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咬伤门诊 湖南永州 425900)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艾滋病与乙肝传染病患者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70例观察组和70例对照组,我院给予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教育,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持续干预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医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90.2±5.2)分与(83.8±8.3)分,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在SAS评分与SDS评分心理状态方面,两组患者教育前的评分比较接近,P>0.05,健康教育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艾滋病、乙肝传染病以及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效果良好,还能缓解并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健康教育;结核;艾滋病;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
临床上传染疾病较多,艾滋病、乙肝和结核比较常见,不但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隐患,还极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传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降低传染率,达到最佳防控效果。本研究现选择140例收治的艾滋病、结核与乙肝病例,对其应用不同健康教育方法的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时段收治的乙肝、结核与艾滋病病例14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选患者均为精神正常的结核、艾滋病与乙肝疾病患者,并在自愿配合研究开展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精神异常,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观察组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在21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2±5.9)岁,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下35例,大专20例,本科及以上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31,年龄范围在23岁~44岁之间,平均为(32.3±5.5)岁,文化程度包括高中及以下32例,大专18例,本科及以上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组间数据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
我院提供给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教育方案,包括用药指导、嘱咐科学按时用药等等。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我院为患者建立相关资料电子档案,并以视频宣传片等方式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确保患者提高疾病的重视程度,同时发放详细描写病情和注意事项的健康手册,指导患者以日记的形式每天阅读和记录;(2)医疗人员做好定期的随访与家访工作,对患者乙肝抗体等重要的指标进行持续监测,为患者提供便捷咨询服务平台,及时解答患者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和效率负性情绪;(3)做好患者的生活指导工作,医疗人员要开解患者乐观面对生活和疾病的康复治疗,并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稳定情绪,缓解压力,保持愉悦心情,预防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4)做好饮食管理工作,患者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多进食新鲜的果蔬,合理科学搭配饮食,保持适当运动,确保睡眠充足。
1.3观察指标
我院为两组患者提供半年的随访工作,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为患者填写,内容包含结核、艾滋病和乙肝疾病相关的知识内容,满分总计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同时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状态,其中SDS评分共计20个条目,分值在1~4分间,其中10个条目为反向评分,分值界限中代表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分别为53~62分、63~72分以及超过72分。SAS评分也为20条目,分值为1~4分,反向评分有2个条目,代表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分别是50~59分、60~69分以及超过69分[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健康教育分值以及SDS评分、SAS评分均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相关知识掌握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掌握评分为(90.2±5.2)分,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83.8±8.3)分,观察组患者评分更高,P<0.05。
2.2健康教育前后SAS与SDS评分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接近,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
3.讨论
当前,我国针对传染病的应对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倡采用广泛而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结核病、艾滋病以及乙肝传染病等相关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重视,逐渐掌握有效的预防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大程度降低传染病的引发几率。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艾滋病、乙肝传染病和结核病不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因此,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称为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传染病问题的有效预防性措施。只有从整体上提高民众和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意识,并坚持配合教育和治疗护理工作,才能提高配合度与依从性,确保更高效的临床效果[2]。
在本研究中,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最终只是掌握得分明显比采用常规教育的对照组患者的得分更高,P<0.05,表明患者对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预防意识更高,P<0.05,在SAS于SD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均有所下降,表明具有一定的教育干预成果,而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表明患者的心态更好,这也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预防保护意识相关。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结核病、艾滋病和乙肝传染病患者,应积极为其提供健康教育辅助治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才能及时缓解患者消极的情绪,提高配合度。
参考文献
[1]袁吉惠.健康教育在结合、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效果探析[J].中外医疗,2018,11(15):42-44.
[2]尹小玲.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并中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2(11):340-341.
[3] 计斌.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2017,(82)
[4] 杨应成.艾滋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中医预防思想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2(11):33-35
论文作者:何银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乙肝论文; 评分论文; 艾滋病论文; 传染病论文; 结核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