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与体育_体育论文

论体育与体育_体育论文

论斯泡茨(sports)与体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论文,论斯泡茨论文,sport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1999)02-0006-09

对sports这个英语词的涵义及表征的社会活动,我国体育界存在着不同理解和争议。的确,sports同我国体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有着十分密切而重要的关系,我国体育理论家胡晓风同志早就讲过:现在我们这个体育是残缺不全的,只是sports, 真正的体育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按sport办体育,这不仅破坏了体育,也破坏了sport自身。现在,我国体育正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是按党和政府的指导办增强人民身体素质的体育,还是大搞sports,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因此,我以为重新、认真审视一番sports,是有必要的。敝人特将多年来的思考所获,抛出来供大家指教。

1 关于我国对sports的译解

1.1 sports的原意

据学术研究称,sport源于古拉丁语,在公元900~1400年间,古法语借用为lesport,中世纪传入英国,变为desport或disport,其中dis是“离开”之意,port是“搬运”之意,原指从本来的工作上将注意力移开。习惯使用中失落了前缀di,变成了现在的sport。现在公认sport的盛行是在19世纪的英国,而后遍及于世界。

sport,在英语中没有固定的词义,作为名词,包括如下含义:(1)娱乐,消遣,游戏,玩耍;户外运动,运动比赛;打猎、赛马、钓鱼、游泳等活动;(2)被愚弄者,被玩弄者,玩弄品,玩具等;(3)闹玩儿,玩笑;畸形、变种;(4)俚语:有趣的人、好家伙等。 作为不及物动词,用于玩、玩耍、游戏、嬉戏、闹玩儿等。作及物动词则用于:使快乐、使开心、安慰等。作为形容词,适于户外活动的、运动比赛的用品、用具等。可见sport在英语中,因为社会广大群众的自由使用, 自然形成了多种含义,但其根本,仍然离不开其原意,就是暂时离开工作去作一些调解精神和体力的自由活动,这就发展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体运动活动的社会形态,在工业文明的社会大文化中成为一种新型的人体运动文化。

1.2 我国对sport的译解

sport变成国际用语是在19世纪后期,日本大约在1912 年首先出现于报纸上,在我国还不知出现于何时,但不会早于日本。使用过的音译有:施跑死、斯泡特、斯泡茨、斯泡儿特、思跑刺等。

音译之外,不知何时出现了意译,综汇看来,大体上有这样几种:其一,译作“竞技”,如林笑峰教授等,说“竞技(sport )是比赛身体运动技术和能力的身体娱乐活动过程。”“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斯泡儿特(sport)标记竞技概念。”[1]其二,译为竞技运动,如《体育运动词汇》,竞技运动(sport):基本含义指专门的竞赛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个人或集体为了充分发挥形态、机能与心理能力——具体表现为记录和本人或对手的优胜——而紧张地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其三,大多译为运动,如“sports medicine”(运动医学)、“sports

psychology ”(运动心理学)、 sports Training (运动训练)、sports and Body-Buildi(运动与健身)等,我国台湾在1984年编的《体育大辞典》中,也把sport 译作运动。 第四, 现在大陆的趋势是把sport译作“体育”,这是一种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怪现象, 有把中国体育统统变成sport 的趋势, 如《中国体育报》就是 China sports daily,《新体育》作new sports,《体育科学》作sports science,《体育文史》作The Journal of sport History and cultur, “群众体育”作sport for All,“体育文化”作sports culeelr, 现在的“国家体育总局”也成了“The state sport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 总之,

在国家体育部门所管理的事项中几乎找不到physiocal education这个真正含有“体育”本意的词, 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作中国体育的sport化。

1.3 译解混乱造成的麻烦

由于对sport译解的混乱,必然造成实际工作、 国际交往和学术研究的麻烦。

胡晓风同志讲过一个故事,说:“我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又是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的副会长,因为有外事活动,需要印名片,这‘体育’二字如何翻译,找了许多人还是搞不清楚;结果还是翻成了sport,把sport的帽子给我戴上了。我不是搞sport的! 外国人看了我的名片说:你是运动专家?我说:什么都不会。外国人又问:你不是研究sport的吗?你是sport战略研究会的副会长,你们的sport 战略是怎么确定的?我说:我不懂,我不知道sport是什么。差到那里去啦! 体育怎么成了sport呢? ”[3]

