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河南省 开封市 475000)
摘要: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俄罗斯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家,是19世纪60年代“三驾马车”之一。他的创作对西欧,特别是对法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列宁对屠格涅夫的评价极高,称之为“卓越的俄罗斯作家”。在他的笔下,有许多栩栩如生,耳熟能详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彼此都别具一格。本文通过对屠格涅夫的作品《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的解读,采用对比男女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方法,从而突出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屠格涅夫;女性形象;丽莎;叶莲娜;娜塔莉娅
屠格涅夫出生于一个旧式的富裕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旧式地主,对农奴进行残酷的剥削,屠格涅夫看不惯母亲的这种恶行。在中篇小说《木木》中,他把旧时代地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通过聋哑管家格拉西姆迫不得已亲手把自己最心爱的小狗淹死河中的这一故事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是19世纪俄国典型的残暴农奴的缩影。屠格涅夫年轻时到德国学习,接触黑格尔哲学,后来主张俄国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主张对俄国社会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不赞成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
屠格涅夫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人们耳熟能详的社会人物,例如多余人罗亭、具有多余人特性的拉夫列茨基、保加利亚民族英雄志士英沙洛夫、代表民主主义的“子”阵营的巴扎罗夫等、代表自由主义的"父"阵营的基尔沙诺夫等等。同时,在故事情节中出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女主人公,与这些男性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突出男主人公身上具有的某种特性。屠格涅夫不仅能够栩栩如生的刻画这些男性形象,反映社会问题,还能恰到好处的刻画众多女性形象,引人玩味。在他的笔下,作者描绘出了形形色色的理想女性形象,她们与涅克拉索夫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同,她们不是典型的俄罗斯民间审美观的美女,她们性格内向、纯洁朴素,没有惊艳的外表,但她们感情细腻、沉默寡言、内心丰富,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勇往直前、为信念牺牲一切的精神力量。
《罗亭》中的男主人公罗亭是"新人"的前身,头脑清晰,思想丰富,善于言辞,富有辩才,受到良好的教育,非常崇尚德国文学、哲学。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正是他的热情点燃了大家心中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娜塔莉娅也正是被罗亭这种魅力吸引,爱情的火苗因此而生,久而久之便燃成烈焰。娜塔莉亚为了跟罗亭私奔可以去背叛家庭,毫不畏缩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与娜塔莉娅相比,罗亭在爱情面前并没有她勇敢,他不愿承担责任,是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他们的爱情经历娜塔莉娅母亲的反对时,他说:"咱们怎么办,当然,只有屈服。"也正是罗亭对待爱情的态度,使娜塔莉娅彻底死心。娜塔莉娅把自己的一切理想和希望全部寄托于罗亭身上,自己只是准备做出牺牲自己,本身并没有做到女性独立,最终酿成悲剧。
《贵族之家》中的男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杰出高贵、善良单纯,但本质上却是慵懒无能的,具有"多余人"的气息,他曾经的朋友米哈列维奇责备拉夫列茨基无所作为,说他是"懒汉"。而女主人公丽萨温柔善良,热爱大自然,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有着极高的道德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拉夫列茨基在与潘申就国家发展道路和前途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时,他的反对空谈,立足实际的话语赢得了丽莎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也就此赢得了丽莎的好感。就算阴险狡诈,对自己的上级阿谀的潘申不断向丽莎献殷勤,她也无动于衷。得知拉夫列茨基的前妻瓦尔瓦拉去世的消息,她深深叹了一口气,感慨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然而不久后,一个来路不明的讯息给了她重重一击:报纸上刊登的瓦尔瓦拉去世的消息是假的,她还活着。她深知,打破他人的家庭终归是不道德的行为,况且,她的宗教观与道德观也绝不允许这么做。当男主人公在矛盾中退却后,她又勇敢的离开了这段爱情,做了修女,寻求到了内心的和谐。她甘愿自己去承受这一切,忍受痛苦。在个人幸福与道德义务的冲突之间她牺牲了自己,选择了后者。
《前夜》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新人形象"的小说。《前夜》这部作品问世于俄国农奴制即将废除之前,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文学思想领域进行一场推动性的革命。因此,这部作品的名字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即俄罗斯面临革命的前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叶莲娜是保加利亚民族解放英雄英沙洛夫的妻子,出身于贵族家庭,她勇敢坚强,无畏不惧,毫不动摇,敢于同丈夫投入民族解放事业中去,是第一个奋不顾身参加社会活动的叛逆女性形象。面对爱情,她敢爱敢恨,挣脱了传统思想的牢笼,对爱情充满向往,并勇敢去追求幸福。虽然丈夫在去往保加利亚的途中死去,但叶莲娜并没有就此打退堂鼓,而是愈战愈勇。同时,她对周围可怜的人和事给予同情,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叶莲娜渴望着积极的善,她在自己周围寻找缔造幸福的可能,因为,如果包围着她的邻人们的是痛苦、不幸、贫穷和堕落,那么她不仅不明白怎样可以有幸福,就是她自身的安宁也是不可能的。"
在有些文学作品中,女性的最终选择也能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叶莲娜相貌出众,素来有众多追随者,在这些追随者中,有艺术家、哲学家等等。然而叶莲娜最终选择了民族解放志士英沙洛夫,因为英沙洛夫身上具有的解放祖国的理想,勇于行动的能力,这正是当时的贵族知识分子所缺少的,也表明作者把俄罗斯的未来寄托于以英沙洛夫为代表的民族解放战士身上。屠格涅夫宣扬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所以英沙洛夫是一个民族解放英雄而不是革命民主人士。同时,叶莲娜的行动也说明了俄国青年献身于民族事业的思想觉醒。
屠格涅夫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笔下的男人生性软弱、心地善良、消极被动,与积极行动、纯洁而富有同情心的女性刚好相反。作者对于女性的欣赏远远超过了男性。在屠格涅夫之前,在男权话语世界中,男性是时代的灵魂,男性的风采是时代精神的表征,而女性则是男性形象生活中的一个陪衬。但这种情况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改变。屠格涅夫的作品多半是以悲剧结束,他对男性社会整体上的失望,也是屠格涅夫悲观情绪的间接反映。50年代后期,正是在作家创作《贵族之家》、《罗亭》、《前夜》时,正是这些贵族知识分子让位于信仰唯物主义的平民知识分子的时期,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娜塔莉娅、丽莎、叶莲娜的叛逆、敢于对宗法制观念说不、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特点。
参考文献
[1]付传霖.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刘爱琳.论屠格涅夫作品中两性形象系列的差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64-66
[3]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4-106.
[4]李小平.浅析屠格涅夫《前夜》中的新女性形象[J].黑河学刊,2014(12):28
作者简介:安延禧(1997.9—),女,朝鲜族,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自治州珲春市,当前职务:学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论文作者:安延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屠格涅夫论文; 洛夫论文; 俄国论文; 形象论文; 俄罗斯论文; 女性论文; 莲娜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