内容,坚持弘扬真善美、中华传统美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广为观众熟知与喜爱。一批弘扬主旋律、具有时代感和贴近性的央视定制剧、精品剧和系列剧不断推出,如《回家》《棒棒的幸福生活》《我和我的祖国》以及川渝少数民族脱贫题材精品剧《沸腾的山村》等。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摸索,重庆广电精品电视剧的制作已经形成了以集团(总台)影视剧投购团队为核心,打通电视剧投、制、购、播、销全流程,投购结合的投资制作模式,建立了“团队+平台+公司”三位一体、协同运作的投资制作机制。重视传媒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栏目剧生产基地。重庆科教频道努力探索纪录片的市场化生存道路,深度参与重庆纪录片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行,该基地于2018年7月在重庆市渝北区挂牌成立。经过7年的发展,重庆电影集团公司探索建立了“影视+互联网”业务模式,启动建设“影视+旅游”的“一站式”制片服务联盟体系。

纪录片生产方面,努力记录新时代,积极进行市场化生存探索。以重庆科教频道为核心的纪录片团队,已经完成或正在承接的纪录片有:《大后方》《嘿小面》1集、《手艺》10集、《记住乡愁》12集、《洞天》1集、《城门几丈高》5集、《中国地理方志》5集及《巴盐传奇》等。2019年9月,央视纪录频道和重庆卫视共同播出了反映重庆开埠历史的纪录片《城门几丈高》。文献纪录片《刘少奇军事生涯》,已经制作完毕,目前正在报审过程中。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距

影视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层,已经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重庆具有厚重的人文自然资源,加大力度发展影视传媒产业,推动生产更多的重庆元素优秀影视文化作品,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电影、电视剧、栏目剧缺少“现象级”爆款产品,数量质量亟待提升。2018年,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主投主控的电影《幸福马上》院线票房、网络播放量双双破亿,创下“重庆广电造”的最佳成绩。相较国内频频爆出“现象级”作品,差距无疑是巨大的。二是纪录片生产规模小、创作团队少、题材范围有局限。目前,科教频道还建立了一支较完整的纪录片队伍,但总体规模小,人数不多,产量不大,题材范围不广,对区域纪录片生产的带动作用不大,纪录片基地的作用还没有真正显现。三是重庆卫视品牌内容建设亟待加强,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节目稀缺,内容创新力不足。重庆卫视还没有做到在节目内容特质上向受众传递出诸如湖南卫视的娱乐类节目、浙江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江苏卫视的情感类节目等清晰的频道节目内容IP符号,还没有形成让受众认可并喜爱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频道风格化内容。四是节目内容创作人才队伍亟待加强。截至2019年8月,集团(总台)现有职工近8 000人,其中,采编类岗位1 121人。从人才结构上看,采编类岗位等节目内容创作专业人才队伍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3 重庆广电文艺创作转型发展方向及解决措施思考

近年来,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所属文艺创作内容生产单位,虽然在品牌节目、电影电视剧、栏目剧、纪录片生产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内容创作生产方面存在“小、散、弱”的问题,面临着生产规模局限、资金支持乏力、缺乏大制作作品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困难,“重庆广电造”作品影响力与打造全国影视西部重镇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面向受众,抓住当前市场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传统广电媒体在影视剧创作生产中已经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做好文艺创作版块内容生产、栏目剧生产、纪录片创作,做强做大影视剧产业,把影视剧内容生产发展成为重要的增长极,笔者认为这应该是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文艺创作生产深化转型的方向:要坚定不移抓原创、抓主控主投;要深化合作,合力打造红色影视剧目精品力作,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好重庆丰富的红色资源,搞好红色文化创作,不断扩大重庆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影视行业快速发展,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期。统计数据显示[1],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5%;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9.1%;电视剧发行数量首次有所回升,现实题材主流地位进一步巩固;中国电影票房实现9.06%的增幅,超过全球电影7%的票房增速。从行业趋势来看,2019年影视产业总体指标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行业总体趋好,增长仍在持续。

曾经在火把节的一次采访中,来自贵阳的游客王先生曾给过这样的评价,“能来大方参加火把节我感到很高兴,不仅了解了彝族文化,更让我认识了大方,认识了慕俄格古城。云南建投房地产公司在贵州投资建设的慕俄格酒店,让火把节有了一个更大的展示舞台,让更多的人走进大方。”

图6中#FeedBack,118.789 2,30.675 4,c#为事先与主机设定好的通讯协议,其格式为#Feedback,<1>,<2>,<3>#。其中#Feedback为起始标志位,<1>,<2>分别代表新增道路信息所处的经度和纬度,<3>代表新增道路信息的具体内容,a代表加油站,b代表旅馆,c代表配修站,语句最后的#为结束标志位。

以影视剧目为代表的文艺创作项目,是广电媒体重要的内容生产版块,是投资大、影响大、风险大的内容产品。一方面,广电媒体要激发内生动力,在改革机制、创新制度、人才聚集培养上聚焦发力,夯实构建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基础,搭建适应融合发展的影视传媒内容生产体系;另一方面,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推动重庆广电媒体深化转型发展,做大做强重庆文化产业,重庆市可以结合当前实际从多个层面加大扶持指导力度,助推重庆影视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全国。

建立重庆红色题材项目资源库等平台。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文艺创作的方方面面,利用好重庆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扎扎实实把文艺创作工作抓出成效。推动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等本地文化企业加大与全国一流影视机构平台的合作,建立红色题材项目资源库等平台,全力打造好主旋律影视题材剧目。还可以借助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制作协会等多方力量,聚焦重庆,搭建革命历史与现实主义两大题材影视剧的评优平台。

Step3:将属于同一类别的所有用户评分和情境信息平均值作为该类中心;返回Step2,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

打造好纪录片产业基地,探索纪录片产业化道路。在现有基础上,将重庆纪录片产业基地建成多方参与、多级发展、多元突破的开放有活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平台,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引导,促进各纪录片市场主体推出一批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重庆故事的优秀纪录片,为纪录片作品找到更多播出渠道和更大的投资收益。

推动跨区域合作、融合发展下的产业发展,推动影视产业与其他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广播电视产业跨区域合作发展是大趋势。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广电跨区域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可以牵头尝试推动成渝、西部广电乃至更大范围的合作发展,探索广电区域化一体发展之路。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力推动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等主流媒体形成可依托市场资源良性运转的新运营模式。可以从影视剧生产等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内容生产版块发力,突破媒体条块分割的体制格局,实现产业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平台的整合重组,探索建设融合传播共享合作平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智库.杨明品:蜕变期的影视文化产业政策分析[EB/OL].(2019-07-17)[2019-11-11].https://mp.weixin.qq.com/s/PGFkGod23F-noKz6Wou44g.

作者简介: 姜万川(1976—),男,汉族,重庆人,本科,主任记者,研究方向:宣传规划管理、文艺创作规划管理。

标签:;  ;  ;  ;  

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文化产品内容生产路径思考-以重庆广电文艺创作生产探索与转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