在学术上的混乱,比如我国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4] ,这本来是一部在世界上属于学术权威性的工具书,可在关于体育词条的翻译中,既把physical education译为“体育”(7卷742 页), 又把sports and games 译为“体育运动”(11卷272页)。hunting sport译作“体育性狩猎”,athletie games and contests 译作“体育运动会体育比赛”,又把exercise译作“运动”,于是乎出现了两个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两个运动:games和exercise,形成了词语不规范, 大大影响了这部工具书的权威性, 不能不说是对sport等词目理解混乱的恶果。

还有,大陆和台湾正在进行文化体育交流,而且不久的将来也要实现中华统一,双方对体育词语的使用,也有必要有所统一,否则必会造成麻烦。例如现在的社会体育, 我们说是social sport , 台湾说是socia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 cultur我们叫体育文化,台湾叫运动文化, sports for All 我们叫群众体育, 台湾则叫全民运动, sports popu lation我们叫体育人口,台湾则叫运动人口等等,在互相传导上一定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1.4 关于统一sport译解的简评

看来对sport的译释有规范化的必要, 而且对体育词语许多英语词的译解也有规范化的必要,这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依我看,其一,把sport译作“体育”根本行不通, 因为早在本世纪初就接受了日本的译法,把physical Education(缩写PE)定为体育,形成了正宗的以增强体质为根本特征的体育观念,并且由《宪法》和国家法规加以确认。而且世界上也把PE做为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事项,早已同sport作了明显区分,再把sport混充体育,实在是毫无道理的。实质上,正如胡晓风同志说的,表示了我国长期以来在体育界存在的两种体育观的斗争,“实际上,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着两种体育世界观的争论。一种是以强身为目的,以运动为手段的体育观;另一种是以运动为目的,以强身为手段的体育观。这两种体育观,截然不同,恰好相反,针锋相对,不可调和。”[5]从体育宏观大局来讲, 的确是一种原则分歧。

其二,把sport译作竞技, 似乎也有不足之处。 因为竞技有一个agon,古希腊把赛跑、跳高、角力、掷铁饼、标枪、拳击等较量体力和灵活性的活动, 以及音乐、 诗歌和讲演都称作竞技比赛。 还有一个athletics,也是运动竞技的统一用语。而且“竞技”的外延很广, 按伯纳德·F·布思的说法:“竞技可定义为有规则、有特定目标、 有竞争性、有时间限制和连续性重复动作的娱乐活动。”[6] 而且有技巧性动作竞技、几率竞技、策略竞技、记忆竞技等分类,实际上包括了体力的、技巧的和智力的等项目,运动竞技只是其中之一,即以运动项目为手段的竞技。因此,把sport译解为竞技, 有点泛化, 不能准确界定sport竞技的特殊性,似乎值得商榷。

其三,我以为译为运动似乎比较好。我国习惯上已经把sport 这一套称为运动:运动员、运动健将、运动人才、运动健儿、运动系、运动队、运动司、运动场、运动器材、运动会、运动项目、运动成绩、运动训练、运动竞技、运动规则、运动鞋、运动服、运动协会、田径运动、球类运动、冰上运动、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技术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个sport体育系几乎完整的大系统,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因势利导地把这一个sport体系称为“运动”呢?当然,这个sport的运动,同motor要有所区别。

顺便说,日本人在翻译sport这个英语词时是十分聪明的, 他们找遍了汉字和日语,没有与sports意思相近的词语,只好放弃意译,直译其音,为スポ一ツ,以确定它同体育(physical education)たぃぃく或Taiku的本质区别。 他们的“スポ一ツ科学委员会”和“体育科学委员会”是两个职能不同的组织,同属于“日本体育协会”。可见,在体育学术方面,日本要高出我们一筹。

2 sport活动内容考察

要认识sport的本质或功能,就要了解其结构, 它由那些活动项目构成,正是由这些项目构成了sport大系统, 从而也规定了它的性质和功能。

关于sport的系统结构,很难找到一种权威性的说明资料, 现在能找到的、比较好的材料是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编写的图解辞典,它对sport的活动项目作了明白、系统的说明。

《大杜登英语图解辞典》1960年增补版①专门列出了sport,以20个图版描述了全部属于它的活动项目。1980年德国杜登出版社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合编出版了《牛津—杜登德英图解辞典》②,将sport 同娱乐活动共列为一个专题,sport部分仍用原来“英语辞典”加以删改。我们对照两者,基本上可以把握西方所说的sport的活动内容。

