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气象局 江苏南通 226500)
摘要:本文选取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年7月2-4日如皋市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天气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低涡东移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本次暴雨天气的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西侧所产生的偏南气流,持续将来自南海以及孟加拉湾海的水汽朝华东输送,同时在强降水落区上游构成很强的水汽辐合,为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对于上升运动的产生以及维持较为有利,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在本次暴雨天气过程中,K指数始终维超过35℃,大气呈现出特别不稳定的状态。SI指数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如皋市呈现出“中高层干、低层湿”的形势,高温高湿的环境形成热力不稳定条件,促使暴雨天气的产生。
关键词:暴雨;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如皋市
引言
暴雨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常见的一类灾害性天气。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长江北翼,地理坐标为32°00′~32°30′N、120°20′~120°50′E之间,境内为平原地带,整体水平面高于邻县。如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由于如皋距海较近,受海洋调节较明显,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降水充沛。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7月),并经常出现暴雨天气,给当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为了有效防灾减灾,必须要加强对如皋市暴雨成因展开分析,其对于提高群众对暴雨形成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提升暴雨预报预测水平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2016年7月2-4日一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强化人们对暴雨发生规律的认知,获悉暴雨天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对于暴雨预报预测以及防灾减灾决策的落实,减轻灾害所产生的各项损失均具备特别重要的意义。
1.天气概况
2016年7月?2日至7月4日,如皋境内遭遇连续强降雨,此次暴雨天气具备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暴雨天气的发生,导致如皋市内河水位猛涨,受灾面积持续扩大,给当地农业生产、城市交通以及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均造成不利影响。
2.天气形势分析
在此次连续性暴雨天气发生之前,2016年7月1日20:00中高纬度 500hPa环流形势特征主要呈“两槽一脊”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呈东西带状分布于北纬30°以南区域,脊线处在北纬25°一带,584线处于盐城—泰州—扬州一带;西风槽主要处于陕甘宁三省,中高纬区域主要为纬向西风气流,且波动频繁,有冷涡在华北地区生成并发展;如皋市主要受偏西南气流影响。700hPa处同样受西南气流控制,同时呈增强态势,由粤、桂两省份延伸到湘、赣、皖、苏四省份的急流轴显著,湘、皖、苏区域存在弱切变。850hPa位置江苏省中南部存在显著辐合,低空西南急流处于粤、闽区域,风速处于12-16m/s范围内。至7月2日08:00,500hPa 高度层的584线稍微南移,有一小槽波动处于江苏上游,低空急流不断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暴雨出现时,7月2日20:00,“两槽一脊”型的高空环流形势稳定维持且逐渐东移,处于陕甘宁的西风槽稍微南压。暴雨天气强度较大时,7月4日08:00,高纬仍旧呈“两槽一脊”型,华北地区冷涡逐渐增深南压,584线合并西风槽东移变深,逐渐移动到鄂、湘区域;江苏省主要受槽前西南气流控制,同时江苏中南部存在显著的辐合区。700h Pa处在重庆附近有低涡逐渐东边区域移动,并延伸出东西向切变,西南低空急流不断增强,风速处于16-18m/s之间,同时向如皋一带扩展,急流头处于江苏中部,如皋市恰好位于偏北气流以及西南气流的切变位置。850h Pa处,低空急流增强向东延伸,风速处于16-18m/s范围内,江苏的沿江区域分布着显著的切变线。至7月5日08:00,584线逐渐东移北缩,系统慢慢变弱,降水天气过程逐渐结束。
3.物理量场分析
3.1水汽条件分析
强降雨天气的发生需要丰沛的水汽供应条件。通过分析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可知,华东地区在700hPa以及850h Pa都属于负水汽通量散度,江苏省中南部的水汽辐合大都出现于850hPa位置,7月3日08:00,850hPa如皋市所处区域及其周边属于辐合大值区,高达-1.8×10-7g/(cm2·hPa·s)。本次暴雨天气的水汽输送通道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西侧所产生的偏南气流,持续将来自南海以及孟加拉湾海的水汽朝华东输送,同时在强降水落区上游构成很强的水汽辐合,为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3.2 动力条件分析
沿着北纬30~32.5°;117.5~120.5°(暴雨落区)制作相对涡度以及散度的高度-时间剖面图。通过分析可知,涡度呈现“上负下正”的结构。在本次暴雨天气发生过程中,对流层的低层均属于正涡度,2016年7月3日00:00左右,正涡度最高延伸至500h Pa,正涡度中心处于700hPa区域,正涡度值达1.510-5s-1,这意味着该区域有较强的气旋性涡旋环流,风切变最为显著,这同低层的强烈切变线保持对应。分析可知,散度基本呈现出“上正下负”的结构,7月4日12:00前,500h Pa以上的高层主要属于正值辐散,700hPa以下的低层主要属于负值辐合。7月3日00:00-3日12:00高低空呈现出有利的配置态势,低层的辐合中心值达到-2.5×10-5s-1左右,高层最大辐散中心达2×10-5s-1,如此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抽吸作用对于上升运动的产生以及维持较为有利,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给予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3.3大气稳定度分析
K指数主要是指对于大气暖湿程度以及大气稳定度进行反映的综合指标,通常情况下,K指数愈大,则大气层愈不稳定,则极易出现强对流天气。SI指数同样是对大气稳定度进行反映的一个指标。若SI大于0,则意味着气层比较稳定,若SI小于0,则意味着气层不稳定,绝对值愈大,则气层愈不稳定。在这里使用如皋市附近站点南京站的探空资料,通过对2016年7月2-4日南京站的K指数、SI指数分析可知,在本次暴雨天气过程中,K指数始终维超过35℃,大气呈现出特别不稳定的状态。SI指数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日变化,SI在白天属于正值,夜晚为负值,这是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中夜雨现象显著的主要原因。而由湿层来说,如皋市呈现出“中高层干、低层湿”的形势,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冷空气叠加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形成热力不稳定条件,进而造成暴雨天气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黄龙飞,朱纯阳,陈鲍发. 2013年4月29—30日景德镇地区锋面暴雨过程分析[J] .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 36(4):20-25.
[2]张剑明,章新平,袭秀峰等.湖南湘中地区一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1):118-125.
作者简介:冒文博(1992-),男,汉族,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综合业务。
论文作者:冒文博,王剑林,冯纯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暴雨论文; 如皋市论文; 天气论文; 辐合论文; 水汽论文; 如皋论文; 切变论文; 《科技研究》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