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居民中低收入存在的原因、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市论文,城市居民论文,中低收入论文,原因论文,办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几年来,天津市居民在改革中不同程度地得到实惠。全市年人均实际收入从1980年的492元上升到1992年的2239元,12年增加1747元,去掉物价上涨因素,12年增加508元,即翻了一番还要多(《天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凡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引自此书各期)。从不同收入组看,年人均实际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们看到,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天津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1986年天津市居民年人均收入为1069.61元,最高收入户年人均收入为1712.37元,而更低收入户年人均收入仅为622.57元,比全市居民年人均收入低447.04元,比最高收入户年人均收入低1089.8元。1992年天津市居民年人均收入增长到2238.76元,最高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增长到3957.56元,而更低收入户年人均收入增长到1072.96元,比全市居民年人均收入低1165.8元,比最高收入户年人均收入低2884.6元。预计到2000年,更低收入户年人均收入比全市居民低1558~1834元,比最高收入户低3775-4419元,高低收入之差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天津市消费品的价格指数逐年上长,1992年食品类价格指数比1991年上涨13%,而低收入户年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小于食品类物价指数上涨的速度。给这部分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给天津市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带来极大的阻力,且成为天津市不安定因素的一个重要来源。帮助低收入户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开展城市扶贫,将是我市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2000年天津市不同收入组年人均收入预测值表明低收入户远达不到小康水平
由于资料所限,我们利用天津市统计年鉴1986-1992年城市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的数据,从不同收入组时序图发现,除1992年各组的年人均收入增长较快外,其它年份年人均收入的增长是比较均匀的,基本是一种直线趋势。于是对不同收入组,建立以下预测模型Y=β[,0]+β[,1]D+β[,2]T(1)其中,Y为年人均收入;D为虚拟变量。平常年份其值为0,年人均收入增长太快的年份为1;T为时间趋势变量。
由此模型分别估计出不同收入组的回归系数βj(j=0,1,2),并求出不同收入组2000年人均收入预测值见表1。
表1 不同收入组2000年人均收入预测值 (元,当年价)
表中各不同收入组中的两个数据分别为2000年时虚拟变量D值取0、1的计算结果。更低收入户1992年人均收入与其它年份相比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因此在模型中没有加入虚拟变量D。
由于用不同收入组1986-1992年的实际收入估计模型(1),所得的各种统计量均非常好,用估计的模型进行预测,样本区间内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都很接近,因此,以上的预测结果是可信的(为节省篇幅,略去模型估计结果和其它年份的估计值)。
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小康问题的研究报告》一文中,在分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指出,“按照翻两番的速度和相对合理的分配比例计算,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小康线为1100元;城市居民收入的小康线为2380元;平均为1400元。”(1990年不变价。摘自《消费经济》1993年第2期)。由表1可以看出,天津市居民低收入户及以下收入户都达不到小康水平,而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按1990年不变价,1992年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按当年价1992年人均收入分别为3056.66元和3957.56元)。收入的差距按当年价,更低收入户2000年也达不到最高收入户1986年的水平,如果再加上物价上涨因素,其差距就更大了。
二、天津市低收入存在的原因
天津市低收入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人口多
家庭人口多是低收入的一个重要原因。1992年天津市每户平均人口3.23人,每一就业者平均负担1.71人;最高收入户平均人口2.81人,每一就业者平均负担1.45人;而更低收入户、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平均人口分别为3.64、3.60、3.43人,每一就业者平均负担2.35、2.25、1.94人。由此可以看出,低收入户家庭人口多,每一就业者负担的人口数远高于天津市的平均值,更高于最高收入户的水平。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家庭来说,增加一口人,人均收入将大幅度下降,其消费水平也将大幅度下降。因此,家庭人口多是造成低收入户年人均收入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文化素质低
文化素质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考虑平均每户的就业面;二是考虑每一就业者年工资收入(包括标准工资、浮动工资、奖金、补贴等从单位或通过劳动所得)。
1992年全市居民平均每户就业面为58.5%,三组低收入户每户的就业面分别为42.6%、44.4%、51.6%,远远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更低于最高收入户69%的水平。
1992年全市居民年人均收入为2238.76元,平均每户人口3.23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1.89人,由此可计算出每一就业者年工资收入为3826元,最高收入户每一就业者年工资收入为5732元,而三组低收入户每一就业者年工资收入分别为2520、2685、2879元,比天津市的平均值低出1000元,比最高收入户低出一半甚至还要多。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低收入户不仅就业面低,而且每一就业者年工资收入也很低。这些都说明,低收入组劳动技能差,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能力低,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素质低所造成的。形成了由于收入低,失去上学读书的物质条件,劳动技能差,又造成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因此,低收入户人员的文化素质低是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改革开放,企业搞活,优胜劣汰,使得一部分人失去工作的机会。这些人又缺乏自强自立的劳动技能,以至全部或部分失去工资收入。此部分人实际也属文化素质低和劳动技能差之列。
4.企业不景气,也是造成低收入的一个原因。近几年,有些企业,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长期亏损,以致到了停工停产或部分停工停产的境地。一大批工人只得拿60%甚至更少的工资回家养老,入不敷出,加入到低收入的行列。
5.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或老年人,由于收入低、没有退休金或子女赡养,失去了生活的保障,也是造成低收入的原因。
我市和全国一样,居民的工资收入除标准工资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奖金、补贴。一般情况下,各种奖金和补贴要占到工资的一半甚至还要多。如果病残在家,不仅拿不到100%的标准工资,重要的是拿不到标准工资之外的一切奖金和补贴。这几年医疗费用长价很快,使这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及其家庭成为我市收入最低、生活最困难的家庭户。