△游泳(室内和露天游泳池):

自由泳接力,蛙泳、蝶泳、海豚泳、仰泳、爬泳(特拉金氏泳)、潜泳、踩水;

跳水:特技、花样、竞技、高台;水球。

△赛艇与划艇。

△帆船运动。

△摩托艇(动力艇),滑水运动(新增)。

△滑翔运动:

飞机牵引滑翔机,伞翼滑翔。

△空中运动(Airsports):

特技飞行,跳伞,竞技跳伞,气球驾驶,操纵模型飞机。

△马术(Equestrian sport):

超越障碍、越野障碍、轻驾车、狩猎(人工狐迹狩猎、猎狐戏、追纸戏),赛马(速度)。

△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Motorsports)

△球类运动(Ball games)Ⅰ:

足球,英式足球。

△球类运动Ⅱ:

手球、曲棍球、橄榄球、篮球、棒垒球、板球、槌球(门球)。

△球类运动Ⅲ:

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拳球、高尔夫球。

△击剑:

佩剑、重剑、花剑。

△自由体操:

△器械体操Ⅰ:

奥林匹克男子(跳马、双杠、吊环、鞍马、单杠),学校和俱乐部器械(跳箱、山羊、爬绳、肋木、窗形梯)。

△器械体操Ⅱ(女子体操):

奥林匹克女子(跳马、平衡木、高低杠),学校和俱乐部器械(跳箱、蹦床),轻器械体操(艺术体操:球操、棒操、绳操、圈操、带操,均为新增,60年版无)

△田径运动(Athletics):

赛跑(短、中、长、接力),跨栏,障碍;跳高,撑杆跳高,跳远;链球,铅球,标枪,铁饼。

△举重和格斗运动(Combat sport):

举重,摔跤,柔道,拳击。

△登山运动(含攀岩):

△冬季运动(winter sports)Ⅰ:滑雪

△冬季运动Ⅱ:

花样滑冰、风帆滑冰、速度滑冰,冰球,冰上溜石、击柱,冰帆。

△冬季运动Ⅲ:雪撬

△冬季农村(Countryside in winter):

堆雪人、打雪仗、骑雪橇、滑冰戏、马拉爬犁、椅式雪撬。

△各类运动(Various sports):

九柱戏、保龄球、滚木球,步枪射击、飞碟射击,射箭,回力球,滚轮,微型游戏车(新增)。

同1960年版相比,删除了马球、自行车球、轮滑等,将斗牛改为杂技、文化项目;增加了滑水、女子艺术体操等。

从以上所列sport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

第一、绝大部分是竞赛性活动,都有自己的单项协会组织,有的举行单项国际竞比,有的举行世界综合竞比,这是sport 活动的中心和灵魂,因此把sport说成竞技,有其一定道理,这也可以说是sport的活动特征。

第二、sport也包含若干纯属个人或集体娱乐活动, 如冬季农村的堆雪人、打雪仗、自由滑冰、自娱雪撬,以及学校的肋木、爬绳、爬杆、山羊等自娱自练性活动,不具比赛性质,这是sport娱乐性的表现。

第三、我们习惯上把象棋(中国、国际)、桥牌等列入sport 项目,这里则把棋牌活动不管是竞比还是自娱都列入娱乐活动。我们国家管理的围棋、中国和国际象棋,以及最近要管的麻将,都属于娱乐活动。

第四、儿童在公园或游乐场进行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单杠、秋千、放风筝、帆船等;成人在海滨娱乐场、休闲中心进行的游泳、冲浪、潜泳、滑水、沙滩游戏以及野营活动等以娱乐、休闲、消遣为目的的身体运动,均不属于sport活动。 究竟为什么这类户外活动(还有狩猎、钓鱼等)不属于sport,而冬季农村的户外活动则属于sport,以什么规则区分,还是需待研讨的课题。

