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电厂经济效益途径
唐桂燕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逐渐发展壮大,作为提供电能的单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但目前电厂生产经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安全经济运行受到影响,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以及电能损失加剧,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电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电厂生产管理以及节能改造等多方面来阐述提供经济效益的途径,以期参考。
关键词: 热电厂;节能;经济效益
通过有效的指标管理,使机组运行更加科学,从而使电厂处于最佳经济状态运行,会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厂要选择科学的运行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电厂的能耗降低要从企业管理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入手,来全面控制成本,加快节能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减少生产成本措施
1.降低煤耗
在电厂运行中发电的主要成本是煤炭使用量,因此通过降低煤耗来降低成本。对生产运行中的燃煤要全过程进行管理,要制定年度、月度计划,考察、确定好煤价,以及后期的运输管理、煤的入厂检验、配比、计量、控制等,每个环节都要有制度依据。要重点抓好煤质、价格、消耗三个方面。控制煤质时,要实际浮动煤价,并进行计量化验,以便确认拒付或索赔;原煤价格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采购量,以降低原煤单价;在消耗方面要全面进行控制,要制定月末盘存制度,并严格进行考核。这样可以逐年降低消耗和煤价,使燃料成本有效降低,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
2.强化运行管理
电厂实际运行管理时,要将经济指标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并将经济指标分解到各机组,将生产计划落实到人,将经济指标与每个人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对每月经济指标及时总结,并进行奖惩,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考核,保证各指标顺利完成,有效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二、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
1.提高机组运行方式
近年来实施电价上网政策,由于峰谷差较大,各机组的调峰幅度也越大,增加了制粉能耗和制粉系统。因此要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情况,对热风温度、风压进行调整,煤粉细度要选择好,通过齿索输粉机进行煤粉输送,各锅炉的煤粉仓及粉位要及时调节,有效减少启停次数,保证制粉系统长期运行,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飞禽是中国画艺术题材的分类之一,在远古时期,我们人类祖先是以狩猎为生活,在悠长的演变过程岁月中,人类与飞禽走兽共处,动物就变成人类最初用于绘画的题材之一,也赋予动物意义而表达自己的愿望作为一种载体。早期都可以在岩石上或者陶片上皆可看到飞禽的纹饰。一直到现今对于动物的情感色彩潜移默化的融入人们生活的文化与生活方式里。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到装饰纹样,飞禽都能有多种的表达手法与表达形态。从观察动物的五官、肢体结构、神情与动态,加上绘画的个人情感色彩,都能带来画面不一样的艺术美感与独具一格的韵味。
2.调整循环水系统
电力发展中,要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建立利润最大化的管理体系。有别于原来的计划经济,该体系对提高电力经济性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下,原有的体系已远远不适应当今形势需要。要在市场经济下全面探索电厂经济管理,要紧跟时代发展,转变观念,并进行管理创新,建立科学适用的管理体系。传统的经济管理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电厂所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发电量最大和最低煤耗。这也体现了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节省了社会能源。但目前很多电厂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大不足,生产和经营没有有效结合,一般以生产为主导,以节能管理作为主线,将最低煤耗作为目标。但实际很多电厂电量高,但利润并不高,煤耗低但成本并不低。因此这种管理思想已经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原则。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要由生产主导转变为经营主导,在电厂生产时要围绕经营工作,生产指标管理服务于经营指标管理。
3.利用低谷电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厂设备更换频率加快,因此设备运行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来适应发展需要。在运行管理中要做好故障预防管理、设备维护和保养管理等。由于电气设备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要定期进行信息化设备的检测和维护,以及设备自动检测等。同时运行人员要加强自动检测结果的分析工作,不同情况要区别制定保养或维护计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设备的更换以及保养等要做好记录管理,并加强更换、保养和维护的跟踪,提高设备更新效果,延长设备运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
三、建立利润最大化的管理体系
在生产运行中,如果未及时调整循环水量,会提高成本,降低经济性,因此要根据季节及热负荷变化,对于循环水泵运行数及时调整,有效减少电厂用电,并提高循环水系统的经济性。在机组停启时,采取抽真空装置及凝汽器喷水的装置来进行切换,并尽量晚启动,以实现经济性。
“实践锻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检验人的思想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锻炼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职业以及思想状况来确定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所形成的认识与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其后续的发展。
四、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由于很多电厂只注重生产,轻视经营,注重技术,轻视经济。电厂技术人员缺乏经济学相关知识,遇到经济问题时只会简单处理。实际上技术与经济也存在关系,二者可以相互制约和促进。技术应用不单是技术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生产中离不开技术,技术同时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因此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常用经济知识。这样在运行中,才能考虑经济问题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要培养熟悉生产,同时又掌握经济知识的高技能人才,并设立管理部门,要结合电价、燃料价格、生产特性来制定生产方案,并有效指导员工生产,同时在竞价上网报价方案制定时发挥作用,将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二者紧密结合,并转型为经营型企业。
五、加强设备管理
部分电能在用电时会产生消耗,因此可以利用低谷电价低的特点,使用低谷电使各部门制定使用计划。在后夜班锅炉启动制粉系统,进行多制煤粉时,要在后夜班时进行胶球清洗。要利用好低谷电,增加全年低谷利用量,还有效降低峰谷差,增加电厂经济效益。
六、强化运行管理意识
电厂要强化运行管理意识,要严格监督和管理运行操作流程,并以身作则,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做好运行人员管理工作,保证工作效率。要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于违反行为严格惩罚,并责任到人,做好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避免人员和经济损失。管理人员要科学评估人员的操作任务,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确保运行操作的科学合理。并不断提高设备的自动化运行,节省人力、财力消耗,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障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一是具有保护功能。与其他设备不同,由于电流或电压优势并不是呈现完全稳定的状态,电气设备的运营有时会超负荷、有时又会低于最低限度[3]。因此,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无法预知的状况和故障,而由于人员安排与工作量等多方因素的存在,在客观上要求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能够检测出所出现的故障,并且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及时做出应对,最大程度的保护设备和线路安全,确保整个系统能够安全运转、继续工作。
七、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电力企业走向市场是必然趋势,因此电力企业要提高赢利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由于在转型中人们经济意识欠缺,相关经验不足,因此电力企业要全面加强经济意识,并向经济效益倾斜,在市场竞争中追求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蒋奕锋.论市场经济下发电厂生产运行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3(14).
[2]王哲,郭淑艳.电厂运行管理组织形式的改革[J].一重技术,2013(5).
中图分类号: F426.63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0-0313-01
标签:热电厂论文; 节能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论文;