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动、消费习惯对我国消费结构动态演变的影响论文

人口结构变动、消费习惯对我国消费结构动态演变的影响

邢艳春 副教授 高腾飞(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长春 130117)

内容摘要: 文章利用我国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人口结构指标和消费习惯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人口城镇化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发展型消费支出有显著正向影响,老龄化和性别比的增加会减弱享受型消费支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存在很强的消费惯性,消费习惯和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关键因素;在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生存型消费依然会作为我国消费的主要层次,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均衡发展变化,我国消费结构将会得到升级和优化。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消费结构 消费习惯 广义矩估计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进出口和投资,消费并未发挥其相应作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五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革”。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此,我国消费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消费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变革的首要任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我国居民消费层次正逐步从实物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人口作为社会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人口承担了社会经济中商品和服务最终需求者的角色,其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目前我国存在人口老龄化、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等问题,深入分析人口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把握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方向,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生命周期假说提出,假若人口结构不发生显著变化,其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做出效应最大化的消费决策。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已成为众学者进行研究论证的根本依据。自我国经济和人口步入新常态以来,在探寻人口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过程中,李建民(2015)认为人口新常态对经济的影响存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直接影响路径,人口出生率变化和老龄化会直接改变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人口总量在宏观上影响消费,人口结构则在微观上影响消费,而人口老龄化间接的影响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同时,人口特征是消费经济研究的基础,为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应正确区分消费人群的特征。倪红福等学者(2014)研究了我国家庭微观储蓄率规律,得出了与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设不一致的结论。

在二胡合奏练习中音准训练是首要内容。首先,要认识到音准的重要性,在合奏中要认真去聆听,去分辨。其次,在合奏中训练音准和技巧课上的音准练习有很大不同,合奏时要保持大局观,不能只注意自己的音准,还要注意别人和整体的音准,树立整体意识,能够协调准确地发挥和声功能,在演奏时倾听相邻声部的音准,在节奏上和相邻声部保持一致,根据演奏情况实时调整和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3]

基于经典模型—需求与消费函数ELES,朱勤和魏涛远(2016)将我国城乡居民年龄消费模式进行定量测度,模拟分析了人口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得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且城乡间的差异明显;向晶(2013)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总抚养系数均会影响居民基本生活支出,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娱乐文化和教育等消费支出;蔡兴和刘淑兰(2017)将人口结构变量引入AIDS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耿修林(2017)运用回归分析比较方法对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因素进行检验,其发现城镇化相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更为显著;乐菡和刘社建(2017)采用邓氏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了耦合度模型,其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与人口结构不匹配,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性;陈建宝和李坤明(2013)利用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验证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偏好存在的显著差异,其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验证了城乡差距和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

具体地说,这正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基本涵义:无论就教师,或是其它具有较强实践性质的专业性工作而言,相关人士的专业成长都应直接服务于他们的实际工作.例如,主要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有学者提出,应将发展“实践性智慧”看成相关人士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4];又由于认为已有实践的反思正是增长实践性智慧最重要的途径,因此,人们又提出了关于实践性专业工作的这样一个定位——反思性实践者.

作业成本法的采用不只是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实施的结果,作业成本法需要企业全员参加和支持。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国产,其数据来源于企业基层,来源于每个员工的工作,作业成本法的推进和改革,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配合。

2) 任意工况下升降施工平台最危险位置发生在风载作用的顶部网框横杆与竖杆焊接处,计算结果符合强度要求。

根据变量的定义,同时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取自然对数以减少量纲带来的影响。最终构建的模型如下:

计量模型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

式(1)中,i表示不同的地区,t表示不同的时间,k取值1-3,表 示生产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yit表示i地区t时期第k商品的人均消费支出在人均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Pkit表示影响消费结构的构成人口结构的变量综合,老年抚养比(OBR)反映人口老龄化,人口城镇率(UR)反映人口城镇化,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ER)反映居民受教育程度,人口性别比(SR)反映人口的自然状态。表示消费习惯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变量,前一期第k类商品的人均消费支出占比指标作为变量。表示控制变量,首先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利用人均可支配收入(IC)反映;其次消费环境亦能对消费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通货膨胀率(IN)和第三产业比值(IR)反映消费的国内环境。μi表示个体效应,εit表示扰动项。