第五、特别重要的是,关于增强体质、强化身体素质,有助于预防、抵抗疾病,疾患康复,发育成长,机体健美、延年益寿的身心运动活动,如西方的各式体操、健身操、生产操、工间操、课间操、广播体操、健美操、保健操等等;又如具有健身功能的拉力器、壶铃、哑铃、杠铃、健身家用器械等;还有江河湖海的游泳(毛泽东说:在江河游泳,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敢。),以及毛泽东说的“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这里提倡的都不属于sport,再如我国传统的导引、按摩、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武术、健身拳等等。总之,凡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活动, 都不属于sport 。 这就最明白地告诉我们:sport的本质功能不是增强体质,它根本不能发生增进12 亿人民身体健康的作用。因此,我们绝不允许用sport体系代替PE体系, 绝不允许以sport为中国社会主义体育的运行机制,绝不允许用sport代替或混充体育。中国体育的危机,正在于有一股以行政权力为代表的sport势力,他们千方百计地要把中国体育引向sport体制, 明里暗里反抗和抵制党和政府提倡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要把12亿人民的体质搞上去的方针。我以为,中国的体育改革,不解决这个方向问题,不把体育工作的重点转到增强人民体质上来,就是没有抓住根本,就是方向性的问题。

3 关于sport的社会、历史分析

历史和社会研究证明,sports作为一种人体运动文化形态,产生于19世纪的英格兰,是工业文化的产物。

荷兰的文化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作了很好的论述:运动性比赛的基本形式,各时代都是一致的,跑步、滑雪、马车和赛马、举重、游泳、射术等等,技巧、力量和韧性的竞比在每一文化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但在封建社会“只是认真地对比武大会感兴趣”,中古的基督教理想几乎没有给有组织的比赛和身体训练培养留出什么余地,到了文艺复兴,出现了为追求完美而培养锻炼身体的活动,但也仅仅限于个人。“把游戏和身体锻炼认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价值的看法,一直到18世纪末还被压抑着。”[1]他说:现代sport的兴起,“英格兰社会生活的结构对此有很大作用。地方自治政府鼓励协作和团结的精神,没有强制性的军事化训练,反倒有助于体质锻炼的场合和需要,教育的独特形式也沿同一方向进行。另外,乡村的地貌也很平坦,到处都提供了游戏所要求的最完善的场地,这些都极为重要。这样,英格兰就成为现代运动生活的摇篮。”游戏(games)便以运动(sport)的外观出现在人世。

其实,sport起源兴盛于英国,最根本的社会原因, 是产业革命导致的社会化生产、生活的发展,城市文化的兴起,商业经济的繁荣,国际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可以说,sport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是工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自然形成的子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以展示人体运动为特征的人体运动文化,是一个新型的人体活动社会体系或形态。

sport人体活动社会体系大体上有这样一些特征:

第一,球类游戏(Ball games)的兴盛和发展,改变了传统游戏、比赛活动的格局,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多样性和普适性,迅速成为各阶层人民喜爱的活动, 导致了传统娱乐体系的结构性变革, 形成新的sport体系。在整个sport体系中,“第一种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以及板球、羽毛球、篮球、曲棍球、棒球、冰球、网球、马球、水球、乒乓球、排球和长曲棍球等;第二种受欢迎的运动包括滚木球、高尔夫球、射箭、标枪、保龄球、铁圈、冰上溜石、槌球和台球等。”[2] 可见球类游戏在现代运动(sport)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而这些球类游戏正是在1820年到1899年出现的:1820年橡皮球(英国),1823年橄榄球(英国),1839年垒球(英国),1846年英式足球(英国),1858年澳式足球(澳大利亚),1859年排球(美国),60年代室外网球(英国),70年代水球(英国),1874年美式足球(美国),1879年冰球(加拿大),1891年篮球(美国),1895年保龄球(美国),1899年乒乓球(英国)等等。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或观看球类游戏,并且迅速进入学校,代替了那些趣味性差的体操, 很快普及到世界各地,

