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明 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 679100
【摘要】目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世界格局变革的挑战、国内市场经济变革的挑战和自身状况变化的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刻不容缓,其途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
【关键词】治理视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2-106-01
近年来,治理理论对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使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面临着广泛的考验,“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从民族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全球治理。”①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治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无疑可以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提供全新的视野、思路和必要的借鉴。
一、治理理论的基本分析
治理理论强调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公共行政,认为治理是在既定的范围内各种权力主体运用权威维持秩序,管理公共事务,满足公众需要的行为过程。得到普遍肯定的治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由于政府面临着复杂、动态及多元性的环境,因此在面对复杂的公共问题时,政府的不可治理性增强。政府已无法成为国家惟一的权力中心,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第三部门等共同治理和共同管理。只要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行使的权力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可成为各种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心。
(2)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和责任日益变得模糊不清。在现代社会,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愿性团体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独自承担的责任,承担起一部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增进公共利益的任务。政府在把一部分权力转移给社会的同时,也把相应的一部分责任转给社会的承载组织。但政府转移的只是微观责任,现代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其社会性,政府宏观社会责任正是通过微观责任的更好承担而承担起来,从而取得政府的合法性,因此,社会领域的政府与非政府政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责任连带关系。
(3)强调各种社会公共治理机构的相互依赖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多中心相互依赖的环境,没有哪个机构拥有充足的资源和知识可以独自解决所有的问题。在解决公共事务时,相互依存的行为主体必须交换资源,共享知识,对共同的目标进行谈判和协商,采取有效的共同行动。在公共管理领域,各个社会公共机构都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内积极活动,并依靠自身的资源参与解决公共问题。
(4)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种治理主体与政府特定的领域进行合作、分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责任的过程中,“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②这种自主自治的网络要求各种治理主体通过对话来增进理解,确立共同目标,增进相互信任和支持,并共同承担风险。
(5)政府管理理念、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管理;引进私营部门中较为成功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提高组织绩效和效率;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积极推进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管理;加强组织合作的信息分享,提高决策水平;在明确区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责任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责任分担;提高公共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
二、善治目标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思路
(1)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事务不进行直接管理,而是通过其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将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贯彻于公共管理的始终,保证公共管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导向功能,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党的执政在社会中得到广泛性的认同和支持,获得深厚的合法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公民和社会组织日益扩大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没有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是无法达到善治的。为此,一是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是要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发展党内民主;三是要培养社会成员的民主和平等意识,扩大各种社会组织、团体以及广大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水平和质量,对党的执政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党的权力运行始终真正体现人民的公共意志;四是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制度。
(2)规范党政职能,理顺党政关系
政党的功能在组织和动员政治参与,在人民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政治沟通的桥梁或中介。政党的意义在于进行社会利益表达和聚合,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向政府输送政党成员,为民主政治的正常运作提供必不可少的动力和支持。政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组织政府、领导政府。④《决定》指出,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在重大决策、干部人事、思想工作等方面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改革党对国家政权机关以及社会生活的领导体制。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组织的关系,统筹协调人大、政府、政协等国家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明确相互之间的职责与职能划分,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照法律的规范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地开展工作;二是要坚持党政分开的原则,通过合法途径把党的正确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渗透到国家机关活动中去。要改变过去以党代政、党包办一切的方式,实现行政治理权由各级政府承担。党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依法执政,与政府建立一种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代表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同时也要求政府资源配置的重点应逐步转向为全社会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真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国家机关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创新
我们的政党专门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做出决定,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境界,必须从战略高度科学规划,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不仅科学地阐明了执政能力的内涵,而且系统、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加强五种执政能力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各个方面,这在世界共产党乃至其他政党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们一定能够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党情,借鉴世界各类执政党的经验教训,开创新世纪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局面。
论文作者:许家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政府论文; 社会论文; 组织论文; 责任论文; 国家论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论文; 政治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2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