表2是不同年份三类消费支出占比的面板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由表2可知,整体上三类消费支出占比的均值随时间上下浮动,具有较明显的动态特征。其中,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展型消费支出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表2可知,我国生产型消费支出仍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最大,享受享受型型消费支出变化幅度不大,我国居民的发展型消费支出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这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仍然较低,消费结构具有很大的升级空间。从标准差看,三类消费支出占比的标准差变化不大,但仍有起伏。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标准差最大,表明各地区在基本的生存消费上存在较大差距;由表2可以清晰看出我国各地区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在不同年份的差距大小;而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标准差仅次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表明各地区的发展型消费有很大差距。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不同区域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不均衡。

Stone构建的LES模型(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和Liuch构建的ELES模型(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以及Deaton和Muellbauer构建的AIDS模型(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是分析消费结构的经典模型。LES模型和ELES模型以各分类商品的消费总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作为解释变量,探究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AIDS模型以各类商品的消费支出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探究消费支出水平或其它分类商品的价格水平对其的影响程度。这两类数量分析模型是在微观层面上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其缺乏宏观层次上对消费结构的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人口结构变迁的时期,人口老龄化、人口城镇化、人口素质提升等变化已成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关注点。由于我国居民受消费习惯的影响,即使收入水平得到上升,但其仍会沿用过去的消费习惯,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人口结构和消费习惯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分析人口结构和消费习惯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加快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持。

表1 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虽然现有文献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关于人口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成果较少,且在整体性的人口指标方面易产生结果偏差,其缺少对人口结构更细致的指标影响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理论,划分界定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并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和性别比指标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将居民收入、通货膨胀和第三产业比重等因素考虑在内,最后利用我国2005-2016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和居民消费习惯对我国消费结构动态演变的影响,进而为促进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优化提出建议。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数据代入模型,使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得到结果(见表3)。三类消费支出占比的Sargan检验的p值大于0.05和Wald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AR(1)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而AR(2)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因此在5%的显著水平下估计的结果都是有效的。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时,若选取的工具变量合适,则会有效提高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但若不能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则估计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本文使用Bond提出的一种衡量GMM估计偏差的方法,通过比较静态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值、OLS估计值和GMM估计值,判断GMM估计值是否介于这两种模型的估计值之间。当使用静态固定效应模型时,因变量的滞后项与个体效应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得到的估计值会偏小;当使用OLS估计时,因变量的滞后项与个体效应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得到的估计值会偏大。GMM得到的是两个模型的中间值,会是较合理的参数估计值。表4给出了三种模型因变量滞后一期的系数估计值,GMM估计值均介于静态固定效应模型和OLS估计值之间,因此本文的GMM估计结果并没有产生偏移,是可靠的结果。

《中国统计年鉴》将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八项。由于八项消费支出类别较多,难以综合把握最终结论,而单一利用恩格尔系数反映消费结构也无法全面的衡量多样化的消费支出形式。因此,本文将八类消费支出划分为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三类,其中生存型消费是居民的最基本生存消费,包括食品、衣着、居住三项消费支出;享受型消费是居民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做出的支出,包括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两项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是居民为追求更好发展而做出的支出,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三项消费支出。为消除消费环境的不稳定性带来的偏差,本文选取简约型计量模型,将模型的解释变量分为人口结构变量、消费习惯变量和控制变量三组。建立模型为:

实证分析

(一)估计方法

由于我国居民普遍的消费习惯以及搜集到的面板数据具有动态效应,易产生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纳入了模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工具变量可以有效的控制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差分GMM和系统GMM是广义矩估计的两种方法。根据Arellano和Bover(1995)的研究,差分矩估计不仅会导致数据信息的缺失,还会在一定条件下降低估计结果的有效性。而系统GMM方法则有效的避免了差分方程和水平方程的缺陷,提高了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因此,本文采用的是系统GMM估计方法。本文将所研究的人口结构变量老年抚养比、人口城镇率、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人口性别比作为外生变量,其他变量的滞后期作为工具变量。AR检验用来判断数据序列相关的有效性,若误差项差分后的一阶序列相关,二阶序列不相关,则模型是有效的。

(二)模型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2005-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7)中的消费支出数据是根据城乡来统计的,因此本文将城镇和农村人口数作为权重计算各类消费支出,最后计算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三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尽量排除数据搜集过程的误差,不同年份的同一个指标数据的搜集标准相同、计算方法相同。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表1为自变量数据的计算方法、符号表示以及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祁鼎(2012)将年龄设为消费函数的内生变量,其根据家庭的跨期消费选择建立模型,并依据动态GMM方法估计,得出老龄化对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付波航等学者(2013)认为生命周期假说仅在我国少部分地区成立,人口老龄化严重阻碍了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吴石英和马芒(2018)提出消费结构显著受到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城镇化对消费结构的升级有积极的正向作用;王雪琪等学者(2016)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十分依赖于过去的消费习惯,而且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习惯的关键因素;徐国祥和刘利(2016)研究发现,老龄化抑制了人均食品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但促进了医疗消费的支出。