我国接受现代sport也是从足球开始的。

第二,有组织的游戏、竞赛活动,是现代sport的特点。 各项游戏、竞技在19世纪之前也出现了一些自发性的组织,但以俱乐部为基础的行业高度组织化,却是19世纪后半期以后的事。sport 活动以球类游戏为主体,球类比赛绝大多数以队为比赛单位,起码有两个队才能比赛,每队又不下于五个成员。先是一些同项爱好者自发的组织,逐渐发展成一个单位或地域爱好者的固定组织,形成了定型结构,球员有了分工(锋卫门等),有了业余管理者及服务人员。由于商品经济的作用,观赏需求的社会发展,组织的经费便成了重要问题,于是出现了各种形式投资的俱乐部组织。同项目、同地区的俱乐部为了协调训练、比赛事宜,便联合组成了单项运动协会,又出现了国家统一管理的专业组织。美国国家棒球协会[3]创立于1858年, 便是第一个国家性的单项组织,之后欧美各国相继建立了体操、滑冰、游泳、帆船等单项运动的国家协会。由于国际交往的发展,各国单项运动协会为了协调国际事宜,又联合组成了国际单项联合会:1881年体操,1892年赛艇,1892年滑冰,1895年保龄球,1900年自行车,1904年汽车,1908年冰球,1912年田径,1913年网球等国际单项联合会相继建立,把世界各地的几乎所有的单项sport活动都纳入了全球化的组织。特别是法国人顾拜旦经过努力,于1894年组成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这是一个仿照罗马教廷的组织形式建立的一个对世界sport 活动具有独断性权威的管理组织,超乎国家和法律之上,完成了对全球sport活动的高度组织化运营管理。

第三,sport活动的又一特点是竞比活动的高度规范化和制度化, 变成了一项有组织、有程序的国际性社会文化活动。传统的games 游戏,也具有竞比、竞技性质,但在传统社会条件下,竞比活动具有偶发的娱乐、赌斗性质,没有形成社会性活动。工业文明、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主旋律,竞争原则透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适应这种社会潮流,以竞技、竞比为主要活动方式的sport活动, 便自然地兴旺发达起来。先在英格兰,由村庄集会之间、城镇的这一部分同另一部分之间、学校之间的偶发性比赛,发展成为有规则、有规定器材、固定场地,有裁判、有组织的比赛;以后比赛规模逐渐扩大,由两个队发展到多个队,由两个城镇或地区,发展到多城市、大地区。单位内有比赛,行业有比赛,区域有比赛;小学生有比赛,大学生有比赛,老年人有比赛,民族有比赛等等,成了社会活动的一个大系列。在19世纪后半期,欧洲各国之间的越野赛马、射箭、赛船的国际比赛已经开始,并在1875年举办了欧洲大陆首次田径比赛,此后,各种国际活动便蓬勃发展,使竞比活动突破国界跃升到更高的层次。全世界各国、地区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全人类竞比活动的顶峰。这样,现代sport 竞比活动,成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基层到全球、从幼儿到老人,总之,成为全体人民的社会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同时,竞比活动本身也形成了一整套社会规范,运动会组织章程、运动员参赛资格、竞赛成绩的评定、赛事事故的处理等,都建立了共认的规范,而且各种形式的赛事(杯赛、锦标赛、对抗赛、通讯赛等,学生赛、老人赛、残疾人赛、女子赛等)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功能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系,这是现代sport的活动特征, 也是人们把体育误为以竞争为灵魂的原因。

第四,sport的多功能特征。现代sport活动是一个人体运动的大系统,包括陆上的(平地的、高山的、沙滩的、悬崖的等)、水上的、空中的、冰雪的等等;还有器械的、机器的、动物的等;竞比方式有间接对抗的、直接搏击的、纪录评比的等等;活动方式几乎包括了人体运动的所有动作方式。总之,这是一个人体运动能力的总汇。所以,它适合社会各种年龄、职业、文化的成员选用,也就是社会每个成员为了各自的目的,都能从中选取自己的活动方式,这就显示了sports的多功能特征。其一,为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要,可以按身体情况选择跑步、杠铃、自由体操等有氧运动活动来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发育等,现代体育中的“运动处方”就是选用一些项目动作供健身之用的,因此,我们说它有健身功能,当然,这决不是它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功能。其二,最主要的是人们以之用作消遣娱乐,人们参加各种形式的自由Sport活动,目的是为了活跃生活,解除疲劳,缓解紧张, 消解心理失衡,满足某种精神需求;无论是自己参与活动,还是作观众,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精神、心理的需求,因此, sport的主体社会功能乃是满足人们的娱乐要求,它是一项社会文化活动。其三,对于那些具有身体机能特殊禀赋的人,经过系统、科学训练,可以为社会提供满足特殊观赏需求的服务,从中获得报酬,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业,或者社会产业。就是由投资者雇佣教练员、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再经由特殊形式的市场(赛场),通过门票、广告、电视转播等获取利润,这就是现代商业经济条件下的sport产业, 这是工业—商品社会的一种新型社会职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sport的商品化、 职业化或产业化乃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趋势,国际奥委员想要维持过时的业余原则,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第五,sport职业化的两种社会形态