三、天津市低收入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津市划分低收入户的标准是:将年人均收入分别为天津市居民平均年收入的70-80%、60-70%、50-60%的居民户划分为低收入户、最低收入户、更低收入户(1992年除外。因为1992年天津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三种低收入组的划分均低于往年所占天津市居民平均收入的比例)。三组低收入户1991年人均食品消费分别为611.42、652.80、756.45元,其恩格尔系数分别为62.77%、61.54%、56.66%。(天津市统计年鉴中没有1992年不同收入组年人均生活费支出构成的数据,在此用1991年人均生活费支出构成进行分析)。参照联合国规定的恩格尔系数50-60%为勉强度日,我市更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均超过60%,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也接近60%。这些家庭户中大部分生活都很困难,入不敷出,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营养不良、有病无钱医治、住房拥挤、子女得不到应有的教育等等,是我市低收入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入不敷出,营养不良,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1991年我市三组低收入户年人均生活费收入与生活费支出的差分别为-69.39、-48.22、-29.59元,入不敷出,靠借债维持生活。这三组收入户人均年粮食消费分别为93.19、101.30、112.94元,按人均日消费1斤粮食计算,他们吃的粮食价格一般在0.26-0.31元/斤之间。最高收入户人均年粮食消费158.8元,由于付食消费水平高,人均日消费粮食最多0.7-0.8斤,他们吃的粮食价格在0.54-0.62元/斤之间。由此可以看出,低收入户吃的粮食属价格最低、质量最次、以填饱肚子为目的的品种。从付食的消费支出看,三组低收入户的人均年付食消费分别为370.55、385.78、449.86元,人均日消费付食分别为1-1.23元。以低收入户为例,人均日付食消费分别为:肉0.36元,家禽0.04元,鸡蛋0.14元,鱼0.11元,鲜菜0.22元。按当时全年平价物价,每人每天仅能吃到1两精肉,半个鸡蛋、半斤鲜菜。如果集中在过节过年消费的话,那么低收入户平时生活中极少吃到肉禽蛋,更不消说最低收入户和更低收入户了。营养不良,造成身心的不平衡发展,一旦生病,由于没有积蓄,无钱医治,也是造成丧失劳动能力的原因之一。
2.住房拥挤
我市三组低收入户1991年人均房租支出分别为10.06、9.38、12.40元。全市居民年人均房租支出13.98元,最高收入户年人均房租支出22.75元。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小康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要按照小康阶段生理和生活需要标准,结合我国的条件,城市住房的小康标准人均居住面积为8-10平方米”。1991年我市人均居住面积为6.8平方米,距小康水平还有较大的距离,三组低收入户的着距则更大。低收入户的住房拥挤,人们没有一个安静的学习、休息的环境,是造成卫生条件差、传染疾病的原因之一。
3.子女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由于收入低,仅能勉强维持最低生活,近年来随学费和学习费用逐年上升,低收入户更加无力供养子女读书,影响到下一代的文化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科学文化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仅仅靠体力发展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将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些人将来仍可能会加入到低收入户的行列。
四、开展扶贫工作,使低收入户和全市人民共同走向富裕
为了帮助低收入户尽快脱贫,各级领导和全市人民应积极行动起来,为他们解决困难。但我认为,解决低收入不仅仅是给他们解决一些钱物,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帮助他们,使他们以自己的能力走向富裕。应组织专门人员,对目前我市低收入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摸清每户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地帮助解决。
1.号召全市人民捐钱捐物,首先解决特困户的吃饭穿衣问题
近年来,我市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为全国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及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捐献了大量钱物。面对我们身边的特困户,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有钱出钱,有物献物,帮助特困户渡过难关。6月15日今晚报报导了四面钟民警帮助没有生活来源的病母幼女解决生活、治病和女儿学习问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建议全市掀起扶贫捐款活动,并建议将高收入征收的个人调节税抽出一定的比例,将这些钱存入银行,用利息设立特困资金,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2.强化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
低收入的原因之一是家庭人口多,就业面低。说明低收入户或是未成年子女多、或是丧失工作能力的伤病人多,或是老年人多。对于违反计划生育的,要坚决禁止。抓好计划生育,减少人口的拖累,自然可以减少低收入户的产生及一系列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3.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解除全市居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健全,应逐步将这两种保险制度健全起来。这不仅可以解决老有所养,解决因老年丧失工作能力而加重子女负担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我市计划生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也是逐步减少低收入户的有力措施。1991年我市60岁以上老人有95965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比例将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在考虑改革退休金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保险费的缴纳不妨参照三资企业职工保险费的缴纳方法。
4.帮助低收入户解决子女上学及有劳动能力的人学习劳动技能
1991年我市在业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29.8%,小学及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为29%。工业行业在业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33.9%,小学及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为18.6%。由此可以看出,我市及工业行业在业人口中,大部分属于初中、小学及文盲半文盲。这与我市在全国的地位及不相称,也是科技兴市、2000年奔小康的极大障碍以及造成低收入户的原因。为了逐步提高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加强高级中学教育,在业人员的业余文化教育等等。对于低收入户,应免收其子女学费,以保证他们得到与其他家庭户子女同样受教育的机会。对于低收入户中文化素质低的在业人员,应免费让他们参加在业人员业余文化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只有广大在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劳动技能提高了,才能大大提高技术进步在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才能增加全市的国民收入,从而提高全市人民包括低收入户的年人均收入,使全市居民共同奔小康。
5.加强全市企业的管理,扭转亏损局面,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解决这部分职工的低收入问题。
总之,我市低收入户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我们要搞清造成低收入的原因,通过全市人民的帮助和低收入户自身的努力,并防患于未然,我市的低收入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