表2 三类消费支出不同年份的统计

表3 三种类型消费支出占比的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结果

表4 因变量滞后一期的三种模型的系数估计值

由表3可知,在人口结构变量中,老年抚养比(OBR)系数对生存型消费支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对享受型消费支出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具有负向影响,其中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的系数绝对值最大;人口城镇化(UR)对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和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的系数为正,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会促使居民追求更高的消费品质,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支出逐渐增加;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ER)对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有显著的正影响,随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意向更倾向于自身或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这有利于我国消费结构的优化;人口性别比(SR)对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均有负的影响。由于男性消费更偏向于理性和保守,我国消费行为的承担者主要为女性,故不论是生存型、享受型还是发展型消费,女性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

滞后一期的居民消费支出占比(Yt-1)对三类消费支出占比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存在很强的惯性。其中对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的系数最大,表明其在各项支出中刚性最强。取对数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IC)对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发展消费支出却有抑制的作用,表明收入对居民的生存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有很强的持久性,且在向享受型消费转移,但在短期内居民的消费行为不会向发展型消费支出发生太大转变;通货膨胀率(IN)对生存型消费支出和发展型消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享受型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第三产业比值(IR)对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都有正向的影响,表明服务业商品类越来越能拉动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

综上所述,人口结构在客观上影响了我国居民各项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影响了我国消费结构的动态演变。现阶段我国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两步GMM估计方法,研究消费习惯和人口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人口结构显著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老年抚养比系数对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正向影响,表明我国老年人对基本生存类消费的需求较强。人口城镇化和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对发展型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影响,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更易推动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人口性别比对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都有显著的负影响,但享受型消费支出和发展型消费支出的绝对值系数相对较小,这表明随着我国“重男轻女”观念的消失和“二胎”政策的放开,性别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趋于平缓;第二,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习惯。各类消费支出占比的滞后一期对当期均有显著的正影响;第三,居民收入和第三产业比值的增加正向的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支出。

城市防洪——预警监管是保障。要加强城市防洪保障预案,提高应对能力。保证发生大的汛情、险情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方式组织抢险救灾,最大限度降低洪涝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当剔除收入、财富和不确定性等因素,仅考虑人口结构对我国消费结构的影响时,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居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结构造成了异质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性别比抑制了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增加,这不利于家庭设备、文教娱乐等服务类行业的发展,但其促进了食品、衣着等行业需求增加,从而导致了产业部门的失衡、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分配。相反,人口城镇化和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的提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却抑制了第一、二产业的需求。因此政府应适当调整人口结构,有效优化升级消费结构,合理规划产业政策,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最优效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均衡发展;第二,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仍存在很强的消费惯性,这一惯性在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政府要鼓励我国居民树立新的消费观念,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促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收入水平、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现状也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和第三产业比值、降低通货膨胀率有助于优化消费结构。因此政府部门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相关有效策略,通过调整各影响因素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而提高我国居民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朱信凯,骆晨.消费函数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化: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11,46(1)

2.龚曙明,欧阳资生.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8(4)

3.李建民.中国的人口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J].人口研究,2015,39(1)

4.陈聪,才亚丽.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5.毛中根,孙武福,洪涛.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分析[J].人口研究,2013,37(3)

6.彭云.人口结构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以广东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2(6)

7.倪红福,李善同,何建武.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结构及储蓄率的影响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4,20(5)

8.朱勤,魏涛远.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对未来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6,40(6)

9.向晶.人口结构调整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2)

10.蔡兴,刘淑兰.人口结构变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7,33(6)

11.耿修林.收入分配、城镇化、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12)

12.乐菡,刘社建.人口转型与消费结构变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7(11)

13.陈建宝,李坤明.收入分配、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25(4)

14.祁鼎,王师,邓晓羽,孙武军.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7(4)

15.付波航,方齐云,宋德勇.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

16.吴石英,马芒.人口变动、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GMM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4)

17.王雪琪,赵彦云,范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J].统计研究,2016,33(2)

18.徐国祥,刘利.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结构的统计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6(1)

19.Arellano M,Bover O. Ano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of Error-Components Models [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1)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项目“基于潜变量模型的高维纵向数据研究及应用”(JJKH20190728KJ)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人口结构变动、消费习惯对我国消费结构动态演变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