其一,是社会sport产业形态。 由于城市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对人体运动技艺竞技观赏的精神需求,于是也就发展起来满足这种需求的社会职业,这种职业以运动项目的俱乐部为经营组织,由俱乐部进行运动竞技能力的训练和培育(生产),再由俱乐部进行赛场推销,通过门票、电视转播等观赏收入和广告等获得利润,一部分作为运动员、教练等的雇佣薪资,一部分作为俱乐部业主的收入。这种以运动竞技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又从服务中获取超额收益的经营活动,就是现代社会的sport产业的主体。 在这个主体的周围又产生了许多服装、器材、报刊、技术、人才等的附从经营,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可观的产业体系。这个sport产业体系, 完全是在商品经济内部自然产生发展起来的,有着充分的社会联系,自然也很好地适应着社会生活的需要。

其二,是为国家服务由国家供养的事业形态。sport的主要存在方式是赛事竞技,有竞比就分胜负,“胜利意味着在游戏结局中显示出自己的优越。而且,这种优越的标志很容易赋予获胜者一种各方面都很优越的假象。就这一点来说,他赢得了比游戏更多的东西。他赢得了尊敬,赢得了荣誉,并且这种荣誉和尊敬立即为胜利者所属的人群带来了利益。”[4]胜利,带来了荣誉、光耀,给胜利者所属的人群、 民族或国家带来相当的精神激励利益。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便为了这种政治需要,由国家投资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培训体系。作为国家的一种事业建制,所有人员都按国家工作人员待遇,一切经费全由国家拨款,整个运作统由国家行政管理,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工作队伍。荷兰的R ·斯托克菲斯把这种形态的出现称作运动发展的“同国家相结合”的新阶段[5] ,其实这只能看作sport历史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被某些国家所利用,并不具有世界普适性,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里,这种形态则是难以存在的,这也正是我国竞技运动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4 关于sport概念定义的综合分析

关于sport概念的定义,究竟有多少种,谁也说不清, 我自己就见过许多。为了加深我们对sport这种社会活动方式本质的认识, 这里选出几种,供大家对比思考。

4.1国际体育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aleD'Eaucation physigue,缩写FIEP,斐爱普)主席索赖因(seurin)博士,1975年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讲:

①斯泡特是一种游戏(games),即一种自由活动(a free activiety),这种活动并不追求实在的目标,但进行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则,其目的在于消遣。②斯泡特是一种竞赛(a contest), 是对手双方在空间、时间、障碍物或自然力等方面展开争夺, 其目的是夺标(Its obieetive is victory)。③斯泡特是剧烈紧张的身体活动, 其目标是创造新纪录。斯泡特是一种“勇猛的游戏”(sport is a game ofprowess)(注:体育学通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1988 年第2—3期。)。

4.2 《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o Americand)1983 年版22卷44页:

sports指着重于提高身体技能和力量等各项素质的消遣或娱乐过程。其范围很广,包括个人竞技和集体竞技。有组织的竞技通常具备一套含不同项目、不同特点的规则。现代业余竞技基础上倾向于竞技参与者的消闲,而职业竞技则是为了让观众饱尝眼福,满足观众的娱乐消遣。竞技与实质上不重竞技的游戏之间的区别,有时并不明显。(注:体育学通讯,1987年第1期,68~69。)。

4.3 《英汉辞海》,1988年版

sport:一种娱乐消遣活动,它要求用或多或少的体力, 按照传统的形式或一组规则展开,有时还作为一种职业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如:①户外娱乐(打野禽、猎兽、钓鱼、赛马或其它活动),亦指打球、场内各种游戏(滚木球、网球、羽毛球、用拍的球戏、篮球)。②需要个人技术和勇猛、体力的比赛或竞技,并有赌博性质。

4.4 《体育运动与文化的关系》,加拿大, 多纳德·盖伊和安德烈·基里翁。1978年

sport 是根据规则和以取胜为目的的竞赛性和娱乐性的体力活动。(注:熊斗寅体育文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4.5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1989年,卷11。

sports and game, 泛指那些需要体力或技巧的娱乐性或竞赛性活动。……纵观历史,人类创造运动竞赛的目的,首先是把它作为一种社交聚会的手段,同时也为了表演技巧和身体才能,供人欣赏或起激励作用。

