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茜 蒙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 亳州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20-01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制约融汇的作用,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动机,塑造或引起学生性格变化,从而形成学生行动的动力。聋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是以目代耳,其视觉很容易疲劳,稳定性较差,难以持久地保持注意的集中。聋生自尊心极强,喜欢受到鼓舞。那么在课堂中,我们如何时刻让学生处于一种美感之中,从而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和培养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美。
1、语言讲述营造情感氛围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幽默、风趣、抑扬顿挫,展示语言的韵律流动之美。那么,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不要语言美呢?回答是肯定的。《聋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坚持口语教学”。这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培养耳聋学生的有声语言;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如何运用各种语文形式表达思想,交流情感。
看话是聋生感受口语的特殊方式,是培养聋生有声语言的有效方法,它是用视觉来感受说话时语言器官的可见运动。聋生看话能力越强,语言水平就越高。看话是为了理解语言的内容,必须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看,视觉很容易疲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思想清晰明确,把讲课的内容和方法熟记于心,根据聋生习语特点和语言接受水平,围绕主题,组织和推敲语言,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激情饱满地展开讲述,或示范朗读。必要时放慢说话速度或及时重视口形,并灵活恰当地使用手势语作辅助。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深情地讲述,使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痛失总理、日月同悲、山河挥泪的境地中,聋生也从中感受到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富含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吸引着聋生从内心发出“语言真美”的感叹,激发他们学习口语的兴趣,达到培养和发展聋生的看话能力和注意的目的。
2、体态演示塑造情感形象
聋校课堂中的老师犹如舞台上的演员,举手投足,体态眼神都会给学生以示范,并服务于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耳聋学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他们用眼睛从人们的表情和体态中获取信息。老师适当运用体态动作,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如昂首挺胸,学生领会到浩然正气,令人敬佩;缩头弓腰,学生懂得是奴颜婢膝,招人唾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天安门前看升旗》,如何向聋孩子灌输爱国主义情感呢?我昂首立正,模仿升旗战士向国旗行礼,目光注视国旗,唱国歌的姿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升旗仪式中,他们也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一种在庄严肃穆的姿势,因为他们从我的演示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简单的体态演示,是塑情感化的形象之一,有益于聋生领悟。
聋校教师的举止是学生关注的目标,但聋校教师毕竟不同于舞台上的演员,不宜于过于表露显现。有些教师动作过于夸张,富于戏剧性,手舞足蹈,一节课下来,大汗淋漓,效果却适得其反。
3、心理交流减轻学习压力
心理交流是学生与教师课堂上地位同等的一种交流方式,从而减轻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提问、回答问题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处于主人翁的位置,坚信自己能行,轻松愉快地完成听课、答题、作业的任务,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聋生由于耳聋,从小隔绝于语音世界,语文方面的能力较之其他能力明显弱些,语文学习上压力也较之数学等其它学科大些,这明显表现在阅读和作文的课堂教学中,他们常常是一脸茫然,或是避开老师的目光,或用小指头指自己。“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教师可以读懂学生的内心,聋生也能了解老师对其的态度。聋生有强烈的自卑感和盲目的自信心,教师应多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目光,尊重他们,正面激励、减轻压力。如在课堂上,教师目光不时地扫视全班,或者分配注意力,一会儿注视这几位学生,一会儿注视另几位学生,这样会使聋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暗示:老师在关注我,我要集中注意力听课。课堂上教师不断通过目光与聋生交流,能较好地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
4、媒介展示创设情感佳境
媒介交流是利用物质手段创设情感佳境,让学生直接感受,从而激起情感表达需要。对聋生而言,他们不可能通过听觉接受由语言传达出来的信息,只能靠眼睛来凝视或注视要注意的对象。因此,采用“象”这种介质会使学生产生直接感,亲信感,激情感。在聋校课堂中教师都会准备一些“奖品”,如学习用品、小红花、红旗等交给学生,用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情绪,使课堂气氛高涨,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适当的物质手段能刺激聋生,使其大脑产生兴奋,但要注意一种方法不可在短时间内反复使用,否则就会产生惯性降低效力。同时,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聋校语文教材选择了大量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文章。这样的课文单凭老师娓娓道来,是不能凑效的。如果我们适时运用一些直观教具,效果则不同多了。如《小猴子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拿出制作精美的小猴头饰和西瓜、桃子、玉米等泡沫板教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色彩鲜艳的东西吸引住了。这时我让学生带上了小猴头饰去表演。他们演得活灵活现,琢磨出了角色的情感和心理,不仅明白了“为什么小猴会空手回家”,并从中受到了教育,“无声胜有声”。
苏霍姆林斯其说:“情感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让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发掘情感美吧。因为只有融合情感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莫如彪,《语文教学的结构美》,《教育艺术》,1999年3月
2.季佩玉,《浅谈聋校的语文教学》,《聋校教学文章》
论文作者:王茜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体态论文; 语文论文; 目光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