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论文_郭美杰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论文_郭美杰

——对“学案导学、自我探究”模式下作文批改的探索

山东省烟台市第五中学 264000

现在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都是经过许多名作家千万遍的修改凝成的精华,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工序。可是,现在我们学生对于作文是“避之唯恐不及”,每次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地交上作文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批阅作文只是老师的事了。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新课标也指引我们: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看来,只有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修改,才能切实提升文章的质量,提高写作能力。

从2008年开始,我们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实验推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把江苏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我们山东的杜郎口中学三校的课改精华“合三为一”,在课堂上运用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是“堂堂清”,也就是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最开始,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完全放给了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导演、一个策划者。接着在写作中为了便于有效地批阅作文、展览佳作,我“撇”开了正规作文本,让学生把作文写在导学案上。

在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和“课前准备”让学生课后准备材料。如作文《爸爸的不容易》,学生需要准备的是有关爸爸的辛劳与不易的事例,可以是自己脑海中储存的,亦可以问家人,通过各种渠道来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从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两三件事。此外,还要丰富“词语库”,例如哪些词语可以用来修饰父亲的辛劳,像汗流浃背、精疲力竭、夜以继日、含辛茹苦等,从脑海中把它搜索、呈现出来。另外,再认真观察爸爸的外貌、神态、动作,仔细倾听爸爸的语言,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来渲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用简洁的语言把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建构出来,写在课前准备一栏内。在课堂上,教师稍加点拨,小组再相互讨论确定哪件事该留、哪件事该删、哪件事该详写、哪件事该略写,再比较对照哪些词语最合适、可以运用哪些修辞,最后挥笔成文。

作文写完了,最主要的是批改环节,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最主要的一环。我采用了导学案的模式进行生生间互评互改。我们班内共分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五至六人。组际间交换评阅,评阅时每人的手里有一份作文和一份批改作文的导学案。导学案分为明确目标(批改要求)、自主批阅、合作交流、展示点拨、盘点收获五个部分。

一、明确目标

每次批阅作文前,我会先把所有作文浏览一遍,找出最明显的缺点,然后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确定批改要求。一般是从字词句篇等各个方面来做细致的分析,对于我教的六年级学生而言,最基本的是做到没有错字、别字,语句通顺、流畅,语言有文采,文要符题。

二、自主批阅

这个自主批阅不等同于“自己批阅”(注:不是自己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限于水平,往往对自己的文章形成思维定势,找不出毛病来),而是学生在拿到一篇作文后自行对它进行批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学生就是这篇作文的主宰,这篇作文怎么能在最后“妙笔生花”,自主批阅的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采取互换批阅的自主批阅的过程是对作文“去糟取精”的一个过程,也是批阅者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对于有十分把握的地方,批阅者可自行在原文上修改;有疑义的地方把疑义积累在自主批阅栏里,等待组内其他成员帮助解决。

三、合作交流

这是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一个过程。此刻,小组内成员可以记录下最精彩的瞬间,不能让思想的灵光如转瞬即逝的惊鸿、偶尔停下的晨光悄然离去。既可以把自主批阅中遇到的疑难解决后写在“合作交流”栏里,还可以把其他组员批阅中你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记录下来。

四、展示点拨

每个学习小组把修改之后最经典的段落、语句呈现给大家,全班交流学习。一般是先读修改前的文章或片段,然后指出问题之所在,再展示修改后的文章,优劣立判。这样便于学生从中悟到规律。

五、盘点收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从这篇作文中学到了什么?从批改的过程中又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把收获的点点滴滴、心路历程记载下来。

最后是佳作展台,把批改后的优秀习作经过斟酌、比较选出两篇在班级展台中张贴出来。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习作,读来感觉亲切、贴近、感人;另一方面使他们从写作与批改中感受到表达与成长的欣悦,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喜欢上写作。

当然,在每一步具体的操作中还有更详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如“读改结合,以读促改”一直贯穿始终,原文与导学案的修改必须保持一致等等。虽然在具体的操作中还会遇到许多问题,但修改过程中让学生边改边写、边讨论边积累的确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修改中思考、探讨,并能学有所获。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尽量少做些“越俎代庖”的事,尽量把“读”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讲”的时间留给学生。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他们的某些想法有些幼稚,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悄无声息地“成长”起来了,你会欣喜地看到“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论文作者:郭美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论文_郭美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