4.6 《苏联百科词典》(中文版),1986年

СПОРТ体育运动:体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按各种综合性体育锻炼而进行的组织训练和比赛的系统。主要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业余体育、作为教学科目的体育和高水平的体育。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职业体育极为发达,体育是企业主剥削职业运动员,获取利润的源泉。

4.7 《体育理论概论》(原苏联)

竞技体育(СПОРТ),在狭义的方面来说,竞技运动指的是竞赛活动本身,这种活动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在体育领域中以竞赛形式出现的活动,目的是达到很高的运动成绩,同时能客观地比较和评价人们的各种能力(力量、耐力和合理运用它们的技能)。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它只指出了运动的某些方面,主要是不同于其它现象的外表上的特征。竞技运动的实质,从整个来说,从来就没有只单纯追求比赛成绩为目的。作为多方面影响人的一种活动,作为有社会关系的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大范围的一种活动,竞技运动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从广义来说,竞技运动包括比赛活动本身和它的专门训练,及在整个活动中的独特关系、标准和成就。(注: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赵玉亭译文。)

4.8 台湾《体育大辞典》,1984年版

运动(sport),任何种类的游玩、消遣、运动、游戏或竞争, 不论在室内或室外,一般通例是以个人或团体的比赛为主要部分,这种比赛的操作,包含着某种技巧和身体的超越技能。

4.9 日本《体育大辞典》。有两种说法:

①スボ一ツ:在我国是指运动竞技和其他运动(包括野营和野外活动)。

国际斯泡特和体育联合会的《竞技宣言》中说:斯泡特是个人和他人的竞争,包括克服自然障碍的全部运动,其属性是玩乐(play)。

②斯泡儿特(sport):

这是一个解释得比较好的条目,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释sport的语源、流变。第二部分讲概念定义,说“给sport准确地下定义, 现在还有困难,但其用法概有三种:其一,各种不同社会和各种不同的人,按他们自己的习惯去使用sport;其二,做为竞技去使用sport;其三,几乎和运动做同义语去使用sport。”“据说在英国,sport没有明确的定义,其内容范围也不明确,被使用得相当广泛。”“现在,虽然不能说国际上已经统一了,但把sport做为竞技来用的思想, 正在被广泛地采纳应用。”日本学者给sport 概念的定义是:“为了证实自己的优越,所以要以平等的条件,仅凭自己的力量,与别人较量,或比赛克服自然障碍的能力,这种为争胜而进行的比赛的竞技就是sport。 ”在第三部分,详细讲了sport的分类:有按活动动机和目的的特点的划分, 有按竞技高难度化和职业化特点的划分,有按比赛性质和按作用的划分等。(注:体育方法学参考文集,东北师范大学,1984年7月,长春。)

从如上这些说法,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sport是一个概念定义尚未明确界定的术语, 它在英国由于是从古法语引进,而且在民间流行,一直没有形成标准定义;在传到世界各地之后,又有不同习惯的使用。正如约翰·浩(John hoy)说的:斯泡特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因不同人而有不同理解的术语(注:体育学通讯,1988年,2—3期。)。因此,我们也很难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

第二,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叙述有详有略,定义项有多有少,综合观之,不外三种:其一是包括非竞技性的人体娱乐活动,如游戏、户外娱乐(打野禽、猎兽、钓鱼)、游玩、野营、野外活动等,其目的是消遣娱乐;竞技性的人体活动两大类,又以竞比活动为重点。其二是概指竞争性的人体活动,有的说“是对手双方在空间、时间、障碍物或自然力等方面展开争夺”,有的说是“以竞赛形式出现的活动”;按其功能又分为两种:一是娱乐性竞赛活动,又叫业余竞技,参与者主要目的是消闲娱乐;另一种是职业竞技,参与者的目的是为了争胜、夺标、获奖,同时为社会提供娱乐,“让观众饱尝眼福,满足观众的娱乐消遣”。其三,是专指职业性竞技,专为“争胜而进行的比赛竞技”,据日本人说这个解释正在被广泛地采纳,也就是说sport 有被作为“竞技”或“赛事”使用的趋势。

