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 838600)
(2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 833600)
【摘要】 目的:观察分子靶向治疗及静脉化疗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分析23例确诊肺癌进行靶向治疗及静脉化疗患者2种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期的影响情况及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1年3例,在1~5年7例,>5年1例;静脉化疗组:≤1年8例,1~5年4例,>5年0例。
【关键词】 肺癌;分子靶向药;静脉化疗;生存期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126-0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我国为发病率及死亡率居第一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使药物与致癌位点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通过对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住院期间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11例患者及静脉化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
1.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之间肺癌患者23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59.7岁;男16例,女7例,其中分子靶向治疗组年龄42~80岁,平均62.1岁,男性7例,女性4例;静脉化疗组年龄36~78岁,平均57.4岁,男性9例,女性4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至今。
1.2诊断依据
23例患者为明确诊断肺癌病例,均通过X线、CT、痰脱落细胞学、胸水细胞学、经皮肺穿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转移灶穿刺活检等方法检查,符合诊断标准。
1.3病理类型
分子靶向组:腺癌7例,占63.6%,鳞癌1例,占9%,小细胞癌0例,占0%,未定性3例,占27.4%;静脉化疗组:腺癌1例,占8.3%,鳞癌4例,占33.3%,小细胞癌5例,占41.7%,未定性2例,占16.7%。
1.4吸烟史
分子靶向组:有吸烟史3例,占27.3%,无吸烟史8例,占72.7%;静脉化疗组有吸烟史9例,占75%,无吸烟史3例,占25%。
1.5生存期
分子靶向组:≤1年3例,1~5年7例,>5年1例;静脉化疗组:≤1年8例,1~5年4例,>5年0例。
1.6药物副作用
分子靶向组:骨髓抑制1例,占9.1%,消化道症状2例,占18.2%,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1例,占9.1%,无副作用7例,占63.6%;静脉化疗组:骨髓抑制2例,占16.7%,消化道症状1例,占8.3%,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6例,占50%,无副作用3例,占25%。
2.结果
2.1按照病理分型分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未定型4组分别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疗效对比:见表1。
2.2根据药物副作用对2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分子靶向有副作用4例,静脉化疗9例。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治疗方式在疗效评价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腺癌中均与鳞癌及未定性肺癌时存在差异,而分组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分子靶向组治疗方案在腺癌时存在差异,提示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腺癌时较静脉化疗疗效明显,而在鳞癌及未定性癌的亚组分型对比计算中两组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可知,经过EGFR基因检测后运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腺癌有明显疗效。经χ2检验,上述两组治疗方案中的药物副作用P>0.05,尽管无统计学差异性,这与临床病例数较少有一定关联,但不影响临床药物副作用的对比。从现有的病历数,也可以体现在分子靶向组的药物无副作用7例,占总数的63.6%,也体现了靶向药物相对化疗组而言,毒副反应较轻。也是目前肺腺癌晚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3.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0%以上,70~80%的患者发现时即为晚期,系统手术、化疗及局部放疗的综合运用虽可使少数患者暂时缓解症状,但对提高生存期帮助有限[1]。晚期NSCLC采用铂类为基础两药联合药物的治疗有效率为20%~40%,中位生存期8-10个月,1年存活率35%,且骨髓的抑制3-4度占34%左右,临床上部分患者因惧怕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而终止治疗。而以肿瘤细胞的特性改变为作用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不良作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领域,已经被人们逐渐认识、接受和广泛运用,目前已经成为21世纪恶性肿瘤治疗的亮点,现在的晚期肺癌已经是靶向治疗的时代,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化疗模式[2]。
肿瘤靶向治疗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发病机制从细胞、分子水平的进一步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包括对靶向药物治疗后耐药基因的检测也已经成熟起来。这些领域的进展很快,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和性质,可将主要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分为以下几类:1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2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3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4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6抗CD20的单抗;7 IGFR-1激酶抑制剂;8 mTOR激酶抑制剂;9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3]。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已得到较高的支持度。研究表明有40%~80%的晚期NSCLC过度表达EGFR,EGFR与配体形成二聚体能激活酪氨酸激酶,是肿瘤细胞增殖分裂和永生化。
目前,用于临床的抑制EGFR信号传递的两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已经广泛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其中厄洛替尼在治疗晚期NSCLC患者包括肺腺癌、肺鳞癌等均能受益,较未治疗者可明显延长总生存期,目前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总生存期已经在36月左右。EGFR检测突变型的患者使用厄洛替尼后较野生型的中位总生存期明显延长,提示厄洛替尼在晚期NSCLC患者尤其是EGFR突变型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影响缓解率和预后的因素中,性别、病理分型及吸烟史的重要性已得到肯定,女性、腺癌(尤其是肺泡细胞癌)、无吸烟史的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使用EGFR抑制剂疗效更好,生存期明显提高,预后也较好。
本次所选11例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患者,以腺癌为主的NSCLC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这些晚期患者中,生存期超过1年者占72.1%,化疗组1年的生存期占33.3%,分子靶向组明显占优势。 远远超过肺癌晚期中位生存时间在9-11个月之间,提示EGFR阻断剂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大量的临床试验也证实了次结果。由于晚期肺癌患者全身情况较差,静脉化疗治疗下的患者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明显,患者生活质量未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短。分子靶向药物为主的生物治疗以副作用少,特异性高,安全性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一般情况良好,可耐受静脉化疗的患者可选择静脉化疗后,再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期。这与晚期NSCLC临床指南中所规范的治疗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李金瀚,谢剑明,等.吉非替尼治疗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14(7):631-633.
[2]罗湘江,马涛,王燕.吉非替尼分子靶向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3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64-2465.
[3]陈卫松,朱丹,陈慧,等.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80-82.
论文作者:唐黎瑞,唐育红,王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4
标签:靶向论文; 肺癌论文; 患者论文; 分子论文; 晚期论文; 静脉论文; 腺癌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