第三,综观各家界说,都直接间接地说明sport 是一种精神领域的娱乐观赏活动,有的说是“消遣娱乐过程”,有的说是“一种娱乐消遣活动”,有的说是“竞赛性和娱乐性的体力活动”,有的说是“娱乐性或竞赛性的活动”。而竞赛性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精神心理的娱乐活动,对运动员来说是为了“表演技巧和体育才能”获得荣耀和尊敬等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也“供人欣赏或起激励作用”,使观众大饱眼福,获得娱乐消遣的满足,因此说“其属性是玩乐(play)”。这就可以肯定地说,sport是一种身心娱乐活动,属于精神、 心理娱乐(包括美的享受和激励)领域,sport产业在国际上属于第三产业的娱乐产业, 这就是sport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功能。

第四,可以明确地讲,没有那一家说sport属于增强体质, 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促进发育,延年益寿的人体身心健康活动范畴。有的说它是一种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是“体育的组成部分”,但它决不是体育。从其结构和功能的分析证明,它不能成为“增强人民体质”和“把12亿人民的体质搞上去”的体育的主力和主体,它也不能起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主体作用,充其量只能起辅助作用。因此,用sport 体系代替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体系,不能不说是方向性的错误,这必须在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中加以认真解决。

5 结语

第一,sport 是在人类发展的工业文明历史阶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人体运动活动,它以球类运动的兴盛为结构特点,以高度组织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竞技比赛为表现方式。它几乎包含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人体运动方式,能适应社会各种文化、各种职业、各种生命阶段的人们的身体活动需要,成为工业文化、城市化和商业化社会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的内容,它是工业文化大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人体运动娱乐文化。其本质功能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消闲、消遣、情绪宣泄、自我显示、观赏娱乐、美感享受、悬念刺激、精神激励以及荣誉自尊等的精神心理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健康文明的生活、平衡调谐的心态、活泼跃动的精神等的服务。因此,从本质功能上讲,sport是一项为社会精神需求服务的, 属于文化范畴的文化娱乐事业,sport产业也是一项属于第三产业的娱乐产业,这是sport的根本。

第二,sport人体运动活动,从总体上说是一种按项目规则, 受场地、器材、时间、程序和裁判等条件严格限制的活动,只能对人的机体起一定的活跃作用,而不能像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锻炼那样,对人体生命机能起强化、维护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起不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发育、延年益寿的人体质量的变革作用。因而,它同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简称P.E)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人体运动文化, 也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人体活动方式,我们绝不可以用sport 体系代替体育(P.E)体系。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注意的,也是我们研究sport的根本目的。

第三,我国相当长的时间内,体育发展陷入了以sport 为主导的误区, 从观念上、 组织上、 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 形成了sport(主要是其中的金牌导向)庞大体系, 偏离了我国体育“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方向,形成了我国体育的主体错位、重点偏移和本质功能的扭曲,从本质上说这是对社会主义体育宗旨的背离,不能不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现在,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偏向,明确指示:要把体育工作的重点转到增强人民体质上来,要把12亿人民的体质搞上去,其实质就是要我们走出sport为主导的体育误区, 把我国的体育从sport 为主导的方向重新扭向以增强人民体质为主导的方向,这是我们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体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这是我国体育改革的根本方向问题,也正如胡晓风同志说的,是我国两种体育观的斗争问题。

收稿日期:1999-02-13

注释:

①体育学原理论著选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②体育运动词汇,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译,1983年。

③胡晓风同志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体育学通讯,1989年第1期。

④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991年。

⑤同③。

⑥伯纳德·F·布思:竞技、 运动及社会自我调节,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4年6月。

注释:

①大杜登英语图解辞典(The English Duden pictorial Dictionary)1960年,增补版。…②牛津—杜登英汉图解词典(Oxford -Duden English-Chinese pictorial Dictionary)中文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

注:

①(荷)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多人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10月。

②(英)德斯蒙德·莫里斯:人类行为观察,刘文荣、今夫译,海天出版社(深圳)1989年6月。

③(匈)拉斯洛·孔:体育运动会全史,中国体育史学会办公室,1985年。

④同①。

⑤(荷)R·斯托克菲斯:体育运动组织:保守与进步的不同抉择,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4年6月第1卷第2期。注:

①体育学通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1988年第2—3期。

②体育学通讯,1987年第1期,69~69。

③熊斗寅体育文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④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赵玉亭译文。

⑤体育方法学参考文集,东北师范大学,1984年7月,长春。

⑥体育学通讯,1988年,2—3期。

标签:;  ;  

论体